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光明日報通訊員 韓若萊
“這本書(shu) 讓我意識到,麵對困難時隻要充滿勇氣,就可以激發我們(men) 自身的無窮潛力,主動尋求解決(jue) 辦法,克服很多原以為(wei) 不可能戰勝的困難和挑戰。”4月初,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學讀書(shu) 節的開幕式上,該校六年級一班的胡孟琨同學向大家推薦《格蘭(lan) 特船長的女兒(er) 》一書(shu) ,這本書(shu) ,給了她戰勝困難的勇氣。
閱讀,已經是一個(ge) 高頻熱詞,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都希望把孩子培養(yang) 成愛閱讀、會(hui) 閱讀的人。然而,也有一些閱讀被染上了功利化色彩,變成了學習(xi) 的附屬品和爭(zheng) 高分的捷徑。
“雙減”前,中小學生有上不完的輔導班、做不完的作業(ye) 和考不完的試,對他們(men) 來說,閱讀是奢侈的。“雙減”後,時間多了,閱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今天,麵對閱讀,老師、家長和學生們(men) 有哪些困惑?如何讓閱讀擺脫功利化,讓孩子真正享受閱讀?讓我們(men) 走進他們(men) ,和他們(men) 一起聊聊閱讀這件事。
功利性閱讀會(hui) 挫傷(shang) 中小學生閱讀興(xing) 趣
“希望孩子喜歡課外閱讀的理由是有助於(yu) 學業(ye) 、獲取有益的內(nei) 容。個(ge) 人認為(wei) 讀書(shu) 陶冶的不是情操,而是寫(xie) 作文時金句的來源,既然孩子在學習(xi) 上對題目的理解力處於(yu) 正常水平沒有出現過偏差,那閱讀就算了,反正在學校有語文課。”一位網友在關(guan) 於(yu) “孩子閱讀習(xi) 慣養(yang) 成”的話題下直截了當地發言。
在小學素養(yang) 閱讀教師黃豆豆看來,這樣的現象在家長中很有代表性:“從(cong) 家長的角度,會(hui) 考慮孩子學到了什麽(me) ,語文成績多久能提升,讀書(shu) 多了考試閱讀題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做出來。”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hui) 副主任倪閩景也指出,“現在孩子們(men) 閱讀長篇小說少,很多孩子在老師或者家長的指導下會(hui) 閱讀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多半是為(wei) 了考試。在一些數字平台,孩子閱讀甚至隻是為(wei) 了完成打卡,為(wei) 了排名,這都會(hui) 對閱讀本身產(chan) 生一定的異化。”
“對於(yu) 中小學生而言,功利化閱讀大多表現為(wei) 以提升成績為(wei) 目標,把閱讀當作一種備考方式。”外語教學與(yu) 研究出版社社長王芳表示,“短期來看可能會(hui) 見到某些‘成果’,譬如完成了老師或家長布置的閱讀任務,筆記本上寫(xie) 滿了不知道用法的生詞難句,為(wei) 了考試時多得幾分囫圇吞棗地做了好幾本閱讀理解題等。但從(cong) 青少年的長遠發展來看,功利化閱讀需要慎重對待。功利化閱讀會(hui) 挫傷(shang) 中小學生的閱讀興(xing) 趣,過分追求快讀會(hui) 使學生變得浮躁,並且難以養(yang) 成良好的閱讀習(xi) 慣,也就很難培養(yang) 紮實、全麵、體(ti) 係化的閱讀能力。”
王芳認為(wei) ,“雙減”政策從(cong) 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功利化閱讀的傾(qing) 向。學科類校外培訓大幅減少,削弱了裹挾著孩子們(men) 超前閱讀的那股力量。“雙減”讓學生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時間,讓以興(xing) 趣為(wei) 導向的閱讀成為(wei) 可能。
做好閱讀計劃需要家長和孩子合作
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小學生的媽媽,張書(shu) 雲(yun) 在孩子閱讀這件事上很苦惱:孩子看書(shu) 隻看故事情節,不求甚解,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去或是查手機,從(cong) 不翻字典。不能感受寫(xie) 作背景、不會(hui) 圈畫好詞好句、不拿筆、不摘抄,把摘抄也當成作業(ye) 負擔。“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能看出孩子在語文學習(xi) 上存在問題,但不會(hui) 輔導,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改變。”
對此,黃豆豆認為(wei) ,小學生在閱讀時的困難一般在於(yu) “讀”的本身:不認字、讀不懂、缺乏背景的延伸等。“孩子不僅(jin) 需要自己讀,還需要有溝通表達的對象,比如讀不懂時該找誰,有讀書(shu) 心得時能跟誰交流。有交流和表達的途徑,能增加孩子讀書(shu) 的獲得感。”
在中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閱讀指導顯得尤為(wei) 重要。“做好閱讀計劃需要家長和孩子合作,特別是要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要注重養(yang) 成每天閱讀、親(qin) 子共讀的習(xi) 慣,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讀書(shu) 。哪怕每天隻讀10分鍾,也要堅持閱讀,不要‘一曝十寒’。”王芳強調,製訂計劃和選書(shu) 的過程要讓孩子參與(yu) 進來,多聽取孩子的意見,共同製訂每個(ge) 月的閱讀計劃,幫助孩子養(yang) 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xi) 慣。除了計劃閱讀書(shu) 目,還可以計劃每學期去幾次圖書(shu) 館、寫(xie) 幾篇讀書(shu) 報告、組織幾次家庭閱讀會(hui) 等,可以和孩子討論書(shu) 裏的內(nei) 容,讓孩子在讀書(shu) 時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培養(yang) 批判性思維。
“讀書(shu) 需要充分考慮孩子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一般來說,中小學生應該選擇導向積極正確的、符合自己年齡段認知水平的、自己感興(xing) 趣的圖書(shu) 。盡量選擇可讀性強的高品質圖書(shu) ,比如內(nei) 容精良、編排巧妙、語言優(you) 美、插圖精美、藝術性強的圖書(shu) 。體(ti) 裁應涵蓋虛構類和非虛構類的作品,文學、科學廣泛涉獵。”王芳說。
循序漸進提升閱讀素養(yang) 和能力
王秀琳的孩子正在上六年級,她希望孩子多讀書(shu) ,培養(yang) 語文素養(yang) ,她最常讓孩子讀的書(shu) 基本上是老師推薦的課外書(shu) 。“但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閱讀。除非家長逼迫,幾乎沒有自主的課外閱讀,大部分時間用來刷抖音、打遊戲。”王秀琳歎著氣說。
同樣的問題,三年級學生家長陸玉敏也遇到了,她直言:“孩子的閱讀主動性較差。”陸玉敏還發現,孩子“閱讀效果不明顯,有時候感覺看完了跟沒看似的,可能隻知道故事說什麽(me) ,但對裏麵具體(ti) 的內(nei) 容不熟悉,也欠缺好詞好句的積累”。
如何培養(yang) 孩子的閱讀興(xing) 趣,提高中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ang) ,讓孩子愛讀書(shu) 、會(hui) 讀書(shu) ?這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事。王芳認為(wei) ,閱讀並不是一種與(yu) 生俱來的能力,也沒有明確的開始時間。從(cong) 看卡片認識人、事、物,到迷上聽故事,再到獨立閱讀,都是在根據孩子自身的成長階段,為(wei) 他們(men) 提供閱讀準備,滿足閱讀需求,逐步指導孩子掌握閱讀技能。“技能有很多種,但培養(yang) 技能的前提還是大量地閱讀。”就英語閱讀而言,要提升英文閱讀素養(yang) 和閱讀能力,王芳認為(wei) ,可以選擇科學的分級閱讀體(ti) 係,通過科學的測評來確定學生的閱讀級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書(shu) ,由淺入深地理解不同方麵的知識,從(cong) 而搭建個(ge) 性化的知識體(ti) 係。還可使用“橫向閱讀法”,圍繞同一難度找來體(ti) 裁豐(feng) 富的讀物,從(cong) 不同角度閱讀,打牢基礎再進階。
倪閩景建議建設中文分級閱讀的評估體(ti) 係和閱讀材料庫。他認為(wei) ,英文閱讀經過幾十年積累後,形成了非常完備的階梯型閱讀評估體(ti) 係,也有完備的閱讀語料,對於(yu) 循序漸進地建立學生閱讀興(xing) 趣和閱讀能力,有強有力的支持作用。要研究閱讀理論,形成中文閱讀的本土理論體(ti) 係,開展多樣化的閱讀實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