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職業職稱評審助推新產業和人才發展

發布時間:2022-05-05 10:2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5月4日電(記者邵魯文、吳書(shu) 光)最近,41歲的青島海爾工業(ye) 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標準總監任濤林迎來一件喜事——獲評工業(ye) 互聯網工程技術正高級工程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任濤林看來,開展工業(ye) 互聯網職稱評審,貼合人才成長需求,有利於(yu) 推動新產(chan) 業(ye) 發展。

  “新職業(ye) 職稱評審,不僅(jin) 是取得了一個(ge) 職稱,更多的是獲得了各種政策支持和參與(yu) 各類培訓的機會(hui) ,能夠更好地在工業(ye) 互聯網領域‘施展拳腳’。” 任濤林說。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創新,以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代表的“四新”經濟蓬勃興(xing) 起。不過,新興(xing) 職業(ye) 沒有納入職稱評價(jia) 體(ti) 係,從(cong) 業(ye) 人員普遍麵臨(lin) 申報無門的窘境。2016年實施的《關(guan) 於(yu) 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探索在新興(xing) 職業(ye) 領域增設職稱係列,給廣大新興(xing) 領域人才打開了職稱的大門。

  近年來,中國多個(ge) 省份打破職稱評定壁壘,在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快遞工程、技術經紀等領域推出一批職稱。例如,吉林省在新職業(ye) (新業(ye) 態)職稱評審中,增設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網絡營銷等12個(ge) 新專(zhuan) 業(ye) ;北京市推出科學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職稱;上海市推出快遞工程技術職稱;山東(dong) 推出物聯網工程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技術職稱等……

  山東(dong) 龍立電子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高端電連接器的研發與(yu) 生產(chan) 。去年,包括企業(ye) 創始人高文彬在內(nei) 的8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獲評智能製造工程師職稱。

  “新職業(ye) 的職稱設置針對性很強,為(wei) 長期在一線鑽研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拓寬了職稱晉升通道。”高文彬說,開展這類職稱評審有利於(yu) 為(wei) 企業(ye) 培育和集聚一批智能製造領域高端人才。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才理論與(yu) 技術研究室主任孫銳說,設置新職業(ye) 職稱,拓展了大量新興(xing) 行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的發展通道。

  記者注意到,在職稱評定的規則製定上,各地堅持“破四唯”與(yu) “立新標”相結合,讓職稱評定貼近產(chan) 業(ye) 、貼近實踐。

  獲評快遞工程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滕州申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文宏告訴記者,她本以為(wei) 自己不符合傳(chuan) 統評職稱所需要的學曆、論文等硬條件,一度不敢報名;但申報後發現,職稱評審更注重“實績”導向,讓能力、業(ye) 績“說了算”。

  “在新產(chan) 業(ye) 職稱評審中,打破唯學曆、唯論文,結合人才成長規律和對行業(ye) 的貢獻,分行業(ye) 製定評價(jia) 標準。”山東(dong)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副廳長周春豔說,山東(dong) 還積極邀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各方參與(yu) ,在以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為(wei) 主製定職稱評價(jia) 標準的基礎上,大力支持企業(ye) 以及行業(ye) 協會(hui) 學會(hui) 參與(yu) 標準製定。

  四川省在推出中國首批工程技術係列網信專(zhuan) 業(ye) 職稱後,同樣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傾(qing) 向,增加項目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等評價(jia) 指標,將技術報告、課題研究報告、課題驗收報告、標準規程製定、獲獎情況、應用決(jue) 策等納入代表性成果,體(ti) 現重業(ye) 績、重實踐、重社會(hui) 評價(jia) 的特點。

  為(wei) 避免職稱評審從(cong) 初級到高級“一步步爬台階”,多地還建立職稱評審“直通車”,明確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山東(dong) 等省份還支持新產(chan) 業(ye) 中的高級職稱人才申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等各類人才工程,鼓勵參加青年國際人才培養(yang) 計