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招聘升溫 是真求才還是蹭熱度?
閱讀提示
眼下,正值春季招聘黃金期,冠以“元宇宙”之名的招聘越發火熱,更有不少崗位給出高薪攬才。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一些“元宇宙”崗位的需求描述模糊,部分企業(ye) 以高薪為(wei) 噱頭“蹭熱度”。“元宇宙”發展仍處於(yu) 早期階段,人才的真實需求尚未出現爆發式增長,勞動者擇業(ye) 時既要抓住機遇、也要謹慎判斷。
“互聯網的終極未來”“未來10年最大的風口”……2021年被稱為(wei) “元宇宙元年”。眼下,正值春季招聘黃金期,冠以“元宇宙”之名的招聘也越發火熱。
記者發現,從(cong) VR/AR、區塊鏈、物聯網等基建領域,到3D建模、技術美術、虛擬設計等內(nei) 容生態範疇,各類企業(ye) 給出大量細分崗位對具有“元技能”的人才伸出橄欖枝,年薪最高可達百萬(wan) 元。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一些“元宇宙”崗位的需求描述模糊,部分企業(ye) 以高薪為(wei) 噱頭“蹭熱度”。“元宇宙”發展仍處於(yu) 早期階段,人才的真實需求尚未出現爆發式增長,勞動者擇業(ye) 時既要抓住機遇、也要謹慎判斷。
企業(ye) 給出高薪招兵買(mai) 馬
春節假期結束後,美術設計師張峰打開郵箱時吃了一驚。
“十幾天的工夫,獵頭給我推薦了6個(ge) 工作機會(hui) ,都是來自新成立的‘元宇宙’遊戲團隊。”他對此有些受寵若驚。
事實上,雖然備受關(guan) 注與(yu) 期待,但“元宇宙”迄今尚無公認的定義(yi) 。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wei) ,可以將“元宇宙”理解為(wei) 一個(ge) 平行於(yu) 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二者在經濟、社交、身份係統上密切融合,人們(men) 在元宇宙中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能夠將數字資產(chan) 價(jia) 值化。
盤和林分析稱,“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全新的技術,而是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延伸、交互、融合,是已知領域的再突破,這些領域的從(cong) 業(ye) 者都是未來“元宇宙”發展所需的人才。
資深互聯網獵頭申小飛告訴記者,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遊戲和社交有望成為(wei) “元宇宙”最先落地的場景。目前,人才需求最大的也是這兩(liang) 個(ge) 賽道的企業(ye) 。
在某知名招聘平台,記者鍵入“元宇宙”進行搜索,發現有260餘(yu) 個(ge) 相關(guan) 崗位。
從(cong) 發布主體(ti) 看,大部分的確是遊戲和社交短視頻公司,兼有與(yu) “元宇宙”結合相對緊密的電商、教育、影視類公司。從(cong) 崗位設置看,技術類居多,也有產(chan) 品、運營、市場等常規崗位。
在薪資待遇上,技術人才顯然身價(jia) 更高,無論大小企業(ye) ,給出的月薪大都在2萬(wan) 元以上。
記者看到,某遊戲公司以3~5萬(wan) 元月薪招募U3D客戶端開發工程師,僅(jin) 需“本科及以上學曆,兩(liang) 年以上大型遊戲上線項目工作經驗”。另一家企業(ye) 招聘的VR負責人崗位,要求擁有“5年以上頭部遊戲項目負責經驗”,月薪為(wei) 6~8萬(wan) 元,加上承諾的18薪和股票期權,年薪已逾百萬(wan) 元。
部分崗位噱頭大於(yu) 實質
麵對紛至遝來的工作邀請,本來沒打算跳槽的張峰有些怦然心動,“找我的崗位有概念原畫和3D角色設計師,都是熟悉的方向,薪資漲幅在30%左右。”
但仔細研究並與(yu) 獵頭溝通後,張峰又感到擔憂和困惑:“崗位描述與(yu) 常規遊戲項目沒區別,用的模板都差不多,隻是套了‘元宇宙’的外殼。獵頭描繪的項目前景極具誘惑,卻說不清招我進去到底做什麽(me) 。”
申小飛在工作中也有同感:“‘元宇宙’作為(wei) 新興(xing) 行業(ye) ,並沒有真正意義(yi) 上的從(cong) 業(ye) 者。企業(ye) 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要麽(me) 自己攢團隊,要麽(me) 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挖核心技術人員。”在他看來,這類人才其實一直供不應求,開出高薪並不奇怪。
“目前,人才需求尚未出現爆發式增長,薪資漲幅也在合理範圍內(nei) ,隻是互聯網行業(ye) 高薪的延續。”作為(wei) 某頭部互聯網公司的資深HR,孫平(化名)告訴記者,招聘確實在增加,但沒有傳(chuan) 聞中那麽(me) 熱,很多企業(ye) 還在觀望。之所以會(hui) 製造出“搶人大戰”的氛圍,除了行業(ye) 初啟帶來的野蠻生長,也不乏一些公司在“蹭熱點”炒作。
一則百萬(wan) 年薪的招聘廣告進入了記者的視野。
在一款求職軟件上,某上市公司發布了“元宇宙合夥(huo) 人”“元宇宙人才(海歸)”“元宇宙人才(應屆生)”3個(ge) 崗位的招聘信息,給出的年薪區間均為(wei) 50萬(wan) 元~100萬(wan) 元,要求“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zhuan) 業(ye) ,本科以上學曆”,工作職責也大多為(wei) “結合公司的產(chan) 品特性和技術優(you) 勢製定並完備元宇宙技術線路,帶領團隊進行深度技術開發以及元宇宙相關(guan) 底層技術、核心應用、3D引擎的優(you) 化”。
雖然看似是在大手筆攬才,但記者發現,作為(wei) 一家主營移動通信基站射頻產(chan) 品的公司,這家公司曾先後涉足石墨烯、高分子材料、OLED等熱門領域,大都铩羽而歸。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虧(kui) 損超過7000萬(wan) 元。
勞動者擇業(ye) 需謹慎
彭博行業(ye) 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相關(guan) 經濟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yi) 美元市場規模。
盤和林分析稱,“元宇宙”崛起的深層原因在於(yu) ,互聯網發展已進入瓶頸期,流量增長空間見頂,各大巨頭迫切地想要打破限製,助推移動互聯網進入下一個(ge) 增量市場。
孫平對此表示認同,他覺得從(cong) 長期來看,“元宇宙”無疑代表了一種發展趨勢,也會(hui) 創造一定的工作崗位,但這種願景何時到來,在技術層麵和內(nei) 容層麵目前都存在不確定性。
那麽(me) ,麵對虛位以待的“元宇宙”,勞動者擇業(ye) 時應該如何判斷?
盤和林認為(wei) ,“在當前階段,該行業(ye) 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遠大於(yu) 內(nei) 容人才。如果勞動者具備出色的技術能力,可以進行嚐試。對於(yu) 非技術人才,雖然元宇宙推崇的UGC(用戶原創內(nei) 容)會(hui) 降低內(nei) 容製作的門檻,但其發展還較為(wei) 滯後,所以現在涉足‘元宇宙’可能不是一個(ge) 好的選擇。”
孫平建議勞動者,要在認清市場形勢前提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規劃,不能僅(jin) 因看中“元宇宙”的熱度而盲目轉換跑道。選崗時除了考慮薪水,更要關(guan) 注崗位畫像是否清晰、企業(ye) 是否做過相關(guan) 項目、業(ye) 績表現如何,那些已經過市場考驗的公司,項目“存活度”才會(hui) 更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