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增速百分之八點一,總量超一百一十四萬億元 “十四五”中國經濟開局良好(經濟新方位)
2021年,意義(yi) 非凡。1143670億(yi) 元,中國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
“過去一年,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雙雙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民經濟總體(ti) 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1月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
8.1% 這個(ge) 增速怎麽(me) 樣?
經濟好不好,主要經濟指標的運行情況是重要參考。從(cong) 統計數據看,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麵實現,“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經濟較快增長。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為(wei) 8.1%,高於(yu) 6%以上的預期目標,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
“按兩(liang) 年平均算,一、二、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wei) 4.9%、5.5%、4.9%、5.2%,四季度經濟兩(liang) 年平均增長率比三季度還高一些,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寧吉喆說。
就業(ye) 總體(ti) 穩定。經濟持續恢複發展,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發力顯效,新就業(ye) 形態蓬勃發展,推動2021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完成1100萬(wan) 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為(wei) 5.1%,低於(yu) 5.5%左右的預期目標。
消費價(jia) 格溫和上漲。2021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比上年上漲0.9%,低於(yu) 3%左右的預期目標。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末,我國外匯儲(chu) 備餘(yu) 額為(wei) 32502億(yi) 美元,連續8個(ge) 月保持在3.2萬(wan) 億(yi) 美元以上,穩居世界第一。
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兩(liang) 年平均增長5.1%,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達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要求。
單位GDP能耗下降。初步核算,2021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預期目標。
糧食產(chan) 量再創新高。2021年,糧食總產(chan) 量13657億(yi) 斤,達到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預期目標。
114萬(wan) 億(yi) 元 如此規模意味什麽(me) ?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超114萬(wan) 億(yi) 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wan) 億(yi) 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突破了1.2萬(wan) 美元。
這樣的經濟規模和人均GDP水平,對於(yu) 中國意味著什麽(me) ?
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總量規模和GDP人均水平持續提高,這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you) 、動力更足,同時也為(wei) 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這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寧吉喆分析,2021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量約1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按年均匯率折算合2萬(wan) 億(yi) 美元,相當於(yu) 世界上一個(ge) 比較大的主要經濟體(ti) 一年的經濟總量。如果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按兩(liang) 年經濟總量分別折合美元計算,增量則高達3萬(wan) 億(yi) 美元。
同時,我國全部工業(ye) 和製造業(ye) 增加值已經連續10多年居世界首位。貨物貿易、外匯儲(chu) 備居世界第一位,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國內(nei) 消費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8萬(wan) 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wei) 12551美元,雖然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初步測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萬(wan) 美元左右,我們(men) 是1.25萬(wan) 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寧吉喆說。
這意味著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進一步提高。2021年,我國穀物、籽棉、花生、肉類、茶葉、水果產(chan) 量均居世界第一,220多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也均為(wei) 世界第一。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359.7萬(wan) 件,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到7.5件,比上年又提高了1.2件,科技實力明顯增強。
這意味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21年,我國新增就業(ye) 人數超過1200萬(wan)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wan) 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29.8%,比上年降低了0.4個(ge) 百分點。
這意味著我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達到25%左右,成為(wei) 引領世界經濟恢複的重要力量。
79.1% 內(nei) 需貢獻率說明什麽(me) ?
2021年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nei) 疫情多發散發等多重考驗,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暢通經濟內(nei) 外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
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均做出積極貢獻。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ge) 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wei) 65.4%、13.7%、20.9%。
國內(nei) 大循環主體(ti) 作用增強。2021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2.5%;固定資產(chan) 投資規模超過50萬(wan) 億(yi) 元,增長4.9%。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上年提高了4.4個(ge) 百分點。
“擴大內(nei) 需戰略深入實施,國內(nei) 循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經濟增長還是內(nei) 需拉動為(wei) 主。”寧吉喆說。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曆史新高,其中進口總額、出口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1.5%、21.2%,內(nei) 外需均發揮很好作用,且相互促進。
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循環改善。
在生產(chan) 環節,生產(chan) 擴大為(wei) 循環改善打下了基礎。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工業(ye) 行業(ye) 的增長麵達到了95.1%。
在分配環節,企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工資和利潤的增長是初次分配的主要來源。2021年1—11月,41個(ge) 工業(ye) 大類行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31個(ge) 行業(ye) 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麵超過80%。
在流通環節,2021年,我國全社會(hui) 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4%、6.8%,貨運的暢通保障了經濟恢複和對外貿易。
在消費環節,就業(ye) 的擴大、收入的增加支撐了消費恢複性增長。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2020年實際增長12.6%,由於(yu) 2020年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兩(liang) 年平均增長4.0%。
“麵臨(lin) 複雜嚴(yan) 峻的經濟環境,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利條件沒有變,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不斷湧現。”寧吉喆說。
48萬(wan) 人 人口增速如何看?
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3億(yi) 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萬(wan) 人,人口淨增長48萬(wan) 人,自然增長率是0.34‰;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82億(yi) 人,占總人口的62.5%;60歲及以上人口2.67億(yi) 人,占總人口的18.9%。
“人口增速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ye) 化、城鎮化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老齡化、少子化也是發達國家乃至一些新興(xing) 經濟體(ti) 普遍麵臨(lin) 的問題。”寧吉喆說。不過,他表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4億(yi) 人以上。
首先,育齡女性總量依然較多。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仍有3億(yi) 多育齡婦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萬(wan) 人的出生規模,人口總量將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
其次,三孩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從(cong) 過去十幾年看,“單獨二孩”“全麵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積極成效,出生人口數量增加。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0—14歲少兒(er) 人口比2010年多了3000多萬(wan) 人,比重上升了1.35個(ge) 百分點,主要是生育政策促進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約30%上升到2021年的約43%,隨著進一步優(you) 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ge) 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最後,人口的預期壽命在持續提高。我國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死亡人口一直少於(yu) 出生人口,有助於(yu) 人口總量保持增長態勢。“一些被推遲的生育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釋放,這些因素都將對人口總量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寧吉喆說。
2022年 經濟發展態勢如何?
“盡管存在風險挑戰,總的看,我國經濟持續恢複發展的態勢沒有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因素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變。從(cong) 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實現穩中求進。”寧吉喆說。
首先,我國疫情常態化防控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效顯著,生產(chan) 生活秩序總體(ti) 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
其次,我國產(chan) 業(ye) 供給體(ti) 係完備,擁有全部工業(ye) 門類,配套較為(wei) 完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較強,能夠很快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寧吉喆舉(ju) 例,去年,市場上“缺芯”“少箱”,我國集成電路產(chan) 量就增長了33.3%,金屬集裝箱產(chan) 量增長了110.6%,“市場上缺什麽(me) ,我們(men) 就能生產(chan) 什麽(me) ,自然就帶動了經濟增長,增加了就業(ye) ,改善了收入”。
再次,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4億(yi) 多中等收入群體(ti) ,這是我們(men)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國內(nei) 強大市場的立足之本。
最後,改革開放持續釋放紅利,宏觀調控不斷完善,均有利於(yu) 經濟平穩發展。目前,我國通脹率、政府債(zhai) 務水平均較低,貨幣政策有空間,宏觀調控政策工具多,有能力保持平穩運行。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能不僅(jin) 來自需求‘三駕馬車’的拉動,而且來自供給的推動;不僅(jin) 來自內(nei) 需的擴大,而且來自外需的拓展;不僅(jin) 來自消費的增長,而且來自投資的發展;不僅(jin) 來自改革的推進,而且來自創新的帶動。我們(men) 有信心、有底氣,也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寧吉喆說。(本報記者 陸婭楠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