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這裏,感受植物的奇妙

發布時間:2022-05-05 10: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陳雨(國家植物園工作人員)

  4月18日,國家植物園正式掛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ye) 再次邁出新步伐。從(cong) 國家植物園的功能定位來看,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兼具科學傳(chuan) 播、園林園藝展示和生態休閑都是國家植物園應當具備的功能。如何綜合展現這些功能,讓人民群眾(zhong) 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也是國家植物園一項重要工作。

  1989年4月15日至5月5日,第一屆北京桃花節在北京市植物園舉(ju) 辦,當時僅(jin) 有6個(ge) 品種的桃花展出,桃花節也是當時園裏全年唯一的花展。時至今日,在桃花節上,遊客可以欣賞到數千個(ge) 品種的各色春花,僅(jin) 桃花就達到70多個(ge) 品種,園裏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桃花品種“品虹”“品霞”更是深受廣大市民遊客喜愛。海棠園、丁香園、牡丹園、鬱金香展區等植物專(zhuan) 類展區中,豐(feng) 富多樣的植物品種,繽紛多彩的自然景觀,讓遊客暢遊在花的海洋。除了桃花節,牡丹文化節、月季文化節、荷花展、夏日花卉展、菊花文化節、蘭(lan) 花展等讓市民遊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不同的花,每年約有400萬(wan) 遊客來賞花。

  穿插於(yu) 主題花展中的特色植物展覽,在對遊客進行植物科普宣傳(chuan) 的同時,也展現了國家植物園的植物遷地保護和科學研究功能,特別是一些珍稀植物讓大家見識到植物的奇妙世界。2011年5月,在北京市植物園的展覽溫室內(nei) ,被譽為(wei) 世界溫室三大旗艦植物之一的巨魔芋首次在國內(nei) 開花。2013年,同樣是在北京市植物園的熱帶展覽溫室內(nei) ,一株巨魔芋同時開放3朵花,如此奇景在世界範圍內(nei) 均屬罕見。自1878年在印度尼西亞(ya) 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中被發現以來,巨魔芋在全世界的開花記錄僅(jin) 有100多次,每次開花不超過48小時。巨魔芋開花時,會(hui) 釋放自己合成的主要成分為(wei) 碳氫化合物及硫化物等一百多種化學物質的氣體(ti) ,散發一股腐肉的氣味,同時巨大的佛焰苞變成深紫色模擬腐肉的樣子,所以有人稱它為(wei) “食人花”。巨魔芋開花時會(hui) 放熱,花序溫度可達40攝氏度,是自然界唯一產(chan) 生熱對流的植物。截至目前,巨魔芋僅(jin) 在國內(nei) 開過4次花,3次都是在北京市植物園。不僅(jin) 是巨魔芋,千歲蘭(lan) 、紅豆樹、灰幹蘇鐵、杏黃兜蘭(lan) 等近千種國內(nei) 外珍稀植物都曾在國家植物園展出。通過珍稀瀕危植物展示,國家植物園向廣大遊客傳(chuan) 遞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

  巧妙的景觀布置讓遊客更加親(qin) 近自然。如今,國家植物園北園有一處久負盛名的自然景區——櫻桃溝。景區內(nei) 樹木蔥鬱,流水潺潺,市級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一二·九運動紀念地就坐落於(yu) 此。人們(men) 口中,這裏還有另一個(ge) 名字“人間仙境”。盛夏時節,人們(men) 漫步在木質棧道上,穿行於(yu) 高大的水杉林間,身邊不時騰起陣陣水霧,猶如仙境一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猶如人間仙境的景色其實是為(wei) 了周邊的水杉而建。水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北京市植物園在20世紀70年代引種了180株水杉種植在櫻桃溝景區。景區獨特的小氣候,使這批水杉成為(wei) 北京地區生長狀態最好的水杉。近年來,為(wei) 增加空氣濕度,讓這片水杉更茁壯地成長,植物園增加噴霧係統,並在設計時考慮遊客需求,將植物保護與(yu) 遊客遊覽結合,讓人們(men) 在櫻桃溝可以更加親(qin) 近自然、感受自然。

  國家植物園北園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針對不同年齡段公眾(zhong) 開展了一係列自然教育活動,建立了具有植物園特色的TPE科普教育模式,通過理論、探索、情感串聯,引導公眾(zhong) 以科學為(wei) 基礎,關(guan) 注生物多樣性保護。其中,“專(zhuan) 家帶您識花草免費講解”充分結合植物園特長,提高了植物學知識傳(chuan) 播的嚴(yan) 謹度和科學性;“自然享樂(le) ”探索活動及“生態課堂”等互動、趣味性強的活動則專(zhuan) 門為(wei) 青少年所設計。此外,國家植物園北園還以“課堂+手工製作+戶外探索1+1+1”的形式,打造“夜探植物園”“植物手工坊”等係列課程;通過科普牌示、科普視頻、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形式開展多種多樣的線上線下科普教育,較為(wei) 全麵地建成了以植物為(wei) 核心,生物多樣性保護為(wei) 重點,惠及不同年齡段科普活動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