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發布時間:2022-03-31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多年前,當初露鋒芒的舞蹈演員黃豆豆第一次走進中國文聯,“愛國為(wei) 民、崇德尚藝”八個(ge) 大字赫然在目。

  從(cong) 此,“德藝雙馨”成了他篤定的追求。

  “許多文藝界的前輩大師給我們(men) 作了很好的榜樣。他們(men) 在藝術造詣和藝德修養(yang) 上,都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黃豆豆說。

  德藝雙馨,既是每個(ge) 文藝工作者的畢生修為(wei) ,也是薪火不息代代相傳(chuan) 的從(cong) 藝法寶。

  3月28日,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黃豆豆等44位中青年文藝工作者獲得表彰。

  開展德藝雙馨評選表彰活動,是黨(dang) 領導的文聯組織加強文藝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舉(ju) 措。

  此前,中國文聯先後於(yu) 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召開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hui) ,會(hui) 同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授予194名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德不優(you) 者不能懷遠”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jia) 值。”3個(ge) 月前,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文藝工作者深情囑托。

  現場聆聽講話的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至今難掩激動之情:“總書(shu) 記響鼓重槌地指出文藝工作者做人從(cong) 藝的標準,‘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這幾句話有千鈞之力,增強了我嚴(yan) 於(yu) 律己的決(jue) 心和追求德藝雙馨的信念。”

  “德不優(you) 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多年來,無論是做話劇,還是參與(yu) 央視《故事裏的中國》和《典籍裏的中國》的創作,田沁鑫都是一個(ge) “不怕吃苦,也肯下真功夫”的人。

  去年創作《偉(wei) 大征程》時,田沁鑫腳踝意外受傷(shang) ,骨折三處,手術植入一塊鋼板、12枚鋼釘,但她仍在術後兩(liang) 周返回晚會(hui) 現場,忍著疼痛完成了艱巨的創作任務。

  巧的是,這次與(yu) 田沁鑫一同獲譽的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陳小朵,正是幾年前由田沁鑫任總導演的歌劇《林徽因》的製作人兼女主角。

  這些年,中國歌劇越來越多地聚焦現實、講述中國故事。《林徽因》就是這樣一部歌劇。在國徽設計者、建築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身上,陳小朵看到了“新中國第一代知識分子身上的愛國情懷、名士精神和人生追求”。“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這是歌劇中的一句歌詞,體(ti) 現了中國人的精神力量——即使隻能發出微弱的光,也要為(wei) 祖國和人民的輝煌奉獻光和熱。

  近些年,文藝領域佳作頻出,主旋律影視作品屢有創獲。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戰狼》《戰狼2》《流浪地球》《攀登者》《奪冠》等立意高遠、藝術精湛,為(wei) 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情滿四合院》《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雞毛飛上天》《老酒館》等主題鮮明、緊貼現實,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的影視作品還在海外熱映熱播,為(wei) 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絕佳窗口。

  在這些優(you) 秀的影視作品中,人們(men) 看到了吳京、張譯、黃渤在銀幕和熒屏上的身姿。其背後也有劉江、劉家成、張翼等編劇人才所付出的努力。此次,他們(men) 代表蓬勃發展的影視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獲得這份榮譽,實至名歸。

  用心靈譜寫(xie) “歌唱祖國”

  時光流轉,當年的毛頭小夥(huo) 黃豆豆,如今已經成長為(wei) 藝壇成績卓然的大家,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從(cong) 藝初心。

  一次,黃豆豆隨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去震後的災區慰問演出。那天,他表演了代表作舞劇《閃閃的紅星》。跳到後半段時,他舞起紅旗繞場奔跑,無意中發現場下看演出的孩子們(men) 都自發地站起來,追著那麵舞動的紅旗在跑。從(cong) 那時起,黃豆豆發現,舞蹈有一種讓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這些年,黃豆豆把相當一部分精力投入舞蹈教育。隻要去基層演出,他都會(hui) 帶領當地的孩子跳他們(men) 喜歡的《閃閃的紅星》。

