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培養德才兼備的土木類一流人才

發布時間:2022-01-10 10:1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河海大學打造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體(ti) 係——

  培養(yang) 德才兼備的土木類一流人才

  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走訪村民調研出行困難及需求,勘測橋梁數據和橋址地形,融合當地曆史文化特色做出設計圖、施工圖……在陝西省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開展的為(wei) 期兩(liang) 周的社會(hui) 實踐課,讓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大三學生鄭宇涵感觸良多,“勘測設計茅以升公益橋的過程,不僅(jin) 是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過程,也是了解民情民生的過程,能將所學知識用於(yu) 社會(hui) 實踐,倍感自豪”。

  “高校80%的課程是專(zhuan) 業(ye) 課,潤物更加細無聲,需要打造育教融合、顯隱結合的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體(ti) 係。”河海大學教務處處長沈揚說,學校土木與(yu) 交通學院凝練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指標二十條,將思政育人目標有機融入“四個(ge) 課堂”,創新課程思政育人成效評價(jia) 方式,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取得育人實效。

  構築課程思政指標二十條

  近年來,河海大學土木與(yu) 交通學院在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融入“三全育人”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如何打造新時代背景下的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體(ti) 係。

  “基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提煉出‘時代特性’思政指標十二條,從(cong) 深融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專(zhuan) 業(ye) 畢業(ye) 要求中提煉出‘曆史共性’思政指標八條,據此構建了‘時代特性+曆史共性’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指標二十條。”沈揚說。

  翻開二十條指標,在時代特性方麵,如第10條“建設美麗(li) 中國”對應要求為(wei) “正確處理好工程建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積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法”;而在曆史共性方麵,如第1條“愛國情懷”對應要求“在專(zhuan) 業(ye) 教育中通過國家土木行業(ye) 標誌性工程和人物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立誌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等。

  凝聚出了思政指標點,還需要整合重塑專(zhuan) 業(ye) 知識體(ti) 係。沈揚介紹,學院層麵對教學大綱進行了再設計,所有專(zhuan) 業(ye) 課程教學大綱中特設“育人目標(課程思政核心素材設計)”模塊,且“二十條”中所有指標均有相關(guan) 課程支撐。

  “其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少專(zhuan) 業(ye) 課教師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課程中融入了思政元素,有了樸素的育人想法,但是還缺乏凝練。經過多年打磨,學院打造了完整的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體(ti) 係,係統化地推進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沈揚說。

  育人目標融入“四個(ge) 課堂”

  “圍繞土木與(yu) 交通工程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我們(men) 將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體(ti) 係貫穿融合於(yu) 覆蓋本科生大學四年的第一課堂理論教學主陣地、第二課堂校內(nei) 實踐、第三課堂校外實踐及第四課堂網絡平台,全方位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河海大學土木與(yu) 交通學院副院長劉雲(yun) 說。

  作為(wei) 課程主講人,劉雲(yun) 根據“二十條”指標對課程進行了重構:按照“建設美麗(li) 中國”的要求,在課程建設中要求學生橋梁設計要融入當地文化、支撐當地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注意保護水環境等;按照“社會(hui) 責任、價(jia) 值塑造”的培養(yang) 目標,要求學生親(qin) 自勘測,進村入戶走訪等。

  “課程思政培養(yang) 目標融入教育教學行為(wei) ,就是要求學生在社會(hui) 實踐過程中,準確把握當地需求特色、運用多學科交叉知識體(ti) 係創新設計,在充分調查研究後具備全麵協調能力,培養(yang) 國家急需的德才兼備的土木類一流人才。”劉雲(yun) 說。

  除了在第一課堂開展基礎課程“+土木”改革、推進“全產(chan) 業(ye) 鏈土水融合”改革等,在第二課堂校內(nei) 實踐方麵,土木與(yu) 交通大講堂對話名師、微講堂對話學長,雙講堂製樹立成長成才正麵典型;通過“校—省—國家—國際”多層、多主題專(zhuan) 業(ye) 學科類和創新創業(ye) 類競賽平台錘煉創新人才。在第三課堂校外實踐方麵,土木交通類社會(hui) 實踐將紅色社會(hui) 實踐分別與(yu) 科技扶貧、公益服務相結合。在第四課堂“土木交通類大學生互動型虛擬學習(xi) 社區”,以展現青春正能量、傳(chuan) 播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主旨。

  多元評價(jia) 激發教師主動性

  評價(jia) 是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抓手。針對課程、專(zhuan) 業(ye) 等不同的評價(jia) 客體(ti) ,河海大學土木與(yu) 交通學院設計了多元評價(jia) 路徑,激發教師主動性,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走向深入。

  劉雲(yun) 介紹,一條路徑是學生評課程。在課程結束後,根據該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學生進行認可度打分。除了學生評課程,學院還設置了管理團隊評專(zhuan) 業(ye) 、用人單位評學生等其他路徑,搭建多維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實施及評價(jia) 平台。

  “過程性評價(jia) 和結果性評價(jia) 相結合,推動專(zhuan) 業(ye) 課教師精心設計課堂講授、課堂研討、實驗實訓、課後作業(ye) 、開放性考題等,考查學生對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度與(yu) 接受度,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劉雲(yun) 說。

  近年來,河海大學土木、交通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為(wei) 港珠澳大橋、援非公路等國內(nei) 外重大工程貢獻力量,赴海外名校深造的本科生90%已回國報效國家。土木專(zhuan) 業(ye) 核心課程“土力學”“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入選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土木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體(ti) 係業(ye) 已成為(wei) 江蘇課程思政示範專(zhuan) 業(ye) 指標體(ti) 係構建藍本,課程思政支撐相關(guan) 教學成果“基於(yu) 大思政觀、大工程觀的土木類一流人才‘三維三融’培養(yang) 體(ti) 係建構與(yu) 實踐”獲得2021年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