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電線杆”,藏著雄安的智能密碼
原標題:不一樣的“電線杆”,藏著雄安的智能密碼
近日,行走在雄安新區街頭,人們(men) 的目光會(hui) 被路兩(liang) 側(ce) 一根根充滿設計感的“電線杆”所吸引。在雄安,它們(men) 不叫電線杆,而叫多功能信息杆柱,身上藏著一座城市的智能密碼。
在雄安新區,一根根信息杆柱就像站立街頭的一雙雙眼睛、一個(ge) 個(ge) 衛士,不眠不休地為(wei) “城市大腦”提供著各種數據。
它既是路燈,同時也是座椅;它可以發射5G信號,也可以一鍵式報警;它能提供多媒體(ti) 顯示屏和廣播,還能輔助交通調度指揮和行政執法;它可以根據環境和天氣情況自動調節照明強度,還可以對城市環境相關(guan) 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多功能信息杆柱在節約投資的同時,也降低了資源維護投入,集資源整合、管理集約化於(yu) 一體(ti) ,顯著提升了城市及市政的服務能力。
駕車由北向南行駛在容東(dong) 片區渥城北路,五個(ge) 路口的紅綠燈根據東(dong) 西向的車流量自動切換模式,流量大時為(wei) 正常模式,流量小時為(wei) 黃燈,在保證行人安全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機動車通行效率。
“智能”“精準”是筆者最大的感受,秘密同樣藏在多功能信息杆柱裏。容東(dong) 片區12.7平方公裏區域內(nei) ,總裏程達153公裏的道路上架設了7500多根信息杆柱,主幹、次幹、支路、街巷道路、隧道等全部市政道路,首次全麵安裝了多功能信息杆柱,是全國裏程最長、規模最大的數字道路,為(wei) 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的技術攻關(guan) 提供數字試驗場景。
漫步雄安,隨處可見的是以人為(wei) 本、綠色健康、智慧共享的生活模式。可乘坐10人左右的車輛,通過智能生成線路,動態響應需求,為(wei) 人們(men) 提供“門到門”服務;小區門口就有公交站,每天通過手機可以實時看到公交車的行程,踩著點出門,走到站點上車,一分鍾都不用等,省時省心還省錢……這一切“妙不可言”的操作都離不開道路旁一根根多功能信息杆柱。它們(men) 通過攝像頭、雷達、5G、邊緣計算節點等智能設施,實現圖像數據、雷達數據、狀態感知數據等交通全量數據的采集、匯聚和實時傳(chuan) 輸,使人、車、路、物實現了實時互聯互通。
目前,雄安新區已在容東(dong) 、雄東(dong) 、容西片區開展了車路協同和多功能信息杆柱業(ye) 務,助力構建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ti) 係,將來多功能信息杆柱將作為(wei) 雄安智能城市物聯網入口,為(wei) 新區的老百姓帶來更便捷的服務,提供更多“妙不可言”的生活場景。(李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