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圩鎮:村裏古井也分紅
【新春走基層·各地見聞12】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光明日報通訊員 宮禮
“活這麽(me) 大,第一次知道,俺們(men) 村中的一口古井,今年也參與(yu) 了分紅,分到了500元。”薑世庚把紅彤彤的分紅證展示給記者看,“這次我家分紅2220元。坐在家裏,輕鬆拿錢,這讓我切身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對我們(men) 群眾(zhong) 的真心、真情。”
薑世庚是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鎮沈福村村民。1月26日,一場瑞雪後,他和村裏其他47戶村民一起,迎來了大圩鎮的第一次分紅。
當天啟動的是該鎮沈福村第三村民組股東(dong) 分紅,共涉及農(nong) 戶47戶,“保底分紅+增益分紅”共計76140元。“春節後,還將繼續按照此程序對其他土地流轉項目股東(dong) 進行分紅。”沈福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何銳介紹。
直徑約80厘米,深約百米……在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沈福村,有井名曰“清泉”。相傳(chuan) 此井建於(yu) 明朝洪武年間,曆史悠久,典故頗多。
而今,這口古井又迎來了新的“故事”:作為(wei) 資源性入股的組成部分,清泉井憑借2萬(wan) 元的估值,給村裏帶來了源自它的一部分分紅款。
原來,沈福村將包括清泉井在內(nei) 的538.97畝(mu) 閑置的集體(ti) 土地,入股到安徽省文投旗下子公司沈福文化創意公司,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yi) 元,打造“福”文化項目,引進“新匠人”“文化創意設計”“文化科技開發”“直播電商”等產(chan) 業(ye) 資源,旨在將沈福村打造成一個(ge) 集“福文化”和“新匠人文化”,集田園風光、村落探訪和文化研學為(wei) 一體(ti) 的文化創意特色小鎮,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一直致力於(yu) 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福文化”項目的沈福村,把“古井”變成了“福井”。何銳說,明年起,村裏的五座古橋也要參與(yu) 分紅,“古井和古橋的分紅將用於(yu) 幫扶有困難的村民,算是村裏的公益資金”。
當天分紅的還有大圩鎮磨灘村。
“我家的1.6畝(mu) 地入了股,一共分到了3366元,相當於(yu) 我一個(ge) 月的退休金。”76歲的磨灘村村民、退休教師張克炎喜笑顏開。“希望我們(men)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村民能領到更多的分紅。”
2019年,為(wei) 給農(nong) 民帶來更持久的效益,磨灘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搭上了“文旅列車”,啟動“圩美磨灘”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不僅(jin) 方便了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還實現了村集體(ti) 經濟的持續增收。
記者了解到,“圩美·磨灘”占地4233畝(mu) ,正在打造集磨灘民俗體(ti) 驗村、水係景觀區、精品民宿區、觀光休閑農(nong) 業(ye) 區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體(ti) ,目前部分民宿區已對外開放營業(ye) 。
“今天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入股項目首次分紅,涉及群眾(zhong) 376戶,共計分紅款人民幣176.73萬(wan) 元,最多的一戶能領取2萬(wan) 多元。”磨灘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劉鈺說,除此之外,2021年集體(ti) 土地使用權入股項目及集體(ti) 經營性資產(chan) 所獲得的收益,將用作可持續發展資金,繼續壯大集體(ti) 經濟。
除了分紅以外,更讓村民們(men) 高興(xing) 的是,“圩美磨灘”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的人氣越來越旺。在青磚黛瓦的徽派民宿裏,很多村民從(cong) 事保安、保潔、園林綠化等工作,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
大圩鎮位於(yu) 合肥市包河區,被譽為(wei) “合肥糧倉(cang) ”,近年來,該鎮大力發展觀光農(nong) 業(ye) ,成為(wei) 市民周末采摘旅遊的網紅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規範化、實體(ti) 化運營,標誌著大圩鎮集體(ti) 經濟的發展進入了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示範性軌道。下一步,我們(men) 將推進整合‘三資’資源,規範運營股份經濟合作社,進一步實現集體(ti) 增收、群眾(zhong) 分紅的良性發展格局,讓村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紅利。”大圩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朱國棟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