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節氣遇上文化節目:中國故事,怎麽拍才好看?

發布時間:2022-04-22 09: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文娛北京4月22日電(記者上官雲(yun) )20日,《穀雨奇遇記》播出,其相關(guan) 話題很快登上了熱搜。有人用“空靈淡雅”來形容它的畫麵,也有人說,它拍出了節氣的文化內(nei) 涵。

  “中國節氣”係列節目總導演陳雷21日在接受中新文娛采訪時表示,《穀雨奇遇記》是“中國節氣”係列的第二期,主題立意是“美好生活”,“好的文化節目,應該貼近生活。”

  以網微劇形式講故事

  與(yu) “中國節氣”係列首期節目相同,《穀雨奇遇記》繼續采用微網劇形式,在短短十幾分鍾的時間內(nei) ,講述了一個(ge) 頗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它沿用了節氣先生“幻境空間”的觀察視角。在茶園中,廣告導演陸雨正在拍攝一部關(guan) 於(yu) “美好生活”的主題短片,卻由於(yu) 工作壓力過大突然看不見了顏色。

  在一片茶葉的引導下,陸雨誤入茶園秘境,遇到了一位神秘又熱情的女孩葉嘉,一段奇異之旅就此展開。此外,也將采茶、炒茶、製茶、品茶等民間傳(chuan) 統工藝融入其中。

  陳雷透露,在構思這個(ge) 故事時,以《桃花源記》為(wei) 借鑒,希望以輕鬆明朗的方式講述一個(ge) 現代生活版本的“茶園小記”。

  “其中兩(liang) 位主角的名字都有一些小巧思,比如陸雨與(yu) 茶聖陸羽的名字是諧音。”陳雷提到,而葉嘉名字源自於(yu) 蘇軾的奇文《葉嘉傳(chuan) 》。

  他表示,《穀雨奇遇記》的形式其實體(ti) 現了互聯網思維,比較符合觀眾(zhong) 需求;另外,也是將傳(chuan) 統文化的呈現與(yu) 現代人的審美結合起來,更易於(yu) 傳(chuan) 播。

  傳(chuan) 遞情感與(yu) 哲思

  需要注意的是,在《穀雨奇遇記》播出之前,主創團隊就表示,希望除了具有節氣科普意義(yi) 外,每期能夠通過一個(ge) 的貼近當下的奇遇故事,傳(chuan) 遞一種情感與(yu) 精神哲思。

  比如《穀雨奇遇記》,主創團隊結合節氣特征內(nei) 涵,確定了以“美好生活”作為(wei) 本期節目的主題立意。不過,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有時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如果故事不好看,那很有可能是‘你講你的文化,我看我的手機’。所以,我們(men) 在向觀眾(zhong) 介紹傳(chuan) 統文化時,不能再用那種填鴨式或者說教式的表達方式。”陳雷解釋。

  所以,他和主創團隊的同事們(men) 決(jue) 定,給每個(ge) 節氣提煉出富有時代感的情感主題,《穀雨奇遇記》就是希望能給觀眾(zhong) 帶來一種靜心的觀感,也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美好期待。

  “比如節目中有一句台詞:要不是你,我差點錯過了整個(ge) 春天。”陳雷舉(ju) 例道,這就是想提醒大家慢下來,通過我們(men) 看到的自然,感受節氣背後的中華文化內(nei) 涵。

  如何圈粉觀眾(zhong) ?

  其實,不隻是“中國節氣”係列,此前的《唐宮夜宴》《舞千年》等文化類節目均頗受好評,成功“圈粉”年輕人。

  早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91.6%的受訪青年期待更多挖掘和吃透傳(chuan) 統文化的節目。

  總的來說,優(you) 秀文化節目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的深度挖掘,做到傳(chuan) 統與(yu) 現實的相融相通,同時也要做到創新表達、科技賦能、跨界合作。

  “我們(men) 創作一個(ge) 文藝節目,不是為(wei) 了吸引眼球,而是希望能給時代留下一些東(dong) 西。”陳雷認為(wei) ,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擺正心態,才能把節目做好。

  他表示,好的文化類節目要貼近現代生活,內(nei) 容要讓觀眾(zhong) 有參與(yu) 感、互動感,達到一種高度共情,這是最理想的狀態,“這樣的文化節目才會(hui) 受歡迎。”(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