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優化國土空間保護修複“綠色布局”

發布時間:2023-12-11 15:44: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內(nei) 蒙古是我國北方麵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內(nei) 蒙古緊緊圍繞“兩(liang) 個(ge) 屏障”“兩(liang) 個(ge) 基地”“一個(ge) 橋頭堡”戰略定位,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切實肩負起、履行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為(wei)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應有貢獻。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磅發布,其中提出“加強礦區治理修複”,為(wei) 內(nei) 蒙古今後加強生產(chan) 礦山生態修複監管、礦區開展土地規模化綜合治理、相鄰礦山企業(ye) 實施集中連片綜合治理、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治理等提供了政策保障與(yu) 支持。

  解讀——

  加強礦區治理修複怎麽(me) 幹?

  “對於(yu) 內(nei) 蒙古來說,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是答好高質量發展時代問卷的必然要求。要立足地區資源稟賦特點、優(you) 勢和特色,持之以恒打基礎、謀長遠,與(yu) 時俱進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加強礦區治理修複是其中重要一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修複處處長王麗(li) 俊說。

  加強礦區治理修複,規劃先行。內(nei) 蒙古堅持規劃統籌,構建國土空間生態修複新格局。加快修編《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規劃(2021-2035年)》,細化落實《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生態保護修複工作的實施意見》,聚焦聚力《內(nei) 蒙古自治區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從(cong) 長期總規總綱到近期重點專(zhuan) 項,從(cong) 生態修複任務布局到優(you) 化投入機製模式,以規劃製度統領所有國土空間生態修複。

  “要督促礦山生產(chan) 者全麵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yu) 恢複治理和土地複墾義(yi) 務,強化資源型企業(ye) 生態環境恢複治理責任和社會(hui) 責任,探索支持第三方治理模式;鼓勵具備條件的礦區開展土地規模化綜合治理、相鄰礦山企業(ye) 實施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加大對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的財政資金投入,鼓勵和支持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並獲得合理回報,形成礦區治理修複的強大合力。”自治區社會(hui) 科學院雜誌社副研究員毛偉(wei) 華說。

  行動——

  加快修複治理進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眼下,內(nei) 蒙古錫林河煤化工有限公司賀斯格烏(wu) 拉南露天煤礦南排土場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今年我們(men) 重點對南排土場進行了覆土整形,開展壓茬式治理,采取露天采礦與(yu) 生態保護一體(ti) 化建設同步進行。”公司環保科科長王權介紹說,目前排土場植被覆蓋度達到了85%以上,邊坡穩定。

  近年來,錫林河公司用於(yu)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達3.4億(yi) 元,完成治理麵積2639.11公頃,生態環境持續恢複,麅子、狐狸等野生動物的身影頻現。

  位於(yu) 通遼市的國家電投內(nei) 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開展礦山生態修複工作,不斷在礦山生態修複技術優(you) 化、綠色發展長遠規劃等方麵創新突破,所屬露天煤礦礦山累計完成生態修複7.5萬(wan) 畝(mu) ,投入資金16.9億(yi) 元。

  “我們(men) 提前實現了‘一年大變樣、三年徹底整改’的工作目標,今年修複工作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將完成新增礦山生態修複麵積近1萬(wan) 畝(mu) 。”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如今,國家電投內(nei) 蒙古公司所屬的5個(ge) 礦均已實現從(cong) 煤海到花海的蝶變。

  這些都是內(nei) 蒙古對礦區實施生態“修複術”,讓大地又“綠”起來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內(nei) 蒙古堅持重點攻堅,全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有效增加土地資源、恢複植被、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增強區域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

  內(nei) 蒙古一手抓生產(chan)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3年前三季度,已累計完成治理麵積153平方公裏、支出基金金額45億(yi) 元,初步建立了生產(chan)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yu) 土地複墾方案數據庫。一手抓曆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2023年以來,已完成曆史遺留礦山治理46.13平方公裏,超額完成了年度治理目標任務。

  巴彥淖爾市通過實施礦山生態治理修複項目,烏(wu) 拉特前旗烏(wu) 拉山及周邊地區、黃河流域河套平原區域的曆史遺留廢棄無主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修複。呼和浩特市被列為(wei) 國家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工程試點城市,今年該市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也已開工建設,覆蓋了467個(ge) 曆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興(xing) 安盟製定治理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開展曆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核查,形成曆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信息圖冊(ce) 和“一坑一檔一策”,截至目前通過項目實施、轉型利用、自然恢複等方式,完成治理麵積9.47平方公裏。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構建綠色生態屏障。內(nei) 蒙古組織實施烏(wu) 梁素海流域和科爾沁草原兩(liang) 個(ge)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修複工程。今年,烏(wu) 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子項目“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工程”入選國家“山水工程”優(you) 秀典型案例。通過項目建設,烏(wu) 蘭(lan) 布和嚴(yan) 重沙化沙漠占比由2017年的23.7%降低到21.8%,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黃河重點生態區(鄂爾多斯市)和北方防沙帶—黃河重點生態區(呼和浩特市)兩(liang) 個(ge) 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均已開工建設,著力打造管理示範工程、民心示範工程、安全示範工程,實現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目標——

  推動國土空間保護修複,助力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生態修複戰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自然資源部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jun) 。下一步,我們(men) 要認真履行‘兩(liang) 統一’職責,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為(wei)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站穩主陣地、建功主戰場。”王麗(li) 俊說。

  下一步,內(nei) 蒙古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加快推動《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規劃(2021-2035年)》修編,細化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生態保護修複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相關(guan) 工作安排,加強監管,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已有項目實施進度,不斷提升生產(chan)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效果,確保完成“十四五”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治理任務。

  結合自治區實際,完善礦山修複製度標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圍繞“一區兩(liang) 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三北工程加強項目儲(chu) 備,進一步提高黃河流域、大興(xing) 安嶺等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項目成熟度。結合三大攻堅戰加強項目儲(chu) 備,進一步提高北方防沙帶、陰山山脈、賀蘭(lan) 山西麓及周邊地區、環京津冀地帶等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項目成熟度,大力提升礦區治理修複力度。

  毛偉(wei) 華說,可將資源型地區分為(wei) “新建型”“成長型”“成熟型”等不同類型,有針對性地實施差異化的地方治理路徑。如在呼倫(lun) 貝爾市、錫林郭勒盟等草原地區堅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複原則,全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支持烏(wu) 海、鄂爾多斯蒙西和棋盤井工業(ye) 園區、阿拉善烏(wu) 斯太工業(ye) 園區整合園區資源,實現資源集中開發、統一管理、連片治理。

  厚植生態底色,擘畫壯美畫卷。內(nei) 蒙古著力構建自治區“一區兩(liang) 帶多廊多點”的總體(ti) 生態修複格局,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新模式、新路徑、新機製,對生態功能退化、生態係統受損的國土空間進行保護與(yu) 修複,增進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保障內(nei) 蒙古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記者 阿妮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