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曆經60年追尋!物質新磁態或終“現形”

發布時間:2022-02-25 09:24: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上撰文稱,他們(men) 發現了一種被稱為(wei) “反鐵磁激子絕緣體(ti) ”的物質的磁態。從(cong) 廣義(yi) 上來說,這是一種新型磁鐵,鑒於(yu) 磁材料是現在很多技術的核心,這種新型磁鐵有望應用於(yu) 通信等諸多領域。

  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馬克·迪恩指出,這種新磁態涉及層狀材料內(nei) 電子之間的強磁吸引,這種吸引使電子的磁矩(自旋)排列成規則的上、下“反鐵磁性”模式。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首次預測這種反鐵磁性可能由絕緣材料內(nei) 的電子耦合形成。這種反鐵磁性材料可以在不同狀態之間快速切換,還能保護信息不會(hui) 由於(yu) 外部磁場幹擾而丟(diu) 失,因此對現代通信技術具有吸引力。

  迪恩進一步解釋說:“絕緣體(ti) 是一種不導電的材料,材料中的電子通常處於(yu) 低能狀態。電子被卡在適當位置,不能四處移動。如果電子能四處移動並相互強烈作用形成束縛態,就會(hui) 產(chan) 生激子。為(wei) 讓電子移動,必須給它們(men) 一個(ge) 足夠大的能量,以克服基態和更高能級之間的能隙。而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磁性的電子-空穴(電子躍遷到材料中不同能級時留下的空位)之間的相互作用產(chan) 生的能量增益可以超過電子跨越能隙所需的能量。”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物理學家可以探索這些特殊情況,了解反鐵磁激子絕緣體(ti) 態是如何出現的。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men) 研究了名為(wei) 氧化鍶銥的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幾乎沒有絕緣性。該小組在高溫下開始調查,並逐漸冷卻材料。隨著冷卻,材料內(nei) 的能隙逐漸縮小。在12攝氏度時,電子開始在材料的磁性層之間躍遷,但立即與(yu) 它們(men) 留下的空穴形成束縛對,同時觸發相鄰電子自旋的反鐵磁排列。科學家利用預測的反鐵磁激子絕緣體(ti) 的概念進行計算,結果表明該模型能很好地解釋實驗結果。

  研究人員稱,未來了解這種材料內(nei) 自旋和電荷之間的聯係有望催生新技術。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