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強化檢查評價 切實提升課後服務水平

發布時間:2022-01-18 10: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趙德成(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評價(jia) 是公共政策過程的重要環節。《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對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提出具體(ti) 要求。但要確保課後服務政策實施到位,必須強化檢查評價(jia) ,以評促改。

  強化過程評價(jia) ,注重評價(jia) 的發展性功能

  課後服務評價(jia) 宜遵循發展性評價(jia) 理念。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wei) 我國課後服務政策起步較晚,尚處於(yu) 探索與(yu) 觀察時期。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將課後服務確定為(wei) 增強教育供給、使人民群眾(zhong) 具有更多獲得感的民生工程,並提出充分發揮中小學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雙減”政策以及各地市配套文件也各有側(ce) 重。然而,必須承認的是,課後服務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明確的問題。比如,課後服務在屬性上是否屬於(yu) 義(yi) 務教育範疇;又如,各相關(guan) 主體(ti) 在權責上怎樣劃分更合理。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後服務評價(jia) 不能僅(jin) 強調鑒別與(yu) 問責,而應著眼診斷和改進。

  強化過程評價(jia) ,是課後服務政策評價(jia) 的首要原則。作為(wei) 課後服務提供的重要責任主體(ti) ,中小學如何提供課後服務,是否嚴(yan) 格執行“雙減”政策,工作推動中的難點在哪裏;負有統籌規劃責任的教育行政部門是否發揮了指導作用,有沒有積極統籌區域內(nei) 各種可利用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是否完善了教師績效工資製度,是否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這些都應成為(wei) 課後服務評價(jia) 關(guan) 注的重要內(nei) 容。

  改進結果評價(jia) ,準確評價(jia) 課後服務成效

  沒有好的過程,就不會(hui) 有好的結果,但如果片麵強調過程,則可能遭遇“過程到位,結果不好”的尷尬處境。我們(men) 注意到,個(ge) 別地市和學校已啟動了針對課後服務成效的調研或評價(jia) ,但結果評價(jia) 的內(nei) 容和方法還需要改進。有的地市在評價(jia) 內(nei) 容上局限於(yu) 學校和教師是否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補課或上新課,有的地市在評價(jia) 方法上過分依賴學校自評。評價(jia) 者必須有意識地改進結果評價(jia) ,使結果評價(jia) 全麵準確。

  全麵,是因為(wei) 課後服務政策的目標是多樣與(yu) 均衡的,既要保障學生學業(ye) 學習(xi) ,又要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準確,是各種評價(jia) 的基本要求。評價(jia) 者必須確保評價(jia) 科學有效,所取得的結論都需得到證據支持。

  傾(qing) 聽利益相關(guan) 者的聲音,推動課後服務切實惠及民生

  傳(chuan) 統評價(jia) 通常有明顯的管理主義(yi) 傾(qing) 向,體(ti) 現在課後服務評價(jia) 中,就是讓上級主管部門主導評價(jia) 的實施。某地市正在實施的中小學課後服務評價(jia) 方案中,評價(jia) 主體(ti) 安排上有主管部門的評價(jia) ,有學校的自評,還有麵向學生和家長的問卷調查,似乎體(ti) 現了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的建構主義(yi) 評價(jia) 觀。但深入分析卻發現,在這個(ge) 方案中,學區評價(jia) 、教委相關(guan) 科室評價(jia) 與(yu) 學校自評三者的均分占據90%權重,上級主管部門的評價(jia) 仍占絕對主導地位,而問卷調研部分的分數隻占10%,且在這10%分數中學校得分的多少主要取決(jue) 於(yu) 學校是否認真協助上級開展問卷調查,而不是調查中學生與(yu) 家長的評價(jia) 意見。這樣的評價(jia) 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校加強政策實施,但能否保證學生和家長有實際獲得感和幸福感,卻不得而知。

  “雙減”政策是一項民生工程,不僅(jin) 涉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還關(guan) 乎學生背後千萬(wan) 個(ge) 家庭的幸福體(ti) 驗。為(wei) 長遠計,課後服務評價(jia) 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wei) 本,在評價(jia) 中傾(qing) 聽學生、家長等服務對象的聲音,讓他們(men) 的評價(jia) 意見在整個(ge) 評價(jia) 方案中發揮主導作用。隻有人民群眾(zhong) 在課後服務中增強了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men) 才能真正辦成人民群眾(zhong) 滿意的教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