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雪蠟車彰顯中國“智造”新成就
【光明時評】
作者:侯珂珂
在北京冬奧會(hui) 倒計時一個(ge) 月之際,一輛長20多米紅白相間的廂體(ti) 雪蠟車成為(wei) 媒體(ti) 追逐的焦點。雪蠟車可供6名打蠟師同時為(wei) 雪板打蠟。打蠟台上方有傾(qing) 斜的吸風口和照明設備,台上擺放著打蠟師要用到的各種打蠟工具——雪蠟、加熱熨鬥、刮板等。這是我國第一輛國產(chan) 雪蠟車,從(cong) “不認識雪蠟車”到造出“中國第一輛雪蠟車”,用時不足一年。
雪蠟車是給運動員滑雪板打蠟的專(zhuan) 用車輛,其核心技術隻有冰雪運動發達國家才掌握。給滑雪板打蠟是滑雪運動一項十分重要的服務技術,可以幫助運動員在雪麵滑行時獲得適宜的摩擦阻力,從(cong) 而節省體(ti) 力、提升競技水平、取得優(you) 異成績。
首台國產(chan) 雪蠟車整車涉及新能源動力、光伏發電、5G通信、賽事直播、仿生光源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具有綠色環保、智能化程度高、車體(ti) 空間大等特點,是我國冬季運動裝備新突破的縮影,是中國“智造”的新成就。
一直以來,科學技術在奧運發展史上都扮演著舉(ju) 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科技進步伴隨著奧林匹克的成長,科技手段幾乎覆蓋了專(zhuan) 項訓練、強化體(ti) 能、訓練監測、醫療康複等每個(ge) 環節。從(cong) 平昌冬奧會(hui) 周期中國有不少冬奧會(hui) 小項尚未開展,到如今實現北京冬奧會(hui) 全項目建隊、訓練,創新應用協助運動員實現“以科技換時間”的高效訓練,中國冰雪運動正在畫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曲線。
現代體(ti) 育競賽絕不是一個(ge) 人的“戰鬥”。奧運會(hui) 激發運動員的拚搏精神,挑戰人類身體(ti) 極限,也暗含著國與(yu) 國之間科技的比拚較量。科技的投入,可以幫助運動員在他國壟斷的領域打破空白,成為(wei) 世界頂尖選手;可以幫助運動員減少傷(shang) 病,科學探索更高、更快、更強的人體(ti) 極限;可以從(cong) 運動實踐中反饋數據,促進運動科學水平的提升。
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沒有遍及全球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科技發展的一項項新技術,助力場館、運動設備等硬件水準提升,讓奧運比賽更安全、更精確、更便於(yu) 傳(chuan) 播;推動訓練方法、管理製度等軟件方麵不斷更新,助力運動員實現“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目標。冰雪項目運動範圍大、速度快、裝備複雜、多室外比賽等特點,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為(wei) 此,中國著力打造“科技冬奧”,在學習(xi) 冰雪強國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在科學辦賽、智慧觀賽、安全保障、綠色智慧綜合示範等方麵不斷實現突破。
在2021年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中,奪得金牌的遊泳和賽艇項目都獲得了中國“風洞”技術的加持。這其實是航空航天科技的外溢。“風洞”是空氣動力學研究和試驗中最廣泛使用的工具。在“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下,利用“風洞”進行針對性訓練,提高運動員成績的方式,已被英、德、美、加等國廣泛采用。
建設體(ti) 育強國,必須實現高水平的體(ti) 育科技自立自強。要綜合多學科的力量,統籌推進技術研發和技術轉化,為(wei) 我國競技體(ti) 育實現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更重要的是,賽場上的科技力量,還會(hui) 產(chan) 生溢出效應,為(wei) 冰雪產(chan) 業(ye) 注入動力。奧運籌辦過程中,科技創新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產(chan) 業(ye) 、智慧城市等方麵的成果,將成為(wei) 冬奧會(hui) 留給舉(ju) 辦地的寶貴財富,繼續與(yu) 城市發展、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無論是賽場使用的智能冰雪裝備走向普通消費者,還是智能場館建設經驗,都能幫助各地冰雪運動場所優(you) 化管理與(yu) 功能,在冬奧會(hui) 中積累的技術成果將持續提高我國冰雪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效能,實現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