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招不滿、老師被挖走……縣中如何振興?
新華社重慶3月31日電題:學生招不滿、老師被挖走……縣中如何振興(xing) ?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柯高陽、魏婧宇、鄧倩倩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縣中的發展問題再次進入公眾(zhong) 視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區縣高中在高考升學率和辦學質量上遙遙領先,改變了千千萬(wan) 萬(wan) 鄉(xiang) 村學子命運,“縣中輝煌”令人矚目。但近年來,不少縣域普通高中出現優(you) 質生源流失,有的甚至招生招不滿,教師“跳槽”“出走”,辦學質量一路下滑……“縣中怎麽(me) 辦”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
2021年底,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政策扶持令縣中發展難題得到一定改善,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還需邁過多道坎。
招生招不滿,生源流失怎麽(me) 破?
內(nei) 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烏(wu) 丹一中是全旗最好的高中,旗裏的學生曾以能考上烏(wu) 丹一中為(wei) 榮。然而,從(cong) 十年前開始,烏(wu) 丹一中開始出現招生困難,一度連招生計劃都完不成。附近的喀喇沁旗錦山中學情況也類似。校長楊俊清說,學校前些年曾計劃招8個(ge) 班,結果隻招到4個(ge) 班。
類似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縣中的生源去哪裏了?記者了解到,本世紀初,隨著民辦學校或民辦公助辦學模式興(xing) 起,一些學校利用靈活的辦學自主權,跨區域“掐尖”高分生源,獲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搶走了一部分優(you) 質生源。此後,一些省市級中學也加入其中,“搶生源大戰”愈演愈烈,越來越多成績優(you) 秀的學生離開縣中。
重慶一位縣教委負責人無奈地說,去年中考全縣前100名的學生,有70多個(ge) 升入主城區讀高中。當地高鐵通車後,主城區學校的“虹吸效應”更加明顯。
地處福建山區的永泰縣第一中學,由於(yu) 高分生源大量外流,已經連續多年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校長張厚林說,隨著城鎮化進程和市區優(you) 質教育的吸引,更多家長將孩子送往市區就讀高中。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解決(jue) 縣中問題,首先必須穩住生源。《“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堅決(jue) 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防止縣中生源過度流失。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在穩生源方麵采取措施。在福建三明,全市12個(ge) 縣區的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實行統籌安排,優(you) 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招生,嚴(yan) 禁違規爭(zheng) 搶生源、“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將大部分生源留在了本地高中。
“加強招生管理是第一步,留住生源關(guan) 鍵是要真正提升縣中的吸引力。”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叢(cong) 斌建議,可以鼓勵縣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在錯位發展中增強吸引力;同時繼續擴大農(nong) 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zhuan) 項計劃,增加農(nong) 村學生的升學機會(hui) 。
老師“跳槽”“出走”,師資困難如何解?
縣中流失的不僅(jin) 是生源,還有大量優(you) 秀教師。在內(nei) 蒙古赤峰市,曾有縣中一年內(nei) 被挖走7名學科組長和班主任,還有一所縣中的化學老師被全部挖走。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縣中教師總體(ti) 缺編7.7萬(wan) 人,3776所縣中的學生與(yu) 教師比超過國家標準。
“縣裏財政收入少,縣中教師不如地市級以上地方的教師工資高,待遇遠遠低於(yu) 市直學校。由於(yu) 沒有鄉(xiang) 村補貼,縣中教師的待遇可能還趕不上鄉(xiang) 村教師。”重慶市一所縣城高中校長告訴記者,學校幾乎每年都有教師申請調動,收入較低是重要原因。有的教師拿到市級賽課獎項後,很快就有主城區學校開出高價(jia) 來“挖人”,讓更多老師“人心思走”。
除了流失,教師隊伍老化和結構性缺編也是不少縣中麵臨(lin) 的問題。因縣級財政能力有限,難以招到師資補位,教師隊伍老化嚴(yan) 重,有的縣中教師平均年齡超過50歲。此外,由於(yu) 新高考改革後一些學校實行走班製,不少縣中還麵臨(lin) 一些學科教師缺編的問題,實驗室老師等嚴(yan) 重不足。
《“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嚴(yan) 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you) 秀校長和教師,對惡意從(cong) 縣中搶挖人才的學校,停止其各類評優(you) 評先資格。
“禁令對維護縣中師資穩定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也應看到縣中留不住人才的多方原因。”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wei) ,發達地區和城區學校坐擁區位優(you) 勢,還能給出更高的薪酬待遇,薄弱地區的財政實力有限,麵對高薪挖人很難有“還手之力”。他建議,進一步強化省級、市級統籌,切實提高薄弱地區縣中教師的工資和生活待遇,為(wei) 他們(men) 創造事業(ye) 發展的空間與(yu) 環境,才能更好地留住好老師、吸引優(you) 秀人才。
在這方麵,一些地方的探索已初見成效。位於(yu) 武陵山區腹地的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是原國家級貧困縣。當地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持續增加教育投入,縣中辦學條件和教師待遇得到同步改善,近三年的高考成績連年取得突破。隨著教育生態步入良性循環,當地教師流失率大幅降低,曾經大量外流的高中生源也出現“回流”勢態。
升學率下滑,辦學質量怎麽(me) 抓?
大量生源、師資流失後,縣中的辦學質量急劇下降。
據教育部統計,2020年我國有縣域高中7243所,占全國普通高中學校總數的“半壁江山”,縣中學生占到普高學生總數的近六成。但近年來縣中的升學率整體(ti) 大幅下滑,一些省份考取重點高校的學生集中在少數幾所“超級中學”,有的縣中已連續多年無緣清華、北大,有的甚至“高考最高分僅(jin) 超一本線10分”。
“縣域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底色,縣中不僅(jin) 寄托著當地群眾(zhong) 對教育改變命運的殷殷期望,還直接影響著當地經濟社會(hui) 文化發展水平。”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說,如何為(wei) 縣中“造血”、提升辦學質量,是推進教育公平過程中必須思考的重大課題。
《“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列為(wei) 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工程、縣中標準化建設工程,消除大班額和有效控製大規模學校,提高縣中經費投入水平等。
當前,各地開始探索多樣化發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模式。在內(nei) 蒙古赤峰市,當地通過招生改革將生源留在旗縣,提出分層次辦好優(you) 質精品高中、學科特色高中、品牌職業(ye) 高中,拓寬學生升學途徑。作為(wei) 二類高中的寧城縣八裏罕中學,大力開發體(ti) 育、藝術等多樣化課程。近3年,有近200人被體(ti) 育和藝術類高校錄取,本科升學率超過很多生源更好的一類高中,實現了“低進高出”。
托管幫扶機製也是加快提升縣中辦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在三峽庫區的奉節中學,“雙師課堂”成為(wei) 數千名學生的學習(xi) 日常。借助互聯網技術,同學們(men) 通過屏幕與(yu) 400多公裏外的重慶八中學生同上一堂課,共享優(you) 質教學資源。按照雙方簽訂的幫扶協議,奉節縣每年還派出教師到重慶八中進行跟崗學習(xi) ,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提升縣中教育質量,讓縣城和鄉(xiang) 村的孩子們(men) 受到更好的教育,贏得更多的機會(hui) 。”張誌勇等專(zhuan) 家建議,要站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加大對縣中的教育投入和幫扶力度,激發縣中辦學活力,促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和公平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