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包容性創業需補齊短板
作者:傅晉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觀點熱搜】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我國“三農(nong) ”工作重心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探索促進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路徑和方法,成為(wei) 當前及未來較長時期需要高度重視的一個(ge) 關(guan) 係大局的重大問題。實踐中,近年來在貧困地區逐漸興(xing) 起的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在地區減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麵臨(lin) 一些問題,亟待通過政策幹預來進一步發揮其促進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作用。
包容性創業(ye) 減貧效果顯著
包容性創業(ye) 強調的是創業(ye) 機會(hui) 的均等性和創業(ye) 主體(ti) 的多元化,旨在通過市場化方式幫助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擺脫貧困。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的不斷融合創新,我國貧困地區找到了一條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道路。相對於(yu) 傳(chuan) 統的農(nong) 村創業(ye) 模式,數字技術緩解了外部條件對農(nong) 村貧困群體(ti) 的限製,拓寬了市場邊界;同時,互聯網創業(ye) 對準入條件要求較低,有效緩解了教育水平和創業(ye) 資源的限製。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逐漸成為(wei) 我國減貧實踐中的獨特有效模式之一。以“淘寶村”現象為(wei) 例,截至2020年底,全國5425個(ge) “淘寶村”共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828萬(wan) 個(ge) ,其中,119個(ge) “淘寶村”分布於(yu) 全國10個(ge) 省的41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年電商交易總額超過48億(yi) 元,包容性創業(ye) 減貧效果顯著。
新時期,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將在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進一步發揮“產(chan) 業(ye) 原動力”“人才蓄水池”和“治理推進器”的作用。
首先,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原動力”,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能夠促進脫貧地區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內(nei) 生發展,增強產(chan) 品市場競爭(zheng) 力,從(cong) 根本上改變脫貧地區產(chan) 業(ye) 自主發展持續性不強的問題。
其次,作為(wei) “人才蓄水池”,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能夠吸引外出農(nong) 民工、高校畢業(ye) 生、退伍軍(jun) 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xiang) 下鄉(xiang) ,和廣大脫貧農(nong) 戶結成創業(ye) 共同體(ti) ,在創業(ye) 過程中提高脫貧地區農(nong) 民創業(ye) 就業(ye) 素質,激發他們(men) 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最後,作為(wei) “治理推進器”,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能夠提升鄉(xiang) 村內(nei) 生治理能力,通過充分發揮村莊創業(ye) 能人的示範帶動效應,探索鄉(xiang) 村治理和包容性創業(ye) 相互促進的有效機製,不僅(jin) 讓創業(ye) 能人成為(wei) 致富領路人,同時還能發揮其在鄉(xiang) 村治理中的作用。
創業(ye) 實踐中一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盡管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具有顯著的減貧效應,同時能夠在推動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得到關(guan) 注。
一是創業(ye) 者自身素質的問題。和科技創業(ye) 等機會(hui) 型創業(ye) 不同,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屬於(yu) 生存型創業(ye) ,從(cong) 業(ye) 者大多學曆不高、技能較低,進入創業(ye) 活動更多是模仿創業(ye) 帶頭人的行為(wei) ,具有一定盲目性,從(cong) 而會(hui) 帶來較大潛在的創業(ye) 風險。
二是初創企業(ye) 可持續發展問題。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極大推動了農(nong) 村電商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但是,在大量小微企業(ye) 和初創企業(ye) 進入同一產(chan) 品銷售渠道後,產(chan) 品單一和同質化競爭(zheng) 問題凸顯出來,結果導致了“價(jia) 格戰”和許多初創企業(ye) 無法繼續經營的局麵。
三是脫貧地區創業(ye) 環境的問題。良好的創業(ye) 環境對中小微企業(ye) 和初創企業(ye) 的發展意義(yi) 重大。相比經濟發達地區,剛摘掉貧困“帽子”的脫貧地區往往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整體(ti) 營商環境較差,還未形成支持創業(ye) 活動的有效政策體(ti) 係。
從(cong) 三個(ge) 層麵助力包容性創業(ye)
為(wei) 了進一步發揮基於(yu) 互聯網的包容性創業(ye) 在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作用,針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從(cong) 以下三個(ge) 層麵完善相關(guan) 政策措施。
在微觀層麵,加強對脫貧地區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創業(ye) 創新能力的培訓力度。要想使脫貧人口形成可持續的內(nei) 生發展動力,提升這一群體(ti) 的人力資本水平是關(guan) 鍵環節。圍繞農(nong) 村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開發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加強創業(ye) 導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鄉(xiang) 村創業(ye) 能人作用,為(wei) 農(nong) 村脫貧人口提供創業(ye) 創新輔導,幫助他們(men) 找到創業(ye) 致富的穩定出路。
在中觀層麵,提升脫貧地區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的創新生態能級。盡管目前多數脫貧地區具有一定產(chan) 業(ye) 基礎,但是普遍麵臨(lin) 可持續發展問題。為(wei) 此,應著力提升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創新水平。一是加快完善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支持麵向農(nong) 村中小微互聯網企業(ye) 的創業(ye) 孵化基地發展,集聚創新創業(ye) 要素,進一步降低農(nong) 民互聯網包容性創業(ye) 成本;二是引導國內(nei) 互聯網龍頭企業(ye) 加速資金、技術和服務擴散,搭建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渠道,帶動農(nong) 村中小微互聯網創業(ye) 企業(ye) 開展技術和服務創新,增強初創企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三是積極發展農(nong) 村數字普惠金融,加大對脫貧地區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包容性創業(ye) 的信貸支持和服務力度。
在宏觀層麵,完善脫貧地區包容性創業(ye) 的政策環境。我國基於(yu) 互聯網的農(nong) 村包容性創業(ye) 實踐表明,貧困人口最需要的不是救濟,而是增收致富的機會(hui) 和能力。新時期政府有關(guan) 部門應更加高度重視脫貧地區如何形成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使用包括財政、金融、教育、就業(ye) 等一係列公共政策工具,構建完善脫貧地區包容性創業(ye) 政策環境,促進脫貧地區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