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正青春】“刀客吳”:做人民的好醫生
【奮鬥者正青春】
原標題:十餘(yu) 年來,吳南及其團隊致力於(yu) 讓脊柱畸形患者“昂首挺胸”(引題)
“刀客吳”:做人民的好醫生(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鄧崎凡
開欄的話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本報從(cong) 今天起開設“奮鬥者·正青春”專(zhuan) 欄,聚焦青年群體(ti) 和奮鬥精神,報道各行各業(ye) 傑出青年典型和奮鬥事跡,展示其堅守崗位的品格擔當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激勵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發展信心,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偉(wei) 大時代的青春華章。
吳南有一個(ge) 很酷的網名“刀客吳”,他的“武器”是手術刀,他的“敵人”則是人體(ti) 的脊柱畸形。
“刀客”既是他對專(zhuan) 業(ye) 特征的概括,也是他職業(ye) 英文名doctor的音譯。這位1986年出生的骨科大夫雖然不是武俠(xia) 迷,但他覺得自己治病救人的職業(ye) 和行俠(xia) 仗義(yi) 的俠(xia) 客有相同之處。
吳南是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青年工作部部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脊柱畸形大數據研究與(yu) 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他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首屆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中華醫學科技獎青年獎等獎項。今年,他又獲得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10餘(yu) 年來,吳南深耕脊柱矯形手術,手術時長超1萬(wan) 小時。在北京協和醫院骨科邱貴興(xing) 院士及仉建國主任的帶領下,吳南及其團隊致力於(yu) 讓脊柱畸形患者“昂首挺胸”。他還和團隊共同構建起世界最大的脊柱畸形遺傳(chuan) 研究體(ti) 係,實現了我國骨科學者在這一領域零的突破。
“把每一名患者看作至親(qin) 至愛的人”
吳南是山東(dong) 煙台人,2004年,他考入了山東(dong) 大學七年製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6年後,他轉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八年製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師從(cong) 我國著名骨科專(zhuan) 家邱貴興(xing) 院士。
協和八年製每年招生名額不超過90人,當年全國和吳南一起通過考試轉入協和的隻有10人。
在協和,邱貴興(xing) 、仉建國、吳誌宏……這些在骨科尤其是脊柱畸形領域鼎鼎大名的專(zhuan) 家,成為(wei) 吳南每天學習(xi) 工作中近距離接觸到的人。他不僅(jin) 被他們(men) 精湛的醫術折服,更被他們(men) 高尚的品德感染。
“早些年,實驗室的條件並不好,設在地下室,他們(men) 在繁忙的臨(lin) 床之餘(yu) ,堅持開展研究,毫無怨言,靠的就是他們(men) 身上的那種情懷。”吳南說,“也正是他們(men) 身上那種為(wei) 國為(wei) 民情懷,謙卑的職業(ye) 態度,在耳濡目染中,我更堅定決(jue) 心要當好一名醫生。”
在協和熏陶下,“把每一名患者看作至親(qin) 至愛的人”成為(wei) 吳南的從(cong) 醫準則。麵對脊柱畸形領域世界性難題,他致力於(yu) 做人民的好醫生,在醫院和科室支持下,他還成功開設我國首個(ge) 骨骼畸形遺傳(chuan) 門診。
“在豆腐塊裏敲敲打打”
吳南專(zhuan) 攻的脊柱畸形是高致畸致殘性疾病。在我國,脊柱畸形患者超過4000萬(wan) ,脊柱畸形手術因“耗時極長、精度極細、難度極高、風險極大”,被譽為(wei) 脊柱手術皇冠上的明珠。
“脊柱的骨骼包裹著脊髓,脊柱畸形手術既要保證不破壞骨髓,又要對堅硬的脊柱進行矯形,有時候甚至要切除部分脊柱,就好比是在豆腐塊裏敲敲打打。”吳南說。
“功夫在平時,之前已經參與(yu) 過很多台手術,老師的一招一式都印在了自己的腦子裏,可是到了自己主刀的時候,還是發現理論和實踐的區別。臨(lin) 床醫學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吳南說,在科室主任仉建國教授的帶領下,他和團隊成員長年站在“刀尖”上挑戰,在毫厘中求精準,在極限中求突破。現在,吳南的手術時長已經超過了1萬(wan) 小時。
一台脊柱畸形手術一般要四五個(ge) 小時。吳南做過時間最長的一次手術,耗時14個(ge) 小時,他像“釘子”一樣釘在手術台旁,直到為(wei) 患者縫好最後一針。手術後,吳南已雙腿僵直,無法走動。
現在,吳南每周至少有兩(liang) 天要做臨(lin) 床手術,雖然很辛苦,但每當親(qin) 眼看到患者從(cong) 初見時的佝僂(lou) 蹣跚、自卑敏感,到術後的站姿筆直、自信開朗,他都感到深深的滿足,更能深刻感受到“挺起脊梁”這句話的分量。
矢誌科研,構建“中國模型”
今年4月1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中國醫學發展大會(hui) 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4項醫學成果入選,其中包括吳南參與(yu) 的“脊柱畸形的分子遺傳(chuan) 學研究及臨(lin) 床應用”。
對於(yu) 成千上萬(wan) 的脊柱畸形患者而言,早診斷、早幹預意義(yi) 重大。然而,此前對於(yu) 脊柱畸形的病因學診斷在國際尚屬空白。“如果能找到致病的基因,進行早期幹預,患者可能不需要走到做大手術那一步。”吳南說。
2010年,在邱貴興(xing) 院士帶領下,吳南踏上了與(yu) 脊柱畸形致病基因“死磕”的征程。
經過堅持不懈的探索,協和骨科聯合複旦大學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先天性脊柱側(ce) 凸迄今為(wei) 止最重要的遺傳(chuan) 致病因素,並發表在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lan) 醫學雜誌》上。
“這是我國骨科領域唯一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lan) 醫學雜誌》上的原創性論文。此後,我們(men) 的成果不斷被美、法、日等國的同行在實踐中驗證其普適性。”吳南介紹,團隊構建我國首個(ge) 國際領先的骨骼畸形遺傳(chuan) 研究體(ti) 係,並基於(yu) 此揭示了TBX6變異是先天性脊柱側(ce) 凸(CS)最重要的遺傳(chuan) 學病因,首次定義(yi) 了一種全新的CS疾病亞(ya) 型——TACS,獲得世界廣泛認可,被稱為(wei) “中國模型”。
現在,團隊研究成果在國內(nei) 10餘(yu) 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推廣應用,已累計應用於(yu) 2000多例脊柱畸形患者。而隨著國內(nei) 首個(ge) 骨骼畸形遺傳(chuan) 谘詢門診成功落地,脊柱畸形的分子遺傳(chuan) 學研究已經步入臨(lin) 床應用。
“未來的路還很長。”吳南說,作為(wei) 一名年輕的奮鬥者,能夠把自己的職業(ye) 、個(ge) 人的理想與(yu) 國家和時代的發展結合起來,是一件幸福而榮幸的事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