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前 曆史與現代的碰撞
浙江杭州餘(yu) 杭區的倉(cang) 前,原名靈源,南宋紹興(xing) 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臨(lin) 安便民倉(cang) ,古以南為(wei) 前,遂稱倉(cang) 前街,距今已經曆800多年風雨。
最能代表倉(cang) 前厚重曆史的,是古運河畔那條並不長的老街。
舊時的倉(cang) 前老街,和其它水鄉(xiang) 古鎮大抵相似,卻又有些不同。溫婉的江南小城,蘊藏著如許情愫。漫步在光滑圓潤的青石板上,仿佛能感受到老街厚重的曆史,篤篤腳步聲格外清脆、空寂。也許一個(ge) 不經意,就走進了一戶“不可移動文物”的古建築;也許一個(ge) 不小心,就靠近了一段傳(chuan) 奇;也許一個(ge) 不留神,就踩住了一段曆史。
是的,國學大師、一代儒宗章太炎先生的故居,就在這條老街西頭;袁隆平親(qin) 題的“四無糧倉(cang) 陳列館”在這條老街東(dong) 頭。
2015年3月28日,杭州夢想小鎮開園。倉(cang) 前老街,就在此時迎來了新生。餘(yu) 杭區倉(cang) 前街道在2016年初開展了大刀闊斧的老街改造工程。在經曆了一場顏值提升、靈魂重塑的工程之後,當年10月,倉(cang) 前創業(ye) 大街精彩亮相。
頭頂玻璃天花板和五彩霓虹燈的創業(ye) 大街,是倉(cang) 前老街改造後的主幹道。夢想大街的盡頭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象征著希望的田野,水稻田另一側(ce) 是一方大水塘,倒映著老街的夜景和霓虹。
全新打造的老街,采用了古建築修舊如舊的方式,打造了4萬(wan) 多平方米江南水鄉(xiang) 韻味的互聯網眾(zhong) 創空間,側(ce) 重於(yu) 智能硬件和軟件、移動醫療等科技創新領域。產(chan) 、城、人高度融合,先生態、再生活、後生產(chan) 。留得住綠水青山,係得住無限鄉(xiang) 愁。這就是現在的倉(cang) 前,曆史與(yu) 現代的碰撞,科技與(yu) 人文的碰撞,創業(ye) 與(yu) 生態的碰撞。
如今來到倉(cang) 前的人,無不感歎這一片江南水鄉(xiang) 建築之美。而誰又能想到,在這白牆黛瓦的明清建築內(nei) ,是一群群年輕的創業(ye) 者,為(wei) 了夢想在努力奮鬥。
2019年,美麗(li) 城鎮建設再度起航,倉(cang) 前也有了更加高遠的目標:率先爭(zheng) 創都市節點型美麗(li) 城鎮的省級樣板。黨(dang) 建引領著小鎮的美麗(li) 蛻變。
如今的倉(cang) 前,離這個(ge) 目標已經越來越近。在杭州雲(yun) 城和未來科技城的雙重輻射作用下,夢想小鎮、浙大校友總部、浙大超重力實驗室、湖畔大學、商務樓宇、杭州高鐵西站樞紐等一係列因素給倉(cang) 前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引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liang) 山排闥送青來。如今的倉(cang) 前農(nong) 村水清田綠、空氣清新、農(nong) 家小樓錯落有致、村道庭院整潔有序,美麗(li) 鄉(xiang) 村的風景隨處可見。逢年過節,很多外地來倉(cang) 前走親(qin) 戚的人,十分驚喜和羨慕倉(cang) 前的變化。而作為(wei) 倉(cang) 前本地居民,更是熱情洋溢地帶著親(qin) 朋好友四處參觀,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與(yu) 講解,自豪之情溢於(yu) 言表。(鍾佳菲 王 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