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紮風箏到傳文化 :廊坊“風箏女孩”讓風箏“飛”得更高
(新春走基層)從(cong) 紮風箏到傳(chuan) 文化 :廊坊“風箏女孩”讓風箏“飛”得更高
中新網廊坊1月17日電 (宋敏濤王洋洋)17日,晨曦微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第什裏村的“風箏小院”一片繁忙。“嘶嘶”劈竹子的聲音,“吱吱”鋸竹片的聲音從(cong) 工作室裏傳(chuan) 來,小院主人趙豔芳正聚精會(hui) 神地製作風箏。
“這是傳(chuan) 統沙燕風箏製作的關(guan) 鍵步驟。”數根竹條在趙豔芳手裏幾經翻轉,一隻惟妙惟肖、展翅欲飛的風箏骨架就放在了桌麵上。幾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內(nei) ,放置著肥燕、瘦燕、比翼燕等傳(chuan) 統沙燕風箏,桌上擺滿了精美的手工藝品擺件。
第什裏是中國宮廷風箏的發源地、傳(chuan) 承地和生產(chan) 地,已有500多年的紮糊風箏曆史。“90後”女孩趙豔芳在濃厚的風箏文化中長大,並於(yu) 2017年開辦了“風箏小院”。
起初,趙豔芳通過自媒體(ti) 宣傳(chuan) ,吸引人們(men) 到小院體(ti) 驗傳(chuan) 統風箏的紮製、塗繪、裱糊、組裝。體(ti) 驗者多了,趙豔芳的煩惱也接踵而至。“空間有限,項目單一,風箏文化展現不到位。多虧(kui) 了政府和婦聯給我多次外出學習(xi) ‘充電’的機會(hui) ,思路打開了,萌生了借助互聯網延伸風箏產(chan) 業(ye) 鏈的新想法。”
摸需求、送知識、送技能……係列政策的精準嗬護,讓趙豔芳沒了後顧之憂。她把家裏閑置房間裝修成風箏繪畫製作工作室、展覽間和書(shu) 屋,又自製發卡、胸針等手工藝品,把風箏的文化特色、吉祥寓意等元素融入進去,發掘風箏文化價(jia) 值。
趙豔芳細數著在政府等部門的各項扶持下,與(yu) 風箏的點滴故事:“非遺”風箏研學走進校園;辦了手工風箏個(ge) 人展;到石家莊、秦皇島等地觀摩學習(xi) ,用互聯網技術幫助風箏起“飛”;摸索著開通網絡直播,傳(chuan) 播風箏文化……
“以前隻賣傳(chuan) 統風箏,產(chan) 品單一。現在,種類多了,方式活了,更穩定了。”趙豔芳笑談道,“風箏小院”經營4年多,傳(chuan) 統風箏的製作和風箏衍生品格外受歡迎。
從(cong) 單純的賣風箏到文化傳(chuan) 承+體(ti) 驗,新思維、新模式,讓傳(chuan) 統風箏產(chan) 業(ye) 全新出發。2021年,趙豔芳管理的風箏加工廠和“風箏小院”運營良好,帶動了30多名加工戶增收,產(chan) 品遠銷海內(nei) 外。
趙豔芳說,“風箏小院”是她夢想起飛的地方,未來希望讓中國風箏“飛”得更遠、傳(chuan) 得更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