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不下載就不讓看?工信部治理部分APP強製要求下載等問題

發布時間:2022-04-06 09:4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想要瀏覽鏈接,卻遭遇“不下載APP(移動應用)就不給看”;願意下載還不行,APP又要求獲取定位、攝像和錄音等權限……近日,針對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麵信息時強製要求下載APP等問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督促相關(guan) 互聯網企業(ye) 進行整改。

  誘導下載背後,有可能存在哪些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wei) ?下一步,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APP整治,營造良好的移動互聯網行業(ye) 生態?

  強製下載侵犯用戶權益

  通過提供更好的服務贏得更多活躍用戶,從(cong) 而實現“獲客—活客—創收—獲客”的良性循環,是多數APP開發經營者所追求的。但也有部分APP在獲客時采用不合規的方法侵犯用戶權益。不少人就遇到過從(cong) 個(ge) 人電腦端、手機瀏覽器、微信朋友圈等瀏覽頁麵時被要求下載APP的情況,以此收集用戶個(ge) 人信息、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有些鏈接進入登錄頁麵後,就要求用戶下載APP。如果用戶忽略下載請求,則用折疊、跳彈窗等方式幹擾用戶的瀏覽體(ti) 驗。”北京白領張鬆時常在微信朋友圈瀏覽各種鏈接,發現越來越多的鏈接與(yu) 相關(guan) APP搞“綁定”,“不下載就不讓看”,這讓他困擾不已。

  除了微信朋友圈,手機瀏覽器頁麵也是部分APP強製下載行為(wei) 的“高發區”。有用戶向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反映,通過手機瀏覽器登陸某論壇時,隻能瀏覽標題和主要內(nei) 容,瀏覽全部評論留言則需要下載APP。還有人反映,一些資訊類、知識分享類平台雖然沒有強製要求下載APP,卻在其他方麵“打擦邊球”,其鏈接在微信朋友圈、手機瀏覽器中的閱讀體(ti) 驗不佳,多數評論留言被折疊,想要暢快閱讀就必須下載相關(guan) APP。

  “不下載就不給看”是APP“野蠻生長”的副產(chan) 品之一。近年來,APP日益成為(wei) 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移動互聯網交互載體(ti) 。五花八門的APP一方麵便利了居民生活,另一方麵也在“野蠻生長”過程中產(chan) 生了諸多問題。強製或欺騙誘導下載、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破壞著行業(ye) 生態。

  針對相關(guan) 問題,工信部早在2016年就曾印發《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要求,生產(chan) 企業(ye) 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不得調用與(yu) 所提供服務無關(guan) 的終端功能、違法發送商業(ye) 性電子信息;未經明示且經用戶同意,不得實施收集使用用戶個(ge) 人信息、開啟應用軟件、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件等侵害用戶合法權益或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wei) 。

  近日,工信部再次強調,針對用戶反映的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麵信息時,強製要求下載APP問題,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核查,並召開行政指導會(hui) ,督促相關(guan) 互聯網企業(ye) 進行整改。

  打好APP治理“組合拳”

  “不下載就不給看”,是“誘導下載—過度索權—收集用戶信息—獲取不正當利益”APP侵權鏈條中的第一環。

  “強製或誘導下載隻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索取各種權限,一會(hui) 兒(er) 要用攝像頭,一會(hui) 兒(er) 要定位,一會(hui) 兒(er) 要看通訊錄,然後是大量推送廣告。”北京的胡大爺年過七旬,接觸智能手機沒多久,卻因為(wei) APP誘導下載、過度索權而談“機”色變,甚至動過換回非智能手機的念頭。

  不久前,工信部通報今年第一批《關(guan) 於(yu) 侵害用戶權益行為(wei) 的APP通報》,“APP強製、頻繁、過度索取權限”成為(wei) 通報屢屢提及的重要問題。

  針對APP侵權問題,工信部打出APP治理“組合拳”,通過製定標準、技術檢驗、專(zhuan) 項整治、行業(ye) 自律等措施,大力整治違規收集使用個(ge) 人信息、彈窗騷擾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wei) 。據介紹,2021年工信部已累計檢測208萬(wan) 款APP,通報1549款違規APP,對514款拒不整改的APP進行下架處理。

