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有了“施工圖”

發布時間:2022-02-25 10:06:00來源: 經濟日報

  為(wei) 全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措施的意見》,引發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專(zhuan) 家表示,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現行能源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能源輸送等基礎設施不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能源市場體(ti) 係還不完善等。應堅持係統性、全局性思維,從(cong) 頂層設計的角度統籌謀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措施。

  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電力來源清潔化和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是供給側(ce) 、消費側(ce) 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隨著用能體(ti) 係中電力占比的提升以及新能源發電項目規模化接入,亟需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表示。

  《意見》從(cong) 電網建設、關(guan) 鍵技術提升以及運行體(ti) 製機製方麵提出具體(ti) 措施。一方麵,要對現有電力係統進行綠色低碳發展適應性評估,在電網架構、電源結構、源網荷儲(chu) 協同、數字化智能化運行控製等方麵提升技術水平和優(you) 化係統。另一方麵,充分發揮電力市場機製作用,調動係統靈活性煤電機組、天然氣調峰機組、水電等調節性電源,以及用戶側(ce) 儲(chu) 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分布式發電等電力需求側(ce) 負荷參與(yu) 電力係統調節的積極性,通過市場機製的優(you) 化設計,充分挖掘電力係統清潔能源消納潛力。

  今年6月,安徽首個(ge) 35千伏“5G+源網荷儲(chu) ”新一代變電站示範工程——淮北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示範工程將建成投運,成為(wei) 集“源、網、荷、儲(chu) ”多種要素的能源樞紐站,將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削峰填穀,平抑新能源發電波動。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副總經理王克傑介紹說,該工程投運後,通過源網荷儲(chu) 係統聯合發揮作用,將極大提升電網智慧化水平,同時也對服務新能源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裏程碑式意義(yi) 。

  此外,《意見》還在降低非技術成本方麵作了係統部署。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質是生產(chan) 要素從(cong) 高碳領域流向低碳領域的過程。實現先立後破、打破路徑依賴,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導。《意見》係統提出完善有利於(yu)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土地、財稅、金融、價(jia) 格以及數據資源等政策,引導土地、資金、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投入清潔低碳能源領域,加強要素協同配置,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電力市場化改革為(wei) 新型電力係統賦能,是促進電力係統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電力係統靈活高效、多元互動的助推器。“針對現行電網基礎設施及電力係統運行機製不適應清潔低碳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問題,《意見》提出了電力市場化解決(jue) 方案,將為(wei) 新型電力係統建設和運行的關(guan) 鍵領域提供體(ti) 製機製和政策保障,體(ti) 係性支撐清潔低碳能源大規模發展。”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杜忠明說。

  大電網是我國實現能源資源全國優(you) 化配置的重要平台,需要進一步發揮作用。我國能源資源與(yu) 需求逆向分布,客觀上需要在全國範圍內(nei) 自西向東(dong) 、自北向南大規模、遠距離調配能源。

  《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跨省跨區電價(jia) 形成機製,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更大範圍內(nei) 消納。鼓勵各地區通過區域協作或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交易等方式,滿足國家規定的可再生能源消費最低比重等指標要求。

  過去幾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清潔低碳能源快速發展在為(wei) 緩解能源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作出突出貢獻的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chan) 生的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嚴(yan) 重製約著電力行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意見》提出,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ti) 係,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杜忠明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新能源不僅(jin) 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新能源電量消納利用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為(wei) 保障新能源電量高水平消納利用,需要形成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完整統一的高標準電力市場體(ti) 係。

  創新農(nong) 村新能源開發利用

  1月12日,國網嘉興(xing) 供電公司打造的“共富共享”數字化農(nong) 業(ye) 園新型電力係統在浙江平湖農(nong) 業(ye) 經濟開發區(廣陳鎮)投入商業(ye) 運營。“該模式使農(nong) 業(ye) 園能共享清潔能源發出的電,享受氫能、光伏、儲(chu) 能、充電樁建設紅利,既滿足企業(ye) 用能需求,又降低用電投資成本,為(wei) 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加速升級提供強勁動力。”平湖農(nong) 開區(廣陳鎮)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許建軍(jun) 說,“項目預計每年實現收益146萬(wan) 元。能耗問題解決(jue) 了,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都來了,現在我們(men) 都叫這裏‘農(nong) 業(ye) 矽穀’。”

  農(nong) 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構建現代能源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雙碳”目標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農(nong) 村能源消費主要包括炊事、取暖、照明等生活用能,以及農(nong) 林牧漁業(ye) 等生產(chan) 用能。自1979年以來,農(nong) 業(ye) 領域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趨勢,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從(cong) 1979年的3002萬(wan) 噸持續上升至2018年的2.37億(yi) 噸,增長了近7倍。在“雙碳”目標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雙重曆史責任下,農(nong) 村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意見》明確,創新農(nong) 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製。鼓勵利用農(nong) 村地區適宜分散開發風電、光伏發電的土地,探索統一規劃、分散布局、農(nong) 企合作、利益共享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經營模式。鼓勵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依法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yu) 專(zhuan) 業(ye) 化企業(ye) 共同投資經營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專(zhuan) 家表示,農(nong) 村能源轉型是一個(ge) 複雜的大課題,要防止一哄而上、重複建設。大麵積推進前,可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優(you) 先推進農(nong) 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充分結合各地資源稟賦,選擇合適的新能源品種和發展模式,優(you) 先就地、就近消納,減少能源輸送距離和轉化環節,提高農(nong) 村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王軼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