  經典歌曲《歌唱祖國》的詞曲作者王莘曾說,我一生隻寫(xie) 了兩(liang) 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譜寫(xie) 的《歌唱祖國》,另一首是我用心靈譜寫(xie) 的“歌唱祖國”。這讓自由舞蹈編導、一級導演王舸深有感觸。2021年,他以這首歌為(wei) 題材,創作了舞劇《歌唱祖國》。從(cong) 老一輩藝術家身上,王舸看到了什麽(me) 是初心,這也激勵著他的藝術創作和人生追求。

  同時受到老一輩藝術家指引的還有一級指揮李心草。青年時代,他就在李德倫(lun) 、鄭小瑛等名家的帶領下,將深入基層群眾(zhong) 、普及古典音樂(le) 作為(wei) 日常的功課。如今,作為(wei) 中國交響樂(le) 團團長,李心草開始帶領團隊推廣古典音樂(le) ,將音樂(le) 藝術的種子撒在更多人的心中。

  為(wei) “國之大者”鼓與(yu) 呼

  為(wei) “國之大者”鼓與(yu) 呼,是文藝工作者義(yi) 不容辭的使命。近些年,黨(dang) 和國家大事多、喜事多,為(wei) 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舞台。北京二中藝術學科特級教師孟豔,就是在參與(yu) 一些重要文藝表演的工作中脫穎而出的。

  從(cong) 北京奧運會(hui) 上2008人的太極表演,到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慶典,從(cong) 改革開放40周年晚會(hui) ,到去年的《偉(wei) 大征程》,在多次大型活動的編導團隊中,都有孟豔的身影。她把從(cong) 大型活動中受到的感動和積累的經驗,傳(chuan) 遞給了更多的同學。

  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舉(ju) 世矚目的主火炬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在主火炬點燃後,設置於(yu) 鳥巢和水立方之間頒獎廣場上的火炬台以及位於(yu) 張家口和延慶的火炬台被依次點燃。

  而這三座火炬台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馬賽帶隊設計。此次冬奧火炬台的設計,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紅飄帶”景觀雕塑之後的又一力作。

  馬賽表示,在大型活動中,同學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得到錘煉,思想品德得到提升,活動也大大激發了他們(men) 的愛國情懷。

  羊城晚報報業(ye) 集團《新快報》副總編輯李潔軍(jun) ,是一名攝影記者,在1998年長江流域洪水災害、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及慶祝新中國成立50、60、70周年活動等重大新聞現場,他都堅持在攝影工作一線。

  此次,還有一批80後青年文藝工作者受到表彰。

  蒙古族女歌手烏(wu) 蘭(lan) 圖雅就是其中一位。這些年,她積極參加中國文聯等組織的文藝誌願服務活動,用文藝助力脫貧攻堅,為(wei) 多所邊疆小學捐贈圖書(shu) ,共建“愛心圖書(shu) 室”。疫情期間,她用視頻方式與(yu) “白衣戰士”互動,用音樂(le) 和舞蹈傳(chuan) 遞溫暖。

  烏(wu) 蘭(lan) 圖雅的歌常常帶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曾經有一個(ge) 蒙古族男孩,因為(wei) 各種原因,決(jue) 定放棄考大學。聽了烏(wu) 蘭(lan) 圖雅的《我的蒙古馬》,知道有這樣一位姐姐在拚搏奮鬥後,改變了想法,努力備考,終於(yu) 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在表彰大會(hui) 現場,陳小朵代表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hui) 全體(ti) 代表宣讀了倡議書(shu) 。

  倡議書(shu) 號召全國文藝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努力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與(yu) 人民同憂患共歡樂(le) 、同呼吸共命運;積極開拓文藝創作新天地,努力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you) 秀作品;切實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矢誌追求崇德尚藝、德藝雙馨的崇高精神。一字一句,道出了廣大中青年文藝工作者的心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