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綠色金融穩步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26 10:34: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建設美麗(li) 中國,並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wei) 推進綠色發展的路徑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已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碳減排貸款2300億(yi) 元,帶動年度碳減排4000多萬(wan) 噸二氧化碳當量。綠色融資快速增長,截至今年3月末,綠色債(zhai) 券餘(yu) 額約1.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6%。截至2021年末,綠色貸款餘(yu) 額近1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3%,快於(yu) 各項貸款餘(yu) 額增速22個(ge) 百分點。

  助力企業(ye) 轉型升級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開發,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用於(yu) 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等。

  2021年11月18日,遠東(dong) 宏信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一筆總額1.5億(yi) 元的可持續發展債(zhai) 券,這是社會(hui) 責任債(zhai) 券和可持續發展債(zhai) 券試點啟動後,首單落地的可持續發展債(zhai) 券。

  據了解,社會(hui) 責任債(zhai) 券募集資金全部用於(yu) 社會(hui) 責任項目,可持續發展債(zhai) 券募集資金全部用於(yu) 綠色項目和社會(hui) 責任項目,包括綠色環保、傳(chuan) 染病防治、普惠養(yang) 老托育、殘障設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平醫療教育等諸多領域。在試點階段,境外機構(包括外國政府類機構、國際開發機構、境外非金融企業(ye) )可試點發行這兩(liang) 類債(zhai) 券。

  遠東(dong) 宏信執行董事、財務總監王明哲介紹,公司發行債(zhai) 券所募集資金擬用於(yu) 支持汙水處理、智能公交、新能源車采購等項目。“這將支持企業(ye) 加快轉型升級。”王明哲表示,發行此類債(zhai) 券,一方麵是企業(ye) 踐行責任投資的重要舉(ju) 措,可吸引更多重視社會(hui) 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者關(guan) 注;另一方麵也可引導社會(hui) 資本流向可持續發展領域,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認為(wei) ,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雙碳”目標預計需要百萬(wan) 億(yi) 元的投資。要填補資金缺口,金融市場必須與(yu) 可持續發展有效結合。

  “中國推出社會(hui) 責任債(zhai) 券、可持續發展債(zhai) 券是一次前瞻性探索,是發揮金融市場功能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嚐試和實踐。”白雅婷表示,為(wei) 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及全球都需要撬動全社會(hui) 力量,而非僅(jin) 依靠政府的力量。此類創新債(zhai) 券工具對調動更多社會(hui) 資本投向可持續發展領域至關(guan) 重要,也將形成對公共資金的關(guan) 鍵性補充。

  “中國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表示,中國綠色貸款餘(yu) 額和綠色債(zhai) 券存量規模均居世界前列,中國綠色資產(chan) 質量整體(ti) 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明顯低於(yu) 各項貸款平均不良率,綠色債(zhai) 券也尚無違約案例。

  構建金融長效機製

  健全激勵約束機製,著力提升綠色金融業(ye) 務回報,是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已初步確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綠色金融發展框架。“三大功能”指的是綠色金融積極發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jia) 功能。“五大支柱”則指的是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勵約束機製、產(chan) 品和市場體(ti) 係、國際合作。明確“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為(wei) 規範綠色金融業(ye) 務、確保綠色金融實現商業(ye) 可持續性、推動經濟社會(hui) 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此基礎上,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加快構建,多項綠色金融標準製定取得重大進展。2021年3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明確碳中和債(zhai) 相關(guan) 機製的通知》,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將“碳中和”貼標綠色債(zhai) 券並且成功發行碳中和債(zhai) 的國家;同年4月,《綠色債(zhai) 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發布,首次統一了綠色債(zhai) 券相關(guan) 管理部門對綠色項目的界定標準;同年6月,人民銀行發布《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jia) 方案》,將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正式納入業(ye) 務評價(jia) 體(ti) 係,並將評價(jia) 結果納入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等人民銀行政策和審慎管理工具,為(wei) 下一步建立更全麵有力的激勵約束機製提供評價(jia) 基礎。

  北京綠色金融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hui) 綠色金融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馬駿認為(wei) ,發展綠色金融要進一步夯實綠色分類標準、信息披露、壓力測試這三個(ge) 重要的基礎設施。“為(wei) 避免‘假綠色’,就需要一套綠色金融標準來界定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和綠色項目的範圍。中國在這方麵已做了很多努力,但還要進一步對此進行明確和細化,完善界定標準和披露體(ti) 係。”馬駿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認為(wei) ,製定公開透明的以碳中和為(wei) 目標的綠色金融標準是綠色資金和碳中和項目精準對接的基礎。隻有綠色金融標準是公開透明的,才能使社會(hui) 各界可以監督綠色資金的流向,消除綠色金融市場中的暗箱操作和尋租行為(wei) ,從(cong) 而使綠色資金真正投入碳中和項目中。

  深化合作實現共贏

  氣候和環境是重要的全球公共產(chan) 品。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綠色金融發展離不開全球參與(yu) 和各方努力。我國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的一貫倡導者和堅定支持者,持續致力於(yu) 提升全球綠色金融共識。

  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聯合主席,持續推進綠色金融主流化進程,牽頭起草《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和《G20可持續金融綜合報告》,獲得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hui) 議核準。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還主動引領和積極參與(yu) 多雙邊平台及合作機製,提升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標準、產(chan) 品、市場的認可和參與(yu) 程度。

  比如,中國人民銀行參與(yu) 發起設立的央行與(yu) 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已成為(wei) 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合作平台之一;聯合發布《“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為(wei) 金融機構開展“一帶一路”綠色投資提供了重要依據;積極參與(yu) 籌備國際標準化組織可持續金融技術委員會(hui) (ISO/TC322),牽頭起草的《可持續金融——基本概念和關(guan) 鍵倡議》於(yu) 2021年8月正式發布,成為(wei) ISO/TC322發布的首個(ge) 國際標準。與(yu) 歐盟聯合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有力推動了中歐乃至全球綠色金融標準趨同進程。2021年,已有中資金融機構基於(yu) 該目錄在國際市場發行了綠色債(zhai) 券。

  目前,綠色金融標準國際合作已取得顯著成效。以《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為(wei) 例,該目錄融合了中歐各自目錄的特點與(yu) 優(you) 勢,涵蓋雙方共同認可、對減緩氣候變化貢獻顯著的61項主要經濟活動清單,為(wei) 推動中歐綠色金融標準趨同和綠色投融資合作,降低跨境交易綠色認證成本,引導更多境外資金參與(yu) 支持國內(nei)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姚 進 陳果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