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畢業季——校長書記“訪企拓崗”,推動用人、育才精準匹配

發布時間:2022-04-26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直播帶貨”大家都不陌生,但“直播帶人”你聽說過嗎?3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宏舟帶領20名畢業(ye) 生亮相直播間,請畢業(ye) 生們(men) 介紹自己的就業(ye) 意向。直播間裏的用人單位也誠意滿滿,紛紛拋出“橄欖枝”。“原定5家企業(ye) 參加在線集體(ti) 麵試,沒想到直播中,有的HR直接給學生發了意向簽約信息。”王宏舟說。

  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wan) 人,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複雜。近日,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全國高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ye) 專(zhuan) 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高校書(shu) 記、校長的日程表上隨之多了一項任務——訪企拓崗促就業(ye) 。

  一“訪”一“拓”,靠的是走出校門、走到企業(ye) 的誠意、腳力;敞開校門,顯示出向社會(hui) 開放辦學的胸懷、眼界。那麽(me) ,書(shu) 記、校長該如何“訪企”,選擇哪些單位“拓崗”?書(shu) 記、校長“走下去”是否可以起到為(wei) 畢業(ye) 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的作用,讓畢業(ye) 生選崗、用人單位選人更加精準匹配?又將如何給今後人才培養(yang) 與(yu) 促就業(ye) 工作開辟新空間?

  1.主動對接,精準發掘崗位資源和目標企業(ye)

  “振通將竭誠為(wei) 西南科技大學學子搭建實習(xi) 、實踐和就業(ye) 平台,同時希望在新的五年合作期間,雙方能進一步加強研發創新,完成智能檢測、智能監測以及大數據安全運用等方麵的任務目標,實現人才培養(yang) 與(yu) 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的深度對接。”

  這一天,四川振通檢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義(yi) 祥迎來了“老朋友”——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陳麟帶隊走進公司調研。據悉,作為(wei) 聯合辦學的董事單位,四川振通與(yu) 西南科技大學共建“工程材料與(yu) 結構衝(chong) 擊振動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成“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設立“振通基金”,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優(you) 勢和企業(ye) 的技術優(you) 勢,優(you) 化資源配置,實現校企共贏、協同創新。而此次副校長親(qin) 自到企業(ye) ,正是四川省教育廳“書(shu) 記校長聯係百家企業(ye) ”活動的一部分。

  四川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李浩向記者介紹,從(cong) 今年2月開始,四川廣泛開展“書(shu) 記校長聯係百家企業(ye) ”活動,要求各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點,聚焦省工業(ye) “5+1”、農(nong) 業(ye) “10+3”、服務業(ye) “4+6”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主動對接省內(nei) 有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由書(shu) 記校長帶隊深入企業(ye) 宣傳(chuan) 介紹學校基本情況、優(you) 勢學科、人才培養(yang) 等情況,推動畢業(ye) 生就業(ye) 簽約、實習(xi) 實訓基地建設等。活動要求每所民辦高職院校、“十三五”以來新設置高校、2021年高校畢業(ye) 生畢業(ye) 去向落實率低於(yu) 全省平均水平高校的書(shu) 記校長聯係企業(ye) 不少於(yu) 100家。

  書(shu) 記、校長“走下去”更能發揮“指揮棒”作用,帶動全校促就業(ye) 力量“動起來”。河南工業(ye) 大學相關(guan) 負責人這樣向記者介紹該校“訪企拓崗”的部署:學校領導積極參加省級“書(shu) 記校長訪企日”活動,走訪河南省重大項目、重點企業(ye) ,深化校企合作,積極開拓就業(ye) 渠道和就業(ye) 崗位;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和校級領導班子成員主動開展校級訪企活動,強化與(yu) 國家部委、省市各級政府、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和相關(guan) 院所的深度合作;各學院要圍繞學院學科特色與(yu) 優(you) 勢,主動邀請分管校領導,動員專(zhuan) 任教師、輔導員等共同參與(yu) 訪企業(ye) 活動,廣泛開拓就業(ye) 渠道和就業(ye) 崗位,深入開展社會(hui) 需求調查和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跟蹤調查。

  “這次直播鍛煉了我的勇氣和臨(lin) 場應變能力,讓我變得更自信了。”在直播帶崗中,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與(yu) 法律學院畢業(ye) 生江靖獲得了3份求職綠色通道邀請。書(shu) 記、校長帶崗的“成效”在各地初步顯現——湖北醫藥學院校領導一行來到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麻醉、護理專(zhuan) 業(ye) 多名畢業(ye) 生當場達成就業(ye) 意向,簽訂就業(ye) 協議書(shu)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校領導來到貴安綜保區多家企業(ye) ,為(wei) 畢業(ye) 生“收獲”了首批優(you) 質就業(ye) 崗位百餘(yu) 個(ge) ,涉及土木工程、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工商管理、英語、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多個(ge) 專(zhuan) 業(ye) 。

