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麥田“飛手”

發布時間:2022-04-19 10: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老李,又飛起來了?”四月,麥田裏的陽光已經有了些熾烈的感覺。鄰居看到正在調試植保無人機的李可亮,遠遠地扯著嗓子打招呼。

  李可亮抬頭望望打招呼的鄰居,沒停下手上的活兒(er) ,“今天要試試這新家夥(huo) ”。

  李可亮,山東(dong) 青島即墨區段泊嵐鎮毛埠村村民。他最得意的稱呼是——村裏操作無人機的“飛手”。

  打開機翼、加水、稀釋農(nong) 藥、開啟遙控器……李可亮小心地擺弄著眼前這架植保無人機。“這是我的第二架無人機。別看這玩意又輕又薄,勁兒(er) 是真大,馱著100斤的化肥都能飛起來,這塊地10分鍾搞定。”

  做完準備工作,李可亮往地頭一站,雙手操作遙控器,輕巧地擺弄著。唰地一下,無人機飛到半空,迅捷得像一隻鳥。過了一會(hui) 兒(er) ,無人機穩定下來,在麥田上空折返飛行,旋翼形成的氣流拂過麥浪,好像舞動起綠色的毯子。

  為(wei) 促進智慧農(nong) 業(ye) 發展,即墨區每年拿出1500多萬(wan) 元獎補農(nong) 機購置。目前,全區已有110台植保無人機,“飛手”92人,成為(wei) 農(nong) 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主力軍(jun) 。

  “我真買(mai) 對了!”李可亮算了一筆賬,“人工施肥撒藥,一人一天最多10畝(mu) 地;無人機作業(ye) ,一天1000畝(mu) 。買(mai) 無人機的錢,差不多一年就賺回來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