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向拒收現金違法行為說“不”(財經觀)

發布時間:2023-12-05 15:3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應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展覽會(hui) 館拒絕公眾(zhong) 使用現金購買(mai) 門票、地產(chan) 公司拒絕公眾(zhong) 使用現金支付車位購置費、學校食堂拒絕公眾(zhong) 使用現金支付餐費……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拒收人民幣現金(以下簡稱“拒收現金”)處罰情況,依法對3家拒收現金的單位給予1500元至20萬(wan) 元不等的處罰,並召開動員部署會(hui) ,從(cong) 10月起開展為(wei) 期半年的整治拒收現金專(zhuan) 項行動,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鞏固拒收現金違法的共識,提升公眾(zhong) 使用現金的便利性。

  隨著刷卡支付、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的興(xing) 起,居民生活中的很多現金支付渠道被其它支付方式取代。目前,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這本是一件便利居民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好事。但現實中,一些商家基於(yu) 成本控製、便於(yu) 管理等原因,以種種理由排斥人民幣現金支付,“怕收假幣”“找不開零”“不收鋼鏰”……五花八門的現象背後,是商家隻圖自己方便、不顧消費者需求的小算計,有的商家甚至以張貼公告、格式合同等方式明確對公眾(zhong) 拒收現金。

  拒收現金,看上去是小事,卻關(guan) 係重大。人民幣現金是國家法定貨幣,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支付工具,現金在保障公眾(zhong) 支付權利公平、促進文化傳(chuan) 播等方麵具備不可替代的優(you) 勢,特別是在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時具有基礎保障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ei) 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zhai) 務,任何單位和個(ge) 人不得拒收。拒收現金的行為(wei) ,既剝奪了消費者的支付選擇權,也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更侵犯了部分不使用其它支付方式居民的合法權益。

  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應兼容共生,和諧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的抽樣調查顯示,仍有大約13%的居民主要通過現金進行支付。目前我國約9.5億(yi) 人使用智能手機,還有一部分人群沒有智能手機,這個(ge) 群體(ti) 一般也需要使用現金。難以較快適應電子支付的群體(ti) 以老年人居多,他們(men) 是需要社會(hui) 給予更多關(guan) 愛的人群。

  消費模式和支付場景的新變化,對整治拒收現金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比如,近年來“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興(xing) 起,但很多消費場景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ti) 特別是老年人的消費及支付障礙。與(yu) 此同時,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和普通生活消費領域,也由原本的“麵對麵”線下場景逐步變為(wei) 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造成現金支付不便。此外,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yu) 引導顧客安裝APP、關(guan) 注小程序,容易產(chan) 生排斥現金支付的問題。

  整治拒收現金工作是金融為(wei) 民的具體(ti) 體(ti) 現,既要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的發展,又要充分發揮各種支付手段的優(you) 勢,更要尊重公眾(zhong) 的選擇權,滿足公眾(zhong) 多層次的支付需求。一方麵,堅持嚴(yan) 管重罰,提高違法成本。拒收現金違法行為(wei) 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要強化日常監管,通過暗訪巡查等多種方式開展摸底排查,尤其要對涉及公共服務、民生以及公眾(zhong) 關(guan) 注度高、影響範圍大的拒收現金主體(ti) 嚴(yan) 肅整治。另一方麵,堅持分類管理,對於(yu) 拒收現金新問題和新現象,既要關(guan) 注拒收現金的基本特征,又要準確把握其在不同領域、場景的具體(ti) 表現,精準定位,分類施策,確保實效。

  消費者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決(jue) 向拒收現金違法行為(wei) 說“不”。當遭遇對人民幣現金支付的排斥等情況時,要依法維權,形成共同抵製拒收現金的良好社會(hui) 環境,合力打造多元化支付條件下現金和諧流通的良好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4日 18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