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在基層就醫更便捷
核心閱讀
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優(you) 化就醫取藥流程;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組建家庭醫生團隊、醫院專(zhuan) 家團隊上門服務;實施疾病早期篩查,對常見病、多發病及時幹預……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廣泛聽取群眾(zhong) 意見,紮實開展調查研究,落實落細各項舉(ju) 措,讓群眾(zhong) 在基層就醫更便捷。
如何進一步提高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水平,是方便人民群眾(zhong) 就醫的關(guan) 鍵。
基層衛生健康事業(ye) 還麵臨(lin) 哪些問題、存在哪些堵點?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多次深入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zhong) 和一線醫務人員意見,把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作為(wei) 著力點,落實落細醫改惠民政策,推動從(cong) 解決(jue) “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努力讓群眾(zhong) 共享高品質健康生活。
依托智慧醫療——
“一站式”服務
讓看病更方便
“我有點頭昏,肚子也不舒服,掛哪個(ge) 科室?”上午9時,在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門診大廳內(nei) ,56歲的患者周明(化名)正在向智能導診機器人“小醫”詢問。經過簡短的交流,他很快便從(cong) 機器人的回答中得到了答案。
一上午,“小醫”忙碌地穿梭於(yu) 門診大廳的各個(ge) 角落。如果市民有要谘詢的就診疑問,隻要走近這台智能導診機器人,它就會(hui) 啟動工作模式,為(wei) 大家提供服務。
“它會(hui) 像醫院工作人員一樣,為(wei) 患者答疑解惑,解決(jue) 患者就診問題,還會(hui) 詢問患者的不適症狀,從(cong) 而降低患者掛錯號的比例。可以說,它優(you) 化了患者就診流程,有效提高了醫院接診效率。”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院長曹蕊芸說,智能導診機器人具有較高的聲音辨別能力、智能記憶,可以利用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為(wei) 患者提供位置谘詢、引領帶路、健康宣教等服務,讓他們(men) 感受到智能化的便捷服務和全新的就診體(ti) 驗。
為(wei) 緩解患者“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的問題,真正實現信息為(wei) 民、信息惠民,武進區所有醫療機構均配備了“一站式”全自助服務機。同時,依托“智慧醫療”工程建設,醫院優(you) 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推出“一站式”全自助服務,實現支付寶、微信、居民健康卡等多渠道支付,優(you) 化了診療流程。
“我們(men) 改善了就醫流程,從(cong) 掛號到配藥收費,實現了一步到位。”武進人民醫院院長金建華表示,現在醫院內(nei) 處處可見“智慧醫療”的身影。
不但如此,患者還能通過各家醫療機構的線上服務,隨時隨地進行互聯網健康谘詢、分時段預約就診、診間結算、醫保聯網、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和移動支付等操作。“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wei) 患者提供更優(you) 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金建華說。
推動資源下沉——
家庭醫生上門
讓服務更到位
“我年紀大了,腿腳也不好,跑到醫院去很不方便。多虧(kui) 這些醫院的專(zhuan) 家,他們(men) 經常來家裏給我看病。”86歲的村民嚴(yan) 建興(xing) 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10多年,自從(cong) 去年和當地鄉(xiang) 鎮衛生院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包”後,看病方便了不說,還經常有醫療專(zhuan) 家團隊上門服務。這讓他感覺十分便利,心情也很愉悅。
武進區推出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模式——“5+3+2”,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在三級醫療衛生體(ti) 係中的“網底”功能,滿足城鄉(xiang) 居民就近就醫的需求。“5”指一個(ge) 家庭醫生團隊有隊長、村醫、衛生院醫生、家醫助手、三級醫院專(zhuan) 家5名成員;“3”指每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開設1個(ge) 簽約門診、家庭醫生團隊為(wei) 每個(ge) 簽約居民組建1個(ge) 微信群、發放1張聯係卡;“2”指鄉(xiang) 鎮衛生院和三級醫院各成立1個(ge) 簽約居民就診服務小組,共同為(wei) 簽約居民提供指導和幫助。
截至目前,武進區共組建優(you) 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94個(ge) ,完成全人群簽約39.85萬(wan) 人,簽約率達86%,續約率92.2%。特殊人群簽約10353人,簽約率96.54%。
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武進區黨(dang) 員幹部在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除了“上門”服務的家醫團隊之外,武進區還將城市醫療專(zhuan) 家組組團下鄉(xiang) 設置為(wei) 當地醫療機構的“常態化”工作。
“重點是下沉專(zhuan) 家服務,我們(men) 設立了15個(ge) 專(zhuan) 家(名醫)工作室,實現專(zhuan) 家(名醫)工作室鄉(xiang) 鎮全覆蓋。”武進區衛生健康局局長左朝輝表示,武進健康衛生部門深入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通過加強組織、人員、信息、經費保障及督查考核,落實專(zhuan) 家基層坐診、脫產(chan) 對口支援、幫扶專(zhuan) 科建設、開展雙向轉診、骨幹基層掛職、基層專(zhuan) 科托管等舉(ju) 措,促進醫共體(ti) 內(nei) 資源流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引導居民基層首診,疑難病症及時轉診,逐步改變“小病也到大醫院找專(zhuan) 家”的觀念,逐步形成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的格局。
完善醫防融合——
開展早期篩查
讓群眾(zhong) 更安心
醫和防是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要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轉變為(wei) “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醫防融合是必然要求。2022年6月,武進區疾控中心與(yu) 武進區前黃鎮寨橋衛生院合作,成立了“醫防聯合體(ti) ”。
“多虧(kui) 了衛生院的這次免費檢查,我才發現有萎縮性胃炎,還有腸息肉。”41歲的村民黃曉金說,因為(wei) 他的母親(qin) 患有消化道腫瘤,所以作為(wei) 高危人群,他是當地醫院重點關(guan) 注對象。
“所有慢性病患者的生活習(xi) 慣、服藥情況都記錄在這裏。”武進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慢性非傳(chuan) 染性疾病預防控製科科長強德仁,指著慢性病患者隨訪記錄本說。
強德仁在今年“下沉”到武進區前黃鎮寨橋衛生院,以慢性病管理和計劃免疫兩(liang) 大公共衛生領域為(wei) 重點,通過駐點服務、團隊指導、重點幫扶、培訓帶教等多種方式參與(yu) 到公衛服務中去。
在去年先行先試的基礎上,今年武進區疾控中心又與(yu) 西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第二家“醫防聯合體(ti) ”,並計劃今年將醫防融合在全區全麵推廣。
“截至目前,我們(men) 已篩查糖尿病患者近1000例,其中8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並發症,1例嚴(yan) 重視網膜病變患者已成功完成手術治療。”武進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周義(yi) 紅說:“依托武進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和醫共體(ti) 的上級醫院,我們(men) 結合基層醫療機構的專(zhuan) 科特色,開展醫療機構轄區範圍內(nei) 常見病、多發病的早期篩查和幹預。通過對疾病‘篩、防、治、管’,真正實現醫防融合的一體(ti) 化健康管理模式,推動優(you) 質疾控資源下沉,助力基層公共衛生高質量發展。”
“醫療衛生事業(ye) 是重要的民生實事,群眾(zhong) 關(guan) 注度高。群眾(zhong) 所盼既是一個(ge) 窗口,又是一麵鏡子。下一步,武進區要堅持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出發點、落腳點,進一步提升區域和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一個(ge) 智慧、便捷、暖心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shu) 記喬(qiao) 俊傑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