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第二場“委員通道”——回應百姓關切 傳遞信心力量

發布時間:2022-03-08 09: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ti) 采訪活動舉(ju) 行。

  養(yang) 老健康、職業(ye) 教育、青年成長……8位全國政協委員走進“委員通道”現場,從(cong) 各自不同的社會(hui) 角色出發,圍繞國計民生,回應百姓關(guan) 切,講述一個(ge) 個(ge) 新時代勞動者的故事,傳(chuan) 遞信心和力量。

  積極的老齡觀和健康觀十分重要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2億(y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麵對養(yang) 老和健康,應抱有怎樣的心態?

  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改榮委員講述了一位93歲皮膚科專(zhuan) 家的故事:“他每個(ge) 工作日都接診幾十位患者,工作之餘(yu) 還在公眾(zhong) 號上科普醫學知識,有人勸老專(zhuan) 家歇一歇,他卻說‘出診才開心,開心才健康,衰老不可怕,精神是馬達’。”

  “健康是生病後能康複,還能聽得清、看得見,能自己照顧自己;幸福是生活有樂(le) 趣、被需要、不掉隊。”黃改榮說,老年人要有樂(le) 觀心態,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社會(hui) 也要創造條件幫助老人實現老有所為(wei) 。

  “惡性腫瘤”是個(ge) 可怕的字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nei) 鏡科主任王貴齊委員建議:“在我們(men) 自認為(wei) 很健康的情況下,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腫瘤早期篩查。”

  基於(yu) 多年診治經驗,王貴齊說,早期腫瘤是沒有典型症狀的。大多數人都是出現“發燒、吃不下飯、總是不舒服”等症狀後,才到醫院就診。惡性腫瘤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幾乎都已是中晚期。“從(cong) 來就沒有‘突然發生的腫瘤’。像在我國高發的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從(cong) 正常到中晚期癌一般是10年到15年的時間。目前我國的篩查和早診技術已能發現早期癌與(yu) 癌前病變,通過微創技術,可以在保全人體(ti) 器官、保證術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治療甚至治愈這些疾病。”

  發展職業(ye) 教育全方位培養(yang) 人才

  武警部隊第一機動總隊某處處長西西瑪委員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出生在四川阿壩,當軍(jun) 人是我從(cong) 小的夢想。2000年12月,我離開家鄉(xiang) 來到部隊,說不好漢語,認不準漢字,是典型的現實版‘許三多’。麵對巨大挑戰,戰友們(men) 給了我堅實的力量和無私的關(guan) 懷。從(cong) 學漢字、說漢語、疊被子、走隊列開始,引領我一步步完成了‘士兵突擊’。”

  西西瑪說,人民軍(jun) 隊是鍛造人才的大學校、大熔爐、大家庭。我們(men) 這一代人生逢偉(wei) 大的新時代,肩負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的曆史重任,必將堅定扛起新時代賦予軍(jun) 人的責任和使命。

  “大有可為(wei) 的職業(ye) 教育,為(wei) 什麽(me) ‘想說愛你不容易’?”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衛委員直指百姓關(guan) 注的焦點問題。胡衛說,職業(ye) 教育必須擺脫相對狹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事也要教做人,既要學知識也要學技能,讓學生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挺起職業(ye) 教育的脊梁,一是要橫向融通,實現職業(ye) 教育、普通教育和學術教育的融合發展,為(wei) 學生多元發展提供更大平台;二是要縱向暢通,以能力和實操為(wei) 導向,建立職教高考製度,使其成為(wei) 職業(ye) 本科、職業(ye) 專(zhuan) 科招生的主渠道。

  來自南開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的孫德宏委員建議,新聞人要更多地報道普通勞動者。“我們(men) 今天正處在一個(ge) 偉(wei) 大的新時代,作為(wei) 這個(ge) 時代的參與(yu) 者、報道者,新聞人有責任謳歌偉(wei) 大的時代和偉(wei) 大的人民,從(cong) 而為(wei) 推動社會(hui) 的文明進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貢獻。”孫德宏說。

  港澳台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推動交流合作是推廣愛國主義(yi) 教育的有效方法。”作為(wei) 青年一代,香港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霍啟剛委員表示,北京冬奧會(hui) 成功舉(ju) 辦,冬殘奧會(hui) 正在進行,應以冬季運動為(wei) 切入點,舉(ju) 辦更多交流活動,抓住粵港澳共同承辦2025年全運會(hui) 的機遇,以體(ti) 育為(wei) 主題舉(ju) 辦更多交流活動,鼓勵體(ti) 育產(chan) 業(ye) 融入大灣區發展,鼓勵香港青年以體(ti) 育為(wei) 切入點,北上逐夢。

  在采訪現場,霍啟剛向黨(dang) 中央和全國人民表示感謝:“香港現在疫情非常嚴(yan) 峻。香港內(nei) 地本來就是一家人,血濃於(yu) 水,隻要我們(men) 團結一致,沒有什麽(me) 困難是不能跨過去的。”

  多年來,澳門社會(hui) 各界同心協力,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國愛澳傳(chuan) 統得到很好傳(chuan) 承。澳門基金會(hui) 行政委員會(hui) 主席吳誌良委員講述,30多年來,澳門基金會(hui) 舉(ju) 辦了數百場展覽,但沒有一場像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圖片展那麽(me) 令人感動。“預約係統剛開放,電話就被打爆了,短短23天超過4.3萬(wan) 人參觀了展覽,這真實反映了澳門同胞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擁戴。”吳誌良說,愛國愛澳、真心實意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澳門各界最大共識,也是澳門的主旋律。

  福建省台灣同胞聯誼會(hui) 會(hui) 長江爾雄委員分享了台灣青年在大陸生活創業(ye) 的故事:“兩(liang) 岸割舍不斷的血脈親(qin) 緣,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身上延續。祖國永遠是台灣青年堅強的後盾,祖國也需要兩(liang) 岸青年共同建設,我們(men) 熱誠歡迎台灣青年到祖國大陸來追夢、築夢、圓夢。”

  (光明日報北京3月7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