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把“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人民觀點)

發布時間:2023-09-19 15:29:00來源: 人民日報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遵循文明發展規律,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價(jia) 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為(wei) 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鋪就了康莊大道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願出一袋黃金,隻求看一眼希瓦。”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花剌子模州,中亞(ya) 諺語中傳(chuan) 頌的這座“千頂之城”希瓦,曾因年久失修,麵臨(lin) 建築物牆體(ti) 開裂、傾(qing) 斜下沉等險情。2014年,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和中國決(jue) 定合作開展希瓦古城保護修複工作。中國專(zhuan) 家在不改變建築及各類文物原貌的前提下,盡量使用當地傳(chuan) 統工藝和材料,同時充分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讓這座古城重現往日風姿。這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縮影。

  駝鈴悠悠,絲(si) 路延綿。2000多年前,中國開辟出橫貫東(dong) 西、連接歐亞(ya) 的古絲(si) 綢之路,穿越不同時空、跨越不同文明,創造了文明互鑒與(yu) 文明交融之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把“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是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夯實社會(hui) 基礎,也是其追求的目標。這不僅(jin) 可以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深入人心,搭建起民心相通之橋,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有助於(yu) 形成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共榮發展態勢,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注入精神力量。

  “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國家與(yu) 國家之間、人民與(yu) 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成立絲(si) 綢之路國際劇院、藝術節、圖書(shu) 館、美術館等聯盟,建立“一帶一路”經濟信息網絡、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ti) 、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hui) 等平台,十年來,教科文衛體(ti) 旅等領域的合作廣泛開展,共建國家議會(hui) 、政黨(dang) 、民間組織往來不斷加強,在經濟合作的同時實現了文明交流互鑒。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遵循文明發展規律,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價(jia) 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為(wei) 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鋪就了康莊大道。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多重挑戰和危機疊加,“文明優(you) 越論”“文明衝(chong) 突論”沉渣泛起,嚴(yan) 重危及世界和平穩定與(yu) 發展進步。回顧人類文明的演進史,不難發現,文明之間如果一味采取對抗姿態,隻會(hui) 兩(liang) 敗俱傷(shang)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攜手共進,把“一帶一路”建設成文明之路,方能以深厚的文明之力促進民心相通、眾(zhong) 力相合,共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li) 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明沒有高下、優(you) 劣之分,隻有特色、地域之別”,強調“各種文明本沒有衝(chong) 突,隻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指明“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wei) 世界衝(chong) 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深入淺出地闡釋,文明交流互鑒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hui) 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合則強,孤則弱。唯有選擇文明對話,才能邁上坦途正道;唯有深化交流互鑒,才能推動文明發展。展望未來,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就能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不斷築牢民心基石,讓人類文明更加絢麗(li) 多彩。

  “文化能夠連接心靈,藝術可以溝通世界。”用畫筆記錄下中國的風景,將內(nei) 心的強烈情感展現在畫作中;和中國同行們(men) 探討繪畫的創作手法和藝術構思等話題;在個(ge) 人專(zhuan) 輯中推出與(yu) 中國歌手合作的主打歌曲……十餘(yu) 年間,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百餘(yu) 名藝術家參加“藝匯絲(si) 路”訪華采風活動,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作了487件作品。中阿藝術家的真誠對話,成為(wei) 人類文明交往史上的絢麗(li) 一筆。架起情感橋梁、拉緊人文紐帶,“一帶一路”這條文明之路正通向全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