  如何治理“不下載就不讓看”?工信部對有關(guan) APP提出三項要求:在用戶瀏覽頁麵內(nei) 容時,未經用戶同意或主動選擇,不得自動或強製下載APP;推薦下載APP時,應同步提供明顯的“取消”選項,切實保障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無合理正當理由,不得要求用戶不下載APP就不給看,或者不讓看全文。同時,工信部強調不得以折疊顯示、主動彈窗、頻繁提示、降低體(ti) 驗等方式強迫、誤導用戶下載、打開APP,或跳轉至應用商店,影響用戶正常瀏覽信息。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老年用戶反映,自己的手機頁麵經常莫名其妙地“長”出許多新的APP。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部分APP通過跳出按鍵、彈窗等,欺騙誘導老年人下載,並在安裝後暗中收集用戶信息、進行數據畫像,有針對性地向老年用戶投放各類劣質內(nei) 容和帶有欺騙性質的廣告。

  “孩子們(men) 總要幫我清理卸載手機裏的APP。這次卸載了,下次還會(hui) 冒出新的,有時下載按鈕甚至會(hui) 偽(wei) 裝成‘紅包’‘優(you) 惠券’等形式,眼花看不清,一不小心就點錯了。”胡大爺說。

  為(wei) 老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據介紹,在加強APP治理的同時,APP的適老化改造也在同步進行。去年以來,工信部在全國範圍內(nei) 組織開展了APP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zhuan) 項行動,組織227家網站和APP完成改造,推出了字體(ti) 放大、語音引導、“一鍵直連人工客服”等多種具有特色的功能,指導終端企業(ye) 為(wei) 適老化智能終端產(chan) 品設計生產(chan) 服務提供支持,推動一批界麵簡單、操作方便的APP滿足老年用戶需要。下一步,工信部還將聚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推進信息普惠,組織新一批APP開展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標杆。

  多方合力優(you) 化行業(ye) 生態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保護APP用戶權益和個(ge) 人信息,需要開發者、運營者、SDK(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提供者、應用商店和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建立良好的行業(ye) 生態。

  手機廠商OPPO聯合德勤發布的《APP個(ge) 人信息保護白皮書(shu) 》提出,APP開發者、運營者應完善個(ge) 人信息保護製度和工作機製,提升安全保障技術能力,積極開展個(ge) 人信息保護評估,加強對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的安全審核和管理,做好用戶個(ge) 人信息保護的事前防護措施。同時,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提供者應完善個(ge) 人信息保護合規體(ti) 係,向APP開發運營者及最終用戶公開收集使用個(ge) 人信息規則。

  對於(yu) 應用商店,《白皮書(shu) 》認為(wei) ,其作為(wei) APP分發平台,應加強APP上架審核和在架監測管理,拒絕存在惡意行為(wei) 和明顯違規的上架申請,及時處置在架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和監管部門要求下架的違法違規APP。

  在APP治理過程中,監管部門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此前,工信部按照《關(guan) 於(yu) 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zhuan) 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等部署,針對APP欺騙誤導用戶下載、超範圍高頻次索取等違規行為(wei) 進行檢查。

  對屬地內(nei) 存在欺騙誤導用戶下載、過度索取權限、違規收集個(ge) 人信息等行為(wei) 的APP,各地通信管理部門著手整治。記者梳理發現,近幾個(ge) 月來,山西、遼寧、浙江、廣東(dong) 、四川、貴州、陝西等地通信管理局積極開展APP技術監測,對上百款違規情節嚴(yan) 重、拒不整改的APP進行了下架處理。其中,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下架“道客閱讀”“樂(le) 居買(mai) 房”“e袋洗”等16款侵害用戶權益的APP,其中8款APP存在強製、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的問題。

  未來,APP治理工作還將繼續加力。聚焦用戶反映的各類違規問題,工信部表示將對移動互聯網服務涉及的諸多環節進行全鏈條、全覆蓋監管,主要實現3個(ge) “全覆蓋”——對手機、平板各類終端全覆蓋;對應用商店、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預置預裝等關(guan) 鍵的責任鏈環節全覆蓋;對APP技術檢測全覆蓋,讓用戶權益得到全方位保護。同時,提升個(ge) 人信息保護水平,督促主要互聯網企業(ye) 建立客服熱線,響應用戶訴求。在建立長效機製方麵,將圍繞移動互聯網服務、個(ge) 人信息保護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激勵機製和問責機製,強化技術手段,激發企業(ye) 自身改進服務、提高水平的動能。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