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北潛江:“四好農村路”暢通鄉村振興“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3-08-28 16:17:00來源: 人民網-湖北頻道

 

  “現在的路修得又寬又平整,我們(men) 養(yang) 殖戶出行方便多了。”8月24日上午,拖著蝦苗行駛在湖北省潛江市積玉口鎮柳剅村“四好農(nong) 村路”上的養(yang) 殖戶向安軍(jun) 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以前進出蝦稻田的路麵全是坑坑窪窪,沿途顛簸嚴(yan) 重,小龍蝦都是靠肩挑手提運送出去。現在水泥路直接修到了蝦稻田邊,不管是客商到田間收購還是村民開車運出去,都隻需要十幾分鍾。

  環境優(you) 美、路渠相宜、四季見綠、兩(liang) 季看花……是如今潛江“四好農(nong) 村路”的真實寫(xie) 照。近年來,潛江市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養(yang) 、高效益運營,該市農(nong) 村公路通車總裏程達3481公裏,實現對100%建製村(社區)公交全覆蓋,呈現“路通、業(ye) 興(xing) 、鄉(xiang) 村美”的美好景象。

  路通產(chan) 業(ye) 興(xing)

  柳剅村現有耕地3560畝(mu) ,以前因為(wei) 道路又窄又爛,運輸很不方便,村民養(yang) 蝦的熱情並不高,蝦稻田隻有800多畝(mu) 。自從(cong) 村裏“四好農(nong) 村路”修建完成之後,村民們(men) 開始大規模擴挖蝦稻田,目前,全村蝦稻田達2800畝(mu) 。

  柳剅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姚祖輝介紹:“我們(men) 村有2.4公裏的‘四好農(nong) 村路’,路麵由原來的3.5米擴寬到了6.5米。同時,為(wei) 了村民能更好地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還對村裏5.7公裏長的三條主要道路進行了拓寬和硬化。”

  一條條產(chan) 業(ye) 路,一直通到田間,通向百姓心坎裏。交通帶來的便利不僅(jin) 使柳剅村蝦稻麵積增長,同時也帶動了村裏的蔬菜、葡萄等其他種植產(chan) 業(ye) ,吸引了大量客商前來收購,促進了全村的經濟發展。

  柳剅村的道路之變,折射的是潛江農(nong) 村公路之變。近年來,潛江市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將境內(nei) 重要產(chan) 業(ye) 節點有機串聯,以“100%鄉(xiang) 鎮雙通道連通,100%行政村雙車道暢通”為(wei) 目標,不斷推進農(nong) 村公路提檔升級,實現農(nong) 村公路“深度覆蓋、互聯互通”。截至目前,已投入3.3億(yi) 元完成50公裏北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循環路網打造,總投資12.5億(yi) 元的二期38.5公裏南部片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循環路網正加快實施。

  目前,潛江90萬(wan) 畝(mu) 小龍蝦憑借暢達便捷的農(nong) 村公路網,衝(chong) 上高速,跨過江河,遠銷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蝦-稻綜合產(chan) 值超600億(yi) 元。

  村美引客來

  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如今,在潛江,從(cong) 縣城到鄉(xiang) 村、從(cong) 國省幹道到鄉(xiang) 村小路,條條公路縱橫交錯,“毛細血管”四通八達,不僅(jin) 暢通了農(nong) 村經濟發展的通道,也串起了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夢。

  在積玉口鎮,一條寬廣的柏油馬路將借糧湖串聯起來,湖邊遊客絡繹不絕。

  “這裏的鄉(xiang) 村風景好,大小朋友還可以釣蝦子,小龍蝦從(cong) 田間上餐桌,吃的就是新鮮。”從(cong) 武漢自駕而來的遊客李女士說。

  據介紹,積玉口鎮依托“四好農(nong) 村路”,打造以借糧湖千年漁耕文化和現代農(nong) 業(ye) 體(ti) 驗式旅遊相結合的漁耕樂(le) 園,推進民宿、民俗、農(nong) 家餐飲、農(nong) 業(ye) 體(ti) 驗等發展,將原有獨立的農(nong) 耕文化景點與(yu) “蝦稻共作”模式進行有機串聯,變田園為(wei) 遊園、變農(nong) 房為(wei) 客房、變產(chan) 品為(wei) 商品。

  “目前‘市有大循環,鎮有小循環,村有微循環’的美麗(li) 公路路網格局已基本形成。通過改善貧困村交通基礎設施條件,還帶動近2萬(wan) 名貧困戶從(cong) 事小龍蝦產(chan) 業(ye) ,實現了脫貧致富,並吸引5000多人回鄉(xiang) 創業(ye) 。”潛江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

  在潛江,“公路+特色產(chan) 業(ye) ”“公路+鄉(xiang) 村旅遊”“公路+景區”將“四好農(nong) 村路”延伸至生態發展、文明提升、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神經末梢”。返灣湖濕地景觀走廊、高石碑騎遊觀光道、熊口小龍蝦經濟帶、龍灣章華台遺址旅遊帶等特色旅遊品牌正構建出交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