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保護生物多樣性(縱橫)
據報道,目前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達1.1萬(wan) 隻,受危等級由極危調整為(wei) 瀕危。1981年,有著“東(dong) 方寶石”美譽的朱鹮在全球一度隻剩7隻孤羽,如今卻呈現出種群數量和棲息地麵積雙增長的良好態勢,國際社會(hui) 驚歎“這是一個(ge) 生態奇跡”。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我國開啟了拯救朱鹮的艱辛曆程。從(cong) 駐紮大山深處,“朱鹮在哪,人在哪”,到人工繁育、野化放歸……40多年來,一代代守護者一邊盡心保護、一邊改善環境,打造了“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範”。
朱鹮種群恢複,是中華大地生物多樣性持續改善的縮影。近年來,大熊貓、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動物實現“降級”,曾經野外消失的麋鹿總數突破8000隻,亞(ya) 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的180頭增加到目前的300頭左右,巧家五針鬆已從(cong) 34株野生植株發展為(wei) 數千株……一大批珍稀動植物種群持續複壯、擺脫瀕危局麵。這是生態中國、美麗(li) 中國的鮮活例證,也是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篇章。
數字背後,是我國在嗬護生態平衡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馳而不息的努力。據統計,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中國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野生亞(ya) 洲象北遷,應急處置人員等一路相隨;四川一處鄉(xiang) 村農(nong) 家樂(le) 設置“野生動物救助點”,7年救助上千隻野生動物;大亞(ya) 灣海事局專(zhuan) 門為(wei) 布氏鯨出沒發布航行預警……尊重自然、愛護生物,正成為(wei) 更多人的共識和行動。
理念的嬗變,在於(yu) 社會(hui) 文明進步以及發展邏輯的改變,也在於(yu) 人們(men) 看到了其中實實在在的效益。過去,陝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老百姓問工作人員:“你們(men) 一天圍著幾隻鳥這樣跑有啥意思?”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從(cong) 生態環境保護中受益。漢中洋縣已建成以有機水稻、有機中藥材、有機水果和有機蔬菜為(wei) 主的有機基地17.08萬(wan) 畝(mu) ,認證有機或有機轉換產(chan) 品15大類110種,發展有機生產(chan) 企業(ye) 41戶。有機稻米、果品、食用油、薯類製品、食用菌、魔芋製品等產(chan) 品暢銷各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構建人與(yu) 自然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才能長久。
未來正在於(yu) 此刻的行動。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萬(wan) 隻”朱鹮翱翔的美好故事必會(hui) 越來越多。
(摘編自《北京日報》,原題為(wei) 《朱鹮“重生”背後的生態奇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