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地方小吃到“網紅”大產業

發布時間:2022-04-29 10:34: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記者何偉(wei) 、徐海濤、農(nong) 冠斌、林凡詩

  廣西柳州,西南工業(ye) 重鎮,已經紅“出圈”的螺螄粉賦予這座城市別樣的風味。

  袋裝螺螄粉從(cong) 無到有,全產(chan) 業(ye) 鏈銷售收入突破500億(yi) 元,帶動20餘(yu) 萬(wan) 農(nong) 村人口增收……近年來,柳州以工業(ye) 化思維謀劃螺螄粉產(chan) 業(ye) 發展,加快一二三產(chan) 融合,將地方特色小吃培育成“大產(chan) 業(ye) ”。

  線上線下,國內(nei) 國外,持續走紅的螺螄粉背後,究竟蘊含著哪些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配方”?

  街頭小吃的“逆襲”

  4月的柳州,紫荊盛放,一家家螺螄粉店遍布這個(ge) 花園城市的街巷。下單、燙粉、配料、澆汁……一兩(liang) 分鍾後,一碗酸辣鮮香的螺螄粉便順利出餐。而調製一碗粉的工夫,平均就有上百件袋裝螺螄粉在柳州下線,寄往全國各地。

  對於(yu) 柳州螺螄粉的走紅,做了35年螺螄粉生意的黃祥端作為(wei) 見證者,感觸頗深。推著三輪車賣螺螄粉起家的她在擺攤3年後開起了第一家門店,並逐步打造“黃氏真味”品牌。“柳州螺螄粉獨特的味道抓住了許多人的胃,高峰期我們(men) 的品牌在全國9個(ge) 省開了257家分店。”

  在柳州,聊起螺螄粉,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故事。諸多講述之餘(yu) ,大家更多的共同感慨是“逆襲”。作為(wei) 柳州特色小吃之一,很長一段時間,螺螄粉多出現在街頭小攤或夜市。即便在外的廣西人想念家鄉(xiang) 味道,也隻能在線下費心尋覓店麵。

  改變源自預包裝螺螄粉的問世。“2010年,柳州就鼓勵商家到北上廣等大城市開店,2014年當地提出用工業(ye) 化理念打造袋裝速食螺螄粉,以實現特色小吃規模化生產(chan) 。”柳州市商務局局長楊誌剛說。

  “放水養(yang) 魚”是當地黨(dang) 委、政府對螺螄粉生產(chan) 者的引導思路。2014年,工廠麵積達到300平方米,當地食藥監部門就給辦證,行業(ye) 很快繁榮起來。“彼時主要是作坊式生產(chan) ,大家‘各顯神通’,研製配料、設備和包裝。”在米粉行業(ye) 耕耘20年的柳州人韋楊年回憶道。

  “在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過程中,政府不斷出台政策規範行業(ye) 發展,提高準入門檻。截至去年底,柳州已有127家預包裝螺螄粉生產(chan) 企業(ye) 。”楊誌剛介紹,柳州螺螄粉進入“袋裝速食”時代後,搭上互聯網電商的快車,地方小吃逐漸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柳州螺螄粉全產(chan) 業(ye) 鏈銷售收入達到501.6億(yi) 元,其中袋裝螺螄粉151.97億(yi) 元,同比增長38.23%,年寄遞量突破1億(yi) 件,全國實體(ti) 店營業(ye) 額206.8億(yi) 元,同比增長75.25%。“麵對客戶不斷加單,公司每天生產(chan) 袋裝螺螄粉數十萬(wan) 包,檢驗合格馬上就打包拉走。”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熊朝宣說。

  爆紅背後的“改革經”

  一包螺螄粉僅(jin) 數百克,內(nei) 容卻“大有乾坤”:不同廠家的米粉、螺螄湯製作手藝不一,酸筍、酸豆角、花生米、木耳等各式配料更是多達十餘(yu) 種。“我們(men) 每天有30多萬(wan) 包螺螄粉下線進入市場,必須要有嚴(yan) 格的標準才能保障質量和安全。”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漢霖說。

  嚴(yan) 格落實一係列標準,正是柳州螺螄粉崛起背後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生動注腳。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科科長韋春岸介紹,著眼柳州螺螄粉質量安全,廣西柳州螺螄粉產(ch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成立,柳州螺螄粉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體(ti) 係逐步建立,覆蓋全產(chan) 業(ye) 鏈6個(ge) 子體(ti) 係564項標準,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領域標準建設不斷加快。

