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新時代美麗山西新畫卷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全麵總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ju) 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並強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li) 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突出位置”。
近年來,我省生態環境係統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錨定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不斷推進綠色發展的路上踏石留痕,擘畫美麗(li) 山西新畫卷。
科學謀劃 深入治汙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昕水河是蒲縣的“母親(qin) 河”,也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為(wei) 進一步淨化水質,確保昕水河出境斷麵水質達標,蒲縣今年率先在全市範圍啟動汙水處理廠生化係統提溫及深度提標工程。10月10日,項目經理吳愛龍指著正在鋪設中的深度提標工程管路說:“今年10月投入使用後,出水水質可以達到三類水標準,為(wei) 清水入黃河保駕護航。”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的重大國家戰略,“一泓清水入黃河”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我省把“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作為(wei) 重大政治工程、生態工程、發展工程和民生工程,作為(wei)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的核心任務,係統開展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綜合治理,計劃通過3年時間,實現到2025年境內(nei) 黃河流域國考斷麵穩定達到三類及以上優(you) 良水質,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截至9月18日,全省“一泓清水入黃河”285個(ge) 工程中,已開工158個(ge) ,其中年度開工率73.5%;已完工35個(ge) ,其中年度完工率16.3%。
推進農(nong) 村環境整治是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一環。10月12日,記者再次來到太原市尖草坪區西墕村,街道幹淨,房屋整齊,過去房前屋後汙水橫流的景象一去不複返。村民張新旺說:“以前大家習(xi) 慣隨便傾(qing) 倒汙水,時間長了,有的地方就成了臭水窪,自從(cong) 通了汙水管道,大家都不再往外倒髒水了,現在連村裏娃娃都知道要保護好環境。”西墕村日處理能力100立方米的汙水處理站已經正常運行兩(liang) 年多,汙水處理站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cong) 有了汙水處理站,村裏環境發生了大變化,變好太多了。”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我省完成279個(ge) 行政村生活汙水治理,全省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到20.3%,超出國家下達我省2023年度目標任務1.3個(ge) 百分點;全省新增整治完成67條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還有74條正在施工,農(nong) 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在土壤汙染防治方麵,今年以來,我省不斷加強土壤汙染源頭防控,持續推進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強化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序推進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截至8月底,完成37個(ge) 化工園區、47個(ge) “兩(liang) 場”(垃圾填埋場、危廢處置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全省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7.8%,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提升空氣質量方麵,在2022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多項指標再創曆史最好水平的基礎上,今年,我省科學謀劃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紮實開展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深入推進工業(ye) 企業(ye) 汙染治理,組織實施大氣環境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整治百日攻堅執法行動、城市揚塵治理攻堅行動,部署開展夏季臭氧汙染治理,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創新路徑 積極降碳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
日前,我省碳普惠平台“三晉綠色生活”入選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2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為(wei) 我省此次唯一入選案例。該平台自2022年9月上線以來,接入低碳減排場景企業(ye) 10餘(yu) 家,帶動在線參與(yu) 碳減排人數突破400萬(wan) 人,累計減排量9萬(wan) 多噸,在我省初步構建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碳普惠機製。
“三晉綠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圍繞與(yu) 衣、食、住、行、遊、用等日常生活緊密相關(guan) 的各領域,提供多種減排場景和激勵機製,用數字化手段實現了多方連接。通過這個(ge) 平台,公眾(zhong) 的綠色低碳行為(wei) 自動被量化記錄到個(ge) 人碳賬本中,按照相關(guan) 方法學核算和記錄相應減碳量,並獲得綠色積分獎勵,綠色積分還可用於(yu) 兌(dui) 換相關(guan) 產(chan) 品或服務,形成“易參與(yu) 、可衡量、有積分、收益快”的激勵模式,成為(wei) 我省居民踐行綠色生活和參與(yu) 減汙降碳的重要途徑。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控製和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的重大製度創新,對於(yu)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省積極參與(yu) 全國碳市場交易,強化碳市場數據質量監管,建立健全參與(yu) 全國碳交易監督管理工作體(ti) 係,夯實碳市場公平有序運行的數據基礎。編製發布了《山西省重點排放單位參與(yu)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操作指引1.0》,舉(ju) 辦多場次公益培訓,加強對火電行業(ye) 企業(ye) 交易和履約等關(guan) 鍵環節的指導和幫助,引導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提升碳資產(chan) 管理意識和碳數據質量管理能力,促進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碳排放管理從(cong) 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在積極發揮氣候投融資試點政策作用方麵,我省以試點城市為(wei) 主體(ti) 、以政策協同為(wei) 保障、以項目管理為(wei) 抓手、以金融創新為(wei) 重點,不斷完善氣候投融資體(ti) 製機製,推動產(chan) 融對接,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氣候友好型項目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太原、長治兩(liang) 市共有40多個(ge) 氣候投融資重點項目得到金融機構授信超過200億(yi) 元、獲得貸款50多億(yi) 元,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協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建立,氣候投融資改革促進試點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效果正在顯現。
生態建設 多措並舉(ju)
夯實綠色發展堅實基礎
10月13日一大早,平順縣龍山小區居民劉敏像往常一樣出門鍛煉身體(ti) 。他邊做拉伸運動邊告訴記者:“我們(men) 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隨處可見綠水青山,百姓的生態獲得感也越來越多,你看,像我一樣晨起鍛煉的人都多起來了。”平順縣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you) 勢,在縣城開展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破硬還綠、立體(ti) 造綠工程,打造美麗(li) 家園,在鄉(xiang) 村實施荒山造綠、通道見綠、水岸涵綠。該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wei) 全國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wei) 我省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添磚加瓦。
去年,我省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在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中取得佳績,晉城市陵川縣、晉中市左權縣、運城市垣曲縣、臨(lin) 汾市隰縣被命名為(wei) 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長治市平順縣、運城市芮城縣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2個(ge) 縣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6個(ge) 縣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成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示範者,以引領示範成效彰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力量,為(wei) 我省高質量推動區域綠色發展,全麵推進美麗(li) 山西建設,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新樣板。
在左權縣濱河南苑大草坪上,孩子們(men) 你追我趕、熱鬧非常;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在青山綠水掩映下,猶如玉帶纏繞,變身為(wei) 綠色走廊;初秋的聖天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裏,層巒疊翠、水天一色。“越來越綠、越來越美,到處是綠的海洋,走到哪兒(er) 都是滿眼的綠色”,成了三晉百姓目之所及的共同感受。
今年以來,我省組織開展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同時啟動第二批省級創建,持續推動我省生態文明示範建設。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zhuan) 項行動,對遙感監測問題線索組織開展實地核查,持續推進問題整改。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製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辦法,對疑似生態環境問題線索組織開展實地核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開展黃河流域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yu) 評估。
放眼三晉大地,風景這邊獨好。在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上,三晉兒(er) 女正大踏步前進,擘畫新時代美麗(li) 山西新畫卷。(記者程國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