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致敬革命英烈
又是一年清明時,各地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緬懷英烈活動,用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和優(you) 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致敬革命英烈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英烈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曆史記憶和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的力量源泉。
清明之際,各地開展多種緬懷英烈活動,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入開展宣講活動,凝聚起幹部群眾(zhong) 繼往開來、接續奮鬥的精神力量。
在緬懷中凝聚前行力量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在清明這個(ge) 慎終追遠的特殊日子裏,許多人選擇緬懷先烈、祭奠忠魂。
拔草、添土……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長眠著2000多位壯烈犧牲在鹽南阻擊戰中的革命先烈。清明前夕,村民卞華和兒(er) 子卞康全忙著為(wei) 烈士墳塋添土。從(cong) 祖父卞德容,到父親(qin) 卞華,再到卞康全,這一家三代已在這裏義(yi) 務守墓70餘(yu) 載。每年清明為(wei) 烈士掃墓早已成為(wei) 這個(ge) 家族根深蒂固的傳(chuan) 統。
“清明是祭拜親(qin) 人的時節。這些為(wei) 了我們(men) 今天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就是我們(men) 最親(qin) 的人。他們(men) 的故事不能被遺忘。”卞康全說。
今年清明節,由於(yu) 疫情等因素影響,一些烈士陵園暫時關(guan) 閉,一些烈士家屬無法到現場祭掃,但烈士們(men) 並不孤單。
在地處邊境的雲(yun) 南省紅河州,由當地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和烈士陵園幹部職工組成的誌願服務隊隊員統一著裝,為(wei) 烈士墓碑描紅、清理落葉枯枝、敬獻鮮花、深深鞠躬。
在江蘇常州,當地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和烈士陵園工作人員提前與(yu) 30餘(yu) 位烈士家屬取得聯係,了解需求,並在清明節期間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wei) 他們(men) 提供點對點的幫助。
不一樣的祭奠形式,一樣的真情流露。
今年清明,人們(men) 將緬懷英烈的情感在“雲(yun) 端”釋放。
共青團中央宣傳(chuan) 部、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宣傳(chuan) 中心聯合全國多地英雄烈士紀念設施5日開展2022年“清明祭英烈”主題慢直播紀念活動。在12小時不間斷慢直播中,網友通過留言互動、線上獻花等形式寄托對英烈的哀思,表達對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chuan) 承之誌。截至5日14時,直播獲得超過2781萬(wan) 人次的網友觀看。
緬懷英魂,汲取慨然前行的力量。
“我們(men) 要以這個(ge) 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為(wei) 方向指引,好好學習(xi) ,建設好我們(men) 的祖國。”江西豐(feng) 城中學高一學生張悅在網絡祭掃平台的留言道出了廣大群眾(zhong) 共同的心聲。
(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
在行動中堅定理想信念
南京擁有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據了解,全市有各類紅色文化資源點160餘(yu) 處,雨花台烈士陵園作為(wei) 南京眾(zhong) 多紅色文化資源的突出代表,被譽為(wei) 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文化資源富礦。
5日起,《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園保護條例》正式施行。作為(wei) 全國首部保護具體(ti) 烈士紀念設施的“點”上立法,條例與(yu) 《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有效銜接,形成了南京“點麵結合、相互呼應”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立法體(ti) 係,為(wei) 雨花台烈士陵園的整體(ti) 保護、雨花英烈事跡與(yu) 精神的宣傳(chuan) 和弘揚提供了更加堅強的法治保障。
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介紹,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將重點圍繞深化英烈精神研究闡釋、推進革命文物征研利用、建立配套的製度性規範和擴大紅色教育輻射範圍等四個(ge) 方麵,更好發揮條例的引領、指導和規範作用。
5日上午,在雲(yun) 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舊址,雲(yun) 南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在“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前舉(ju) 行了簡樸莊重的“清明祭英烈”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在活動現場,西南聯大博物館專(zhuan) 職講解員講述了革命烈士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投身革命的愛國故事,分享了紅色故事《“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不死”血書(shu) 》。全體(ti) 共產(chan) 黨(dang) 員重溫入黨(dang) 誓詞,激勵自己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大家一致表示,要珍惜當下,發揚革命先烈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建功新時代。
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以線上參與(yu) 方式重溫英雄先烈的光輝業(ye) 績,表達對他們(men) 的崇高敬意。
西南聯大博物館官網以文圖、視頻相結合的形式,集中介紹了革命烈士英雄事跡,並設立“英烈祭奠”活動專(zhuan) 頁,供聯大校友後人、烈士親(qin) 屬及社會(hui) 各界在線上獻花悼念。同時,西南聯大博物館(西南聯大研究所)還通過雲(yun) 講解、雲(yun) 參觀、雲(yun) 展覽、雲(yun) 展播、雲(yun) 課堂等形式,深情講述西南聯大教育救國故事,傳(chuan) 承弘揚西南聯大精神。
(光明日報綜合南京、昆明4月5日電 記者蘇雁、張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