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討厭上班並非因為懶,可能是職業倦怠了

發布時間:2022-02-25 09:22:00來源: 科技日報

  前段時間,“天天不想上班可能不是因為(wei) 懶”衝(chong) 上微博熱搜,不到幾小時,閱讀量超過1億(yi) ,討論量高達1.2萬(wan) ,網友留言高達數千條。

  據媒體(ti) 報道,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如果每天都感覺被工作“掏空”,不一定是不上進,可能是有了職業(ye) 倦怠。從(cong) 葛優(you) 躺表情包的瘋傳(chuan) ,到網絡歌曲《感覺身體(ti) 被掏空》爆紅,它們(men) 都在說明:在年輕人中間,職業(ye) 倦怠似乎已經成了一個(ge) 普遍性的問題。

  那麽(me) ,到底什麽(me) 是職業(ye) 倦怠?我們(men) 又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

  職場“萌新”更易倦怠

  職業(ye) 倦怠,又被稱為(wei) 職業(ye) 疲潰,是指由於(yu) 長期壓力導致力量和激情的耗竭。相比職場“老人”,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更容易產(chan) 生職業(ye) 倦怠。導致職業(ye) 倦怠出現的因素非常多:

  首先是對工作進度沒有控製權。自己無法安排工作進度,上班的時候很閑,快下班的時候突然來了好多活,經常這樣加班就可能導致職業(ye) 倦怠。

  其次是工作環境欠佳。比如,領導天天開會(hui) 擺臭臉訓斥、同事間的關(guan) 係不和諧、工作沒有上升空間等都會(hui) 讓員工變得倦怠。

  再次是缺乏社會(hui) 支持、工作負荷大。工作、生活中人越孤單,越有可能出現職業(ye) 倦怠,如單身、離異者更易產(chan) 生倦怠心理。如果工作強度大,占用了大量的非工作時間,就會(hui) 讓人對工作感到厭煩,逐漸展露疲態。

  最後,職業(ye) 類型、個(ge) 人性格也是影響因素。一般來說,枯燥且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更容易讓人感到疲勞。而重複的簡單勞動缺乏職業(ye) 榮譽感,也容易讓人產(chan) 生職業(ye) 倦怠。同時,職業(ye) 倦怠與(yu) 抑鬱型人格、情緒不穩定等也有一定關(guan) 係。

  或嚴(yan) 重影響身心健康

  不少人並不把職業(ye) 倦怠當回事,但其實它會(hui) 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麵麵。

  在工作中,出現職業(ye) 倦怠的人會(hui) 出現消極怠工、難以集中注意力等問題,並在同事和客戶麵前展現不良情緒。

  在生活中,他們(men) 表現為(wei) 喜歡進食高熱量的食物(碳酸飲料、油炸食品等)、性格變得挑剔、經常出現各種身體(ti) 不適(頭痛或腸胃問題等)。

  嚴(yan) 重時,工作倦怠還可能增加心髒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導致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類疾病。

  對抗“疲倦”需多管齊下

  那麽(me) ,我們(men) 應該如何克服並緩解職業(ye) 倦怠呢?

  其一,工作單位應該認識到職業(ye) 倦怠的危害。職業(ye) 倦怠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相互“傳(chuan) 染”,導致整個(ge) 團隊效率低下。單位或者部門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強度,為(wei) 員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廣闊的成長空間。切實了解員工的需求,這種需求不一定是金錢,有可能是個(ge) 人的發展、自我價(jia) 值的實現。

  其二,員工應進行自我定位,做好個(ge) 人職業(ye) 規劃。不要否定自己工作的價(jia) 值,也不能期望過高。平時規劃好自己的目標,提高自己的職業(ye) 技能,邊工作邊充電,學會(hui) 在壓力中成長。

  其三,員工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多進行體(ti) 育鍛煉和放鬆活動,培養(yang) 自己的業(ye) 餘(yu) 愛好。在工作中,盡量不要帶情緒。在處理周圍的人和事時,盡量不戴“有色眼鏡”。麵對挫折,也不要一味地抱怨。規律的體(ti) 育運動,尤其是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可以緩解壓力。

  其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xi) 慣。有的人下班回到家,喜歡倒在沙發上追劇或玩遊戲,一邊吃著高熱量的垃圾食品,一邊喝著“肥宅快樂(le) 水”;有的人則喜歡在工作疲勞時吸煙提神,或在工作之餘(yu) 約上三五好友喝幾杯放鬆一下;還有人喜歡在加班後熬夜看劇、刷短視頻以補償(chang) 白天的娛樂(le) 缺失……但事實上,不良的飲食習(xi) 慣、吸煙、飲酒、熬夜等會(hui) 引發肥胖或其他健康問題。

  最後,必要時應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可以與(yu) 真正關(guan) 心你的人(朋友或家人)傾(qing) 訴當下的想法和感受,必要時可尋求專(zhuan) 業(ye) 心理醫生的幫助。(趙偉(we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