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雪散而為雨 一起向未來

發布時間:2022-02-25 09: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文超(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雨水,立春之後第一個(ge) 直接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一個(ge) 飽含了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明殷殷期盼與(yu) 美好向往的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大地春和,萬(wan) 物複蘇,在春風雨水的召喚下,春耕早播的序曲旋即奏響。“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雨水到來地解凍,化一層來耙一層”,這些農(nong) 諺生動描繪了早春的農(nong) 忙景象。雨水節氣的“三物候”更是漸次增添了早春萬(wan) 物的靈動,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時,菜花、杏花、李花也相繼綻放。

  乍暖還寒的雨水時節,正值農(nong) 曆元宵佳節前後,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燈,處處洋溢著人們(men) 迎春鬧春的喜悅祥和。繼元宵之後,舊時北京在正月十九這天盛行燕九節,又名“宴九”,天下伎巧匯集白雲(yun) 觀,“走馬射箭,觀者應給不暇”(《宛署雜記》)。白雲(yun) 觀廟會(hui) 自正月初一起,直至正月十九達到高潮。廟會(hui) 上除了有摸石猴和打金錢眼等傳(chuan) 統民俗活動,民間花會(hui) 表演同樣精彩紛呈。

  在雨水時節,廣泛流行於(yu) 我國南北方的節俗當屬“二月二”,北方圍繞引龍、祭龍形成“龍抬頭”節俗,舊時百姓飯食甚至都以龍命名,吃餅稱作“龍鱗”,吃米稱“龍子”,吃麵稱“龍須”,吃餃子稱“龍牙”(《燕京歲時記》),還有忌掃地、忌針線等生活禁忌。現在人們(men) 依舊傾(qing) 向於(yu) 選擇在這一天“剃龍頭”,期望一整年都有精神頭。

  而在南方,二月二的主要活動是祭土地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feng) 登,同樣也有賽會(hui) 遊藝等民俗展演活動。除此之外,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還有祭祀伏羲、孫思邈等廟會(hui) 活動,人們(men) 在熱鬧的節慶氛圍中遊賞玩樂(le) ,增進交際,互贈早春的問候與(yu) 祝福。

  雨水時節同樣充滿了家的濃濃溫情。“雨水節,回娘家”是川西一帶較為(wei) 普遍的節俗,出嫁女兒(er) 要帶著禮物回娘家探望雙親(qin) 。北京則流傳(chuan) 著民謠,“二月二,接寶貝兒(er) ,接不著,掉眼淚兒(er) 。”一回,一接,父母對外嫁女兒(er) 的思念和愛護溢於(yu) 言表。四川成都東(dong) 山客家還有為(wei) 老人“送雨水”的習(xi) 俗,在他們(men) 的觀念中,雨水象征著生命力,給花甲之年的父母“上水”添壽,報答養(yang) 育之恩。有的人家還會(hui) 在老人房前屋後栽種鬆柏,祈求身體(ti) 康健。還有的年輕父母會(hui) 給嬰幼兒(er) “認幹爹”,俗稱“拉保保”,期望幼子平安長大。

  今年的立春和雨水,因為(wei) 北京冬奧而具有新的意義(yi) 。立春之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在北京如期而至,萬(wan) 千雪花匯聚於(yu) 此,奧運健兒(er) 共享中國二十四節氣之首,他們(men) 釋放激情,競相開放,成就夢想。在“雙奧之城”北京,冰絲(si) 帶、雪飛燕、雪遊龍、雪如意,一座座設計驚豔、設備一流的競賽場館,乘著冬奧的東(dong) 風在工業(ye) 遺產(chan) 地和高山綠地間拔地而起。它們(men) 不但在賽事期間為(wei) 世界各地的冬奧健兒(er) 提供了絕佳的競技舞台,可持續的賽後利用與(yu) 發展戰略,也必將助力北京高標準地實現冰雪運動和冰雪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

  在雨水節氣的第二天,北京冬奧會(hui) 圓滿閉幕。“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在冬奧會(hui) 閉幕式上,被雨水滋潤的柳樹,讓世人領略了中國人的浪漫。在《送別》的樂(le) 曲聲中,人們(men) 折柳寄情,北京冬奧所凝結的拚搏、團結、友誼,將被人們(men) 深深銘記。

  東(dong) 風至,雁歸來,燕山冰雪解凍消融,散而為(wei) 雨,化而為(wei) 水,滋潤萬(wan) 物。春風拂柳,仿佛向人們(men) 發出了“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召喚。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