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大國創新亮答卷

發布時間:2022-02-28 10:16: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劉 垠 操秀英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神舟十三號”與(yu) “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海鬥一號”成功實現萬(wan) 米下潛並完成科考應用,“祖衝(chong) 之二號”和“九章二號”實現量子優(you) 越性……

  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的湧現,亮出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科技創新交出的成績單。

  “過去一年,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達到2.7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了2.44%,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2月25日,國新辦舉(ju) 行科技創新有關(guan) 進展新聞發布會(hui) ,科技部部長王誌剛在總結2021年的科技工作時如是說。

  戰略科技力量怎麽(me) 加快建設,民生福祉如何持續改善,科技創新和體(ti) 製機製創新怎樣“雙輪驅動”?圍繞科技創新的關(guan) 鍵詞,科技部相關(guan) 負責人一一作答。

  堅持“四個(ge) 麵向”強化研發部署 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內(nei) 生動力

  2021年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yi) 的一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王誌剛表示,全國科技界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踐行新發展理念中的重要關(guan) 鍵作用,有力支撐北京冬奧、疫情防控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我們(men) 堅持‘四個(ge) 麵向’強化研發部署,加強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等創新活動的全鏈條部署,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王誌剛說。

  麵向世界科技前沿,支持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湧現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麵向經濟主戰場,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不斷壯大發展新動能;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目標導向,加強研發任務的整體(ti) 設計,以科技為(wei) 邏輯起點和核心要素,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提供關(guan) 鍵解決(jue) 方案;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福祉作為(wei) 科技研發的重要導向。

  過去這一年,科技改善民生福祉釋放的能量有目共睹。

  “科技部把支撐實現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作為(wei) 科技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大力加強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取得了一些成效。”科技部社會(hui) 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說,主要體(ti) 現在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綠色低碳等方麵。

  我國已有25個(ge) 疫苗進入臨(lin) 床試驗,其中有7個(ge) 獲批使用;68款核酸檢測試劑產(chan) 品已上市,最快的檢測約半小時出結果;首款中和抗體(ti) 新冠藥物聯合療法獲批附條件上市,多個(ge) 小分子藥物進入三期臨(lin) 床試驗階段。新藥創製重大專(zhuan) 項實施以來,我國一類新藥獲批從(cong) 5個(ge) 增至75個(ge) ;科技部啟動了氫能、新能源汽車等20多個(ge) 碳中和科技重點專(zhuan) 項,以科技支撐綠色低碳發展。

  提升體(ti) 係化能力 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力量

  如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成為(wei) 本場發布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

  “我們(men) 圍繞提升體(ti) 係化能力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力量。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以及高科技企業(ye) 的發展。”王誌剛指出。

  談到加強企業(ye) 在科技創新方麵的主體(ti) 地位時,王誌剛坦言,企業(ye) 應參與(yu) 科技重大頂層設計、重大決(jue) 策,在基礎研究方麵也要作為(wei) 主力軍(jun) 、生力軍(jun) 。同時,在項目形成、項目投入、項目組織、項目評價(jia) 方麵,要進一步加強企業(ye) 的參與(yu) 度、話語權。此外,要引導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發揮大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

  來自科技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中,76%由企業(ye) 投入。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860餘(yu) 項,其中,企業(ye) 牽頭或參與(yu) 的有680餘(yu) 項,占比高達79%。

  “下一步,要進一步發揮企業(ye) 作為(wei) 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ye) 提出,並且企業(ye) 要作為(wei) 研發的主體(ti) 。”王誌剛強調,“創新不問出身,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ye) ,大家在創新方麵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有同樣的機會(hui) 公平、規則公平、權利公平。”

  以0.1%的國土麵積創造了約全國13%的GDP;集聚全國約1/3的高新技術企業(ye) ,企業(ye) 研發支出占全國研發支出的一半;每萬(wan) 名從(cong) 業(ye) 人員中,研發人員的全時當量約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12倍……

  30多年來,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步伐愈加穩健自信,也表現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和逆勢增長勢頭。2021年,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預計全年營業(ye) 收入超過4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約12%。

  “(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將繼續堅持“四個(ge) 麵向”,做實做好“高”和“新”這兩(liang) 篇文章,更好發揮高新區在培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科技創新和體(ti) 製機製創新“雙輪驅動”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多點突破

  推動《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143項重點任務全麵落實,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改革取得多點突破,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正式實施;深化“揭榜掛帥”等新型項目組織模式,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製,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家團隊勇闖科學“無人區”……

  科技部副秘書(shu) 長賀德方在回答科技體(ti) 製改革新進展提問時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科技體(ti) 製改革工作。科技體(ti) 製改革工作始終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目標,堅持科技創新與(yu) 體(ti) 製機製創新“雙輪驅動”,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

  2021年,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已達1696億(yi) 元,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的比例為(wei) 6.09%。尊重人才成長規律,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300多個(ge) 青年科學家項目;在50多個(ge) 地方和單位開展科技成果評價(jia) 改革試點。

  數字的背後,折射出科技體(ti) 製改革釋放的強大動能。比如,我國持續完善重大科技任務的組織實施機製,建立了貫穿科研活動全鏈條的政策體(ti) 係,形成覆蓋企業(ye) 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健全科研人員全職業(ye) 生涯激勵製度,優(you) 化科研學術環境等。

  “下一步,我們(men) 將以實施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為(wei) 主線,聚焦製約科技自立自強最緊迫的痛點難點發力,狠抓改革落實落地。”賀德方說,將著力優(you) 化科研攻關(guan) 組織機製,著力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著力完善科技人才精準性支持政策,著力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繼續深入開展國際開放合作,確保科技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政策落地見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