  “書(shu) 記、校長‘走下去’,深入一線用人單位,一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力資源市場對畢業(ye) 生素質和能力的需求狀況,改進和優(you) 化人才培養(yang) 機製;二是可以增加用人單位對學校的了解和信任,強化接受該校畢業(ye) 生的意願。”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戰略人才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王建民分析,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大小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用人單位)生產(chan) 經營活動的類型、強度和規模。“雖然從(cong) 崗位資源總量來看,這一舉(ju) 措對可供畢業(ye) 生選擇的崗位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少到多作用有限,但‘走下去’深入一線有助於(yu) 獲取信息,溝通協調,發現更多與(yu) 本校畢業(ye) 生對口的崗位資源和優(you) 質企業(ye) (單位)。”

  2.適應變化,深度推動“育人”“用才”協同共贏

  高校書(shu) 記、校長“走下去”做什麽(me) ?“一要深入一線用人單位,了解人力資源市場需求,二要有力度、講效果地推薦自己的畢業(ye) 生,接受用人單位的選擇。”王建民分析,“走下去”所選擇的企業(ye) 、用人單位,最好和本校專(zhuan) 業(ye) 對口,或者感覺本校畢業(ye) 生能夠勝任其工作崗位。

  “學校食品營養(yang) 與(yu) 人類健康領域相關(guan) 學科特色鮮明,食品類學科優(you) 勢明顯,火鳳凰農(nong) 商互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是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大數據、數字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商互聯服務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發展理念與(yu) 學校學科特色優(you) 勢和助推‘人工智能大數據+大食品大營養(yang) 大健康’的特色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武漢輕工大學校長董仕節表示,此次訪企拓崗“牽手”“火鳳凰”正是瞄準雙方的“接合點”,今後將以聯合籌建“數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研究院”等為(wei) 新的起點,探索“產(chan) 學研”融通創新的有效模式和機製,為(wei) 畢業(ye) 生順利就業(ye) 提供更大助力。

  記者注意到,《通知》提出,要堅持以社會(hui) 需求為(wei) 導向,深度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ye) 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認真分析所在行業(ye) 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形勢,共同查找學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人才培養(yang) 、就業(ye) 服務等方麵存在的短板,充分吸收用人單位的意見建議,為(wei) 學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人才培養(yang) 方案製定、招生計劃安排和就業(ye) 指導服務提供依據,不斷增強人才培養(yang) 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當前新聞媒體(ti) 急缺全媒體(ti) 複合型人才,既能做傳(chuan) 統媒體(ti) 的采編播工作,又能做新媒體(ti) 音視頻策劃、多媒體(ti) 傳(chuan) 播的複合型人才缺口很大,希望在今後的學生培養(yang) 工作中加強學生的專(zhuan) 業(ye) 實踐鍛煉,提升動手動腦能力。”在渤海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召開的“高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ye) 專(zhuan) 項行動”線上會(hui) 議上,與(yu) 會(hui) 的多家遼寧省媒體(ti) 單位為(wei) 學院培養(yang) 方案的完善出謀劃策。

  要結合媒體(ti) 專(zhuan) 業(ye) 需求對現有的基礎課、選修課進行調整,專(zhuan) 業(ye) 課教師要打破課程與(yu) 專(zhuan) 業(ye) 壁壘,理論課教師要與(yu) 實踐課教師多交流,不能“一個(ge) 老師隻守一門課”;學院可以組織各種競賽活動,鍛煉新聞、編導和播音主持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學院院長安平表示,針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問題,學院在會(hui) 後將立即研究、製定可行性計劃,調整和優(you) 化專(zhuan) 業(ye) 課程設置。

  王建民表示,不少高校在專(zhuan) 業(ye) 設置、教學大綱規劃、課程開設和教學方法選擇等各個(ge) 環節,有滯後於(yu) 市場需求變化、“閉門造車”“因人設事”“因人設課”等情況。“在評審人才培養(yang) 方案時,邀請的主要甚至全部是高校專(zhuan) 家。專(zhuan) 家來評審專(zhuan) 家的方案,隻會(hui) 在象牙塔裏‘打轉轉’。高校在人才培養(yang) 的規劃和實施中,普遍沒有注意充分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ye) 生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信息。‘教非所需’‘學非所用’‘用無所教’的局麵有待扭轉。”

  對此,王建民建議,書(shu) 記、校長“走下去”深入用人單位一線現場,應該帶領學校人才培養(yang) 院係負責人一起去,收集信息,逐條落實,應用到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內(nei) 容的修訂中。“此外,高校還應更具戰略洞察力,注意識別、預測未來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趨勢,提前布局人才培養(yang) 。”

  “此次活動更深遠的意義(yi) 在於(yu) 建立校企之間的日常聯係機製。各高校書(shu) 記校長要帶頭經常深入聯係企業(ye) ,與(yu) 企業(ye) 建立日常聯係、適時走訪工作機製;要建立企業(ye) 需求台賬,動態化管理;要定期組織聯係企業(ye) 聯席會(hui) ,梳理情況、研究對策;要深化校企合作機製,結合用人單位需求改革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新人才培養(yang) 方法,找準校企合作的契合點,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李浩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