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點讚“北京服務” 跨國企業看好北京未來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25 16:58: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跨國企業(ye) 看好北京未來發展

  第十六屆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ye) 家顧問會(hui) 議(簡稱“國際顧問會(hui) ”)將於(yu) 下周在京舉(ju) 行。屆時,由世界知名跨國公司最高負責人組成的國際企業(ye) 家顧問將圍繞相關(guan) 議題為(wei) 北京發展建言獻策。

  昨天,記者跟隨市貿促會(hui) 走訪賽諾菲、普華永道、京港地鐵等多家國際顧問會(hui) 企業(ye) 。這些企業(ye) 深耕北京多年,持續加大投資、研發和創新業(ye) 務布局,對“北京服務”的提升深有體(ti) 驗,對北京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和信心。

  賽諾菲:

  投研產(chan) 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北京

  賽諾菲辦公區位於(yu) 國貿橋東(dong) 南角的一棟大廈內(nei) 。這家總部位於(yu) 法國的製藥巨頭早在1982年就進入中國,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紮根中國的法國醫藥健康企業(ye) 。入華42年,賽諾菲已為(wei) 中國市場引入60餘(yu) 種創新藥物和疫苗,覆蓋免疫炎症、糖尿病、移植和預防等多領域。中國也成為(wei) 賽諾菲全球的第二大市場,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進入中國,首先就來到北京。”賽諾菲大中華區副總裁朱海鸞表示,在改革開放初期進入中國市場,賽諾菲一直與(yu) 北京共同成長和發展。到目前,這家跨國巨頭已在北京建立集投資公司、研發中心、製造工廠於(yu) 一體(ti) 的全生產(chan) 鏈。在華四個(ge) 研發基地裏,北京的是最大的一個(ge) 。

  1995年底,賽諾菲北京生產(chan) 基地正式落子經開區。2022年,企業(ye) 抓住北京“兩(liang) 區”建設的機遇,投資近5億(yi) 元啟動北京生產(chan) 基地胰島素擴產(chan) 項目。去年6月,賽益寧灌裝生產(chan) 線項目落地啟動,實現這一糖尿病領域創新複方製劑的本土化生產(chan) 。北京生產(chan) 基地現已成為(wei) 賽諾菲在亞(ya) 太區最大的胰島素注射液生產(chan) 基地,創新成果惠及中國乃至全球市場。

  “未來,我們(men) 在北京主打三個(ge) 維度的升級,創新升級、投資升級和本土化升級。”朱海鸞說,在京深耕發展的這些年來,企業(ye) 真切感受到政府為(wei) 外企持續營造開放、便利的投資環境,這也為(wei) 賽諾菲在北京發展注入信心與(yu) 力量。企業(ye) 將持續加碼研發、生產(chan) 等投資布局,積極參與(yu) 並推動北京世界級生物製藥創新集群的發展。

  普華永道:

  當好“橋梁”推動可持續發展

  自1981年在北京首次開設常駐代表處,普華永道來到北京拓展市場已有40餘(yu) 年。國貿橋西北角的北京財富中心A座近年來不斷擴大的辦公區,是其持續加大在京投入的見證。

  普華永道中國北部市場及北京主管合夥(huo) 人周星說,早在2005年,普華永道決(jue) 定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於(yu) 是就在眼前的這座辦公樓內(nei) 租下2.2萬(wan) 平方米的辦公區。如今,企業(ye) 在北京的辦公室已有4處,辦公空間也進一步擴展到3.8萬(wan) 平方米,團隊達到5500多人。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辦公空間,這些年一直在加大在京投入。

  作為(wei) 一家審計、谘詢、稅務、交易並購等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普華永道業(ye) 務網絡遍布全球151個(ge) 國家和地區。周星說,中國市場一直是普華永道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市場之一,中國大市場是世界大機遇。

  作為(wei) 首都,北京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首要窗口,也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開放程度和創新能力最高的城市之一。過去這些年,普華永道為(wei) 北京市及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科創企業(ye) 成長、國有企業(ye) “走出去”、培育國際一流企業(ye) 等多個(ge) 方麵持續提供專(zhuan) 業(ye) 服務。

  三年前,北京提出“兩(liang) 區”建設,連續出台多個(ge) 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外商投資、服務業(ye) 開放等方麵的重要政策措施。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全麵提升“兩(liang) 區”建設水平,進一步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這些內(nei) 容都讓周星充滿期待。

  “我們(men) 期待接下來有更多企業(ye) 、企業(ye) 家、投資者來到中國、來到北京,切實體(ti) 驗當下各維度的發展。”她表示,普華永道將繼續發揮自身橋梁作用,推動國內(nei) 外各項標準的接軌,協助推動北京的可持續發展。

  港鐵公司:

  成熟經驗持續在京落地

  4號線、大興(xing) 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京港地鐵目前在北京運營的地鐵線已達5條,總裏程約200公裏。其中已開通運營裏程190.4公裏,占到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的23%——每天服務約200萬(wan) 人次的乘客出行。

  2006年,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與(yu) 京投公司、首創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京港地鐵,開啟參與(yu) 北京地鐵投資、建設與(yu) 運營的探索,如今已成為(wei) 京港兩(liang) 地合作的典範。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追明表示,過去十餘(yu) 年間,港鐵公司在運營組織、客戶服務和資產(chan) 管理方麵的成熟經驗持續在北京落地。

  “服務行業(ye) 贏在細節。”他舉(ju) 例說,這些年京港地鐵積極與(yu) 殘聯等機構及殘障人士溝通、交流,收集他們(men) 對於(yu) 出行的反饋,了解他們(men) 的需求,並據此持續優(you) 化無障礙設施設備,按需定製各類地鐵標識。

  讓地鐵站點更加合理地融入周邊商業(ye) 、商務和公共服務功能之中,港鐵TOD(以公共交通為(wei) 導向的開發模式)理念也逐漸在京落地。比如,北京正在推進站城融合發展、軌道交通微中心建設等,京港地鐵與(yu) 港鐵公司也積極參與(yu) 其中,並為(wei)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提供TOD支持。

  “我們(men) 對北京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劉追明表示,京港地鐵將繼續拓展在京業(ye) 務,借鑒港鐵經驗並結合北京實際情況,積極參與(yu) 並支持北京的發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