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APP更要重實效
作者:趙心儀(yi)
2021年1月起,我國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了為(wei) 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行動,金融、出行、購物等多個(ge) 領域都推出了適老版APP,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然而,適老APP是否真正走進了老年人生活還有待觀察。
一份關(guan) 於(yu) 銀發經濟的調查顯示,銀發人群APP市場滲透率前20名榜單中沒有一款是專(zhuan) 門的適老軟件,這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躺在老年人手機中的APP,普通版仍占大多數,問題出在哪?
有媒體(ti) 對首批納入專(zhuan) 項改造的43款APP進行了測評,發現七成以上為(wei) 內(nei) 嵌式改造,即在原軟件中切換老年模式,並未開發獨立的適老軟件。內(nei) 嵌式改造仍有漏洞,比如切換入口不顯著,年輕人恐怕都要找上一會(hui) 兒(er) ,更何況本就“怵網”的老年人?即使有獨立的適老軟件,名稱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叫“關(guan) 懷版”,有的叫“大字版”,給搜索下載帶來較大困難。
適老APP要想落在實處,真正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還需有關(guan) 方麵持續發力。
相關(guan) 企業(ye) 和平台要有用戶思維,將人情味嵌入改造行動中,以老年人的視角設計產(chan) 品,加強調研,避免閉門造車。與(yu) 此同時,要多加探索適老化互聯網應用的盈利模式,並將社會(hui) 效益作為(wei) 企業(ye) 追求的目標之一,不能一味向“錢”看齊。
有關(guan) 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工作舉(ju) 措,加強服務監管,不僅(jin) 要為(wei) 老年人打開通向互聯網的綠色通道,還要平衡各方利益,設置合理的激勵機製,不能讓企業(ye)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為(wei) 愛發電”。
子女應耐心引導老人使用適老互聯網產(chan) 品,作為(wei) 他們(men) 融入互聯網社會(hui) 的引路人。此外,全社會(hui) 應努力營造愛老助老氛圍,加強對適老互聯網應用的宣傳(chuan) ,讓適老APP落地。
互聯網適老化改造剛剛開始,是一項長期且係統的工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隻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就能不斷縮小數字鴻溝,讓老年人追上科技的快車。(趙心儀(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