  在製定標準的同時,柳州還通過申請“柳州螺螄粉”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建立螺螄粉產(chan) 品質量檢測中心、螺螄粉原材料基地等,護航柳州螺螄粉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立足工業(ye) 化思維,柳州打造了兩(liang) 個(ge) 螺螄粉重點園區,吸引100多家上下遊企業(ye) 入駐,實現由‘小作坊’向現代化產(chan) 業(ye) 集群的跨越式發展。”楊誌剛說。

  許多螺螄粉生產(chan) 企業(ye) 同樣將創新視作“秘籍”。柳州市螺螄粉協會(hui) 會(hui) 長唐機文介紹,全市已有110多件涉螺螄粉的科技創新專(zhuan) 利,螺螄粉口味日趨豐(feng) 富,螺螄米飯、螺螄火鍋等新產(chan) 品不斷上市,目前柳州正著力深化與(yu) 科研院所合作,推動設立螺螄粉產(chan) 業(ye) “院士工作站”。

  一碗粉帶出了“網紅”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生了裂變效應。借助“互聯網+螺螄粉”,網上柳州螺螄粉節、網紅主播直播帶貨、螺螄粉熱搜話題等催生大量訂單;依托“螺螄粉+文旅”,螺螄粉旅遊專(zhuan) 線、螺螄粉小鎮等各類文旅衍生配套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

  從(cong) 一粒米到一把螺,“小米粉”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大民生”緊密相連。在柳州市魚峰區白沙鎮王眉村,脫貧戶覃保林從(cong) 稻田裏抓起一把螺算起“致富賬”:他流轉300多畝(mu) 田進行標準化稻螺種養(yang) ,400多畝(mu) 地種植豆角、辣椒等,通過為(wei) 螺螄粉產(chan) 業(ye) 配套,年收入數十萬(wan) 元。

  “柳州螺螄粉產(chan) 業(ye) 帶動本地30多萬(wan) 人就業(ye) ,其中農(nong) 村人口20多萬(wan) 人,脫貧戶達5500多戶2.8萬(wan) 餘(yu) 人。”柳州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明雙喜說,目前柳州建成螺螄粉原材料基地55.2萬(wan) 畝(mu) ,螺螄粉原材料生產(chan) 示範基地12家。

  瞄準更大海外市場的“國際範”

  “出圈”的柳州螺螄粉不僅(jin) 行銷全國,也逐步走俏海外市場。柳州市商務部門統計顯示,柳州螺螄粉已遠銷全球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2021年實現出口額824萬(wan) 美元,同比增長89.86%。今年3月廣西定下新目標:2025年出口總額達到1億(yi) 元人民幣以上。

  走進廣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的直播室,“00後”柳州姑娘梁社月正在和網民進行直播互動。就讀國際商務專(zhuan) 業(ye) 的她畢業(ye) 後選定了螺螄粉行業(ye) ,“通過網絡直播,讓更多人了解家鄉(xiang) 美食以及美食背後的文化,感覺很有意義(yi) 。”

  “螺螄粉的海外市場還是一片藍海。”廣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電商部總監趙衝(chong) 說,公司電商部門現有44名員工,平均年齡約25歲。今年公司計劃入駐更多跨境電商平台,開展海外直播帶貨業(ye) 務。

  加入海外帶貨的不僅(jin) 有中國青年,還有很多外籍人士。近些年的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上,螺螄粉成為(wei) 展會(hui) “爆款”產(chan) 品之一。在各類短視頻平台上,外國“網紅”聚焦柳州螺螄粉的鏡頭日趨多見。在柳州城市職業(ye) 學院,喜歡上螺螄粉的印度尼西亞(ya) 籍留學生何明祥還參與(yu) 到東(dong) 南亞(ya) 口味螺螄粉的研發工作中。

  柳州民營企業(ye) 在螺螄粉國際化道路上也不斷發力。“公司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市場偏好,有針對性地改造生產(chan) 線、供應鏈以及研發策略,目前公司海外市場份額占比近50%,與(yu) 全球180多家大型商超達成合作。”姚漢霖說。

  柳州螺螄粉揚帆出海,這個(ge) 中國特色食品漸受追捧。今年1至2月,柳州海關(guan) 完成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出口申報前監管41批次,貨值161.1萬(wan) 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1倍和4.6倍。今年3月,廣西印發《擴大柳州螺螄粉出口工作方案》,進一步出台細則推動柳州螺螄粉產(chan) 業(ye) 邁向高端化、國際化。

  “以工業(ye) 化思維發展壯大的柳州螺螄粉產(chan) 業(ye) ,是柳州最具潛力、最有前景、最聚人氣的特色產(chan) 業(ye) ,未來我們(men) 將進一步深化產(chan)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力爭(zheng) 到2025年底實現柳州螺螄粉全產(chan) 業(ye) 鏈銷售收入900億(yi) 元,持續擦亮這張特色名片。”柳州市委書(shu) 記吳煒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