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天門大開 江水滔滔

發布時間:2022-04-29 10:3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天門春色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dong) 流至此回。兩(liang) 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讀著李白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我來到安徽和縣西梁山下,趁著晴日欲睹李白詩中的天門山風光。

  一

  西梁山,在和縣城東(dong) 南,與(yu) 東(dong) 梁山夾江對峙。兩(liang) 山合為(wei) 天門山。滾滾長江一瀉千裏,至此折轉北去。天門大開,江水滔滔,千帆過盡,日月如梭。

  本想循著熟悉的山路拾級而上,可山門鐵柵欄將我擋在山外。我隻能另辟蹊徑,取道阡陌。小徑芳草萋萋,滿目蔥蘢。

  “關(guan) 關(guan) ——關(guan) 關(guan) ——”不時從(cong) 遠方飄來的鳩鳴,彌漫在西梁山腳下。阡陌幽僻,少有人行,但常有禽鳥出沒。斑鳩、喜鵲、八哥、麻雀、樹鶯、伯勞、燕子、沙鷗等棲息在植被茂密的山林裏,鳴聲上下,空穀幽幽。眼前一泓碧潭,水尤清冽,魚影綽綽。忽然間,一個(ge) 雀影撲棱棱地扇動著白色翅膀,從(cong) 水湄叢(cong) 林間驚起,掠過水麵,飛入對過山林,水中漣漪層層,落下“唧——唧”鳴聲。

  繞道東(dong) 南,西梁山峰映入眼簾,舉(ju) 頭望去,山色翠微,草木葳蕤,風過處,山林起伏。小立江灘,沙白草綠,一年蓬、酢漿草、小薊、蒲公英、婆婆納,蓬勃生長,嫩嫩的淺淺的,恰似白宣紙上寫(xie) 下的綠色詩行,詩意流淌。白沙洲上,枯立的灰白蒹葭與(yu) 沙裏冒出的嫩綠蘆芽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蒹葭蒼蒼,江水茫茫,千年的情懷在這裏延續。

  二

  緩緩攀上大磯石,摩挲巉岩巨石,感到一股涼意,抬頭見“振衣濯足”摩崖石刻,清晰可辨。此乃東(dong) 晉書(shu) 聖王羲之手書(shu) ,越千年不朽。傳(chuan) 說永和三年(347年)初夏,王羲之攜友人謝安等,遊覽大江南北山川古刹。他們(men) 乘舟從(cong) 都城建康(南京)來到曆陽(和縣),在曆陽郡太守、豫州刺史謝尚的導引下,拜項亭、訪亞(ya) 父城、登雞籠山,複又乘舟逆江登西梁山,憑吊長岸古戰場。此時恰逢江潮初漲,天晴日朗,王羲之坐看帆影點點,江水北去,索性掛冠鬆枝,脫靴襪,解衣帶,“咕咚咕咚”雙足戲水,濺起浪花朵朵。鬆風陣陣,逍遙遊興(xing) 正濃。峰北朝東(dong) 的懸崖上,一座怒吳閣引起王羲之的好奇。閣樓為(wei) 吳楚長岸之戰後,楚人依山所建。他仰望良久,懷古歸隱之心油然而生,便與(yu) 謝尚等人步入怒吳閣,即興(xing) 寫(xie) 下“振衣濯足”四個(ge) 大字,落款“永和三年羲之”。謝尚大喜,令工匠在其洗足處的崖壁上勒石為(wei) 記。

  背靠磯頭,一江橫陳。細看江麵,波光粼粼,魚影跳躍。微風起浪處,可見江豚一家幾口戲遊追逐。過去江豚等珍稀水族幾近絕跡,隨著長江大保護行動的持續開展和“十年禁漁”政策的實施,又見江豚。

  三

  據《直隸和州誌》記載,天門是魚米之鄉(xiang) ,梁山的黃豆、磯頭的江蟹、長江的刀魚為(wei) 天門三寶。到了春天,鯿魚、青混、鰱魚、鱤魚,馬蘭(lan) 頭、綠蒿、苜蓿尖、香椿頭、豌豆藤……這些水中生的、地裏長的山肴野蔌,個(ge) 個(ge) 味美鮮嫩。用白碟盛放,恰似一闋漁歌子,更似一曲青玉案。初嚐玉盤春色,齒頰生香。

  春日遲遲,一條梁山老街,自東(dong) 向西綿延千米,幾處黑瓦白牆是舊時水墨,氤氳在西梁山下。街腰的殘垣斷壁,仿佛在訴說曾經的喧囂與(yu) 繁華:梁山老街,商賈雲(yun) 集,夾道兩(liang) 邊店鋪林立,澡堂、旅店、鐵匠鋪、木匠鋪、石匠鋪、銅匠鋪、豆腐鋪、麻油坊、酒肆等應有盡有;咫尺梁山津渡,遇濁浪排空、日星隱曜之時,商旅寄寓老街,當年李白不能東(dong) 渡,留宿此街寫(xie) 就《橫江詞》。

  梁山漕運在過去很發達,天門建有糧倉(cang) ,州府在此存米,必要時經梁山渡口,順江而下運至南京福成倉(cang) 。行至老街盡頭,一汪清泠可見天光雲(yun) 影,令人遙想當年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舉(ju) 頭西望,望江亭矗立在西梁山頂,直侵雲(yun) 漢。北望西梁,人民英雄紀念碑掩映在鬆柏中,渡江戰役第一槍在此打響,1000多名解放軍(jun) 指戰員血染西梁山,長眠在蒼山峻嶺中,如今早已化作一棵棵鬆柏守護著這方土地。

  山腰桐花始開,微風吹來,桐花“啪嗒”“啪嗒”落下,這是一份哀思,一份對先烈的緬懷。

  遙望東(dong) 梁,滿山青翠,宛在水中央。人道是,天門二山似蛾眉。我見兩(liang) 山更如虎踞龍盤,“二虎山”更具形神。

  李白的《望天門山》是東(dong) 、西梁山的一張靚麗(li) 名片,天門夜月、博望朝霞、陳橋喚渡、萬(wan) 庵觀瀾、龍宮霽雪、雲(yun) 閣疏鍾、荻州幕雨、柳岸春鶯。這天門八景,李白或許曾賞過。王安石、楊萬(wan) 裏、賀鑄、解縉……他們(men) 也曾來過。這些文人墨客為(wei) 古色古香的天門山留下一首首詩篇。

  天門之遊,李白如影隨形,這裏留有他不朽的身姿和那首千古絕唱。

  回味天門春色,我沉醉在春天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