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土地荒漠化治理開出“中國藥方”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中國治沙暨沙業(ye) 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中國林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楊文斌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態問題,也是全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我國沙化土地麵積大、分布廣、危害重,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防沙治沙一直受到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世紀50到60年代,按照根除沙漠的思路,我國開展了首次沙漠沙地的科學考察,建立6個(ge) 定位站開展治理技術研究。70年代,按照因地製宜,適地適樹,帶網片相結合的防治原則,啟動了我國第一個(ge) 生態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還出台了《關(guan) 於(yu) 治沙工作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等相關(guan) 政策。90年代,在基本摸清人為(wei) 不合理利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取得“前擋後拉、鎖邊固沙”等一係列相應的防沙治沙技術成果後,我國防沙治沙逐漸與(yu) 國際接軌,提出構建治理與(yu) 保護相結合,政策、科技與(yu) 法律相配套的防沙治沙體(ti) 係。同時,我國及時啟動了京津沙源治理、退耕還林(草)、禁牧舍飼等工程,防沙治沙取得初步成效,土地荒漠化初步得到控製。
進入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修訂了《國家造林技術規程》,啟動了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國家沙漠公園等建設工程,出台了生態公益林補償(chang) 和退牧休牧補貼等相關(guan) 政策,有力遏製了土地荒漠化的發生,使我國荒漠化土地麵積由20世紀末的年均擴展1.04萬(wan) 平方公裏,轉變為(wei) 現今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裏,成為(wei) 全球第一個(ge) 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國家。
針對沙區光、溫資源豐(feng) 富和有機環境等條件,從(cong) 提高水分利用價(jia) 值的角度出發,各地廣泛開發了微藻類、特有生物、沙漠牛奶等生態型沙產(chan) 業(ye) 有機產(chan) 品,支撐幹旱沙區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目前,我國林草沙產(chan) 業(ye) 企業(ye) 已經超過1.55萬(wan) 家,沙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約5000億(yi) 元,成為(wei) 實現金山銀山的重要實踐。
我國荒漠化防治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為(wei) 科學保護利用沙漠、根治土地荒漠化開出了“中國藥方”,為(wei) 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這個(ge) 世界目標提供了“中國模式”,為(wei) 推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十四五”時期,作為(wei) 荒漠化治理的參與(yu) 者,我們(men) 將繼續研究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係統治理體(ti) 係,提升複合治理與(yu) 保護的科技與(yu) 政策水平,把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踐行好、落實好,為(wei) 幹旱沙區的生態良性發展和農(nong) 牧民的富裕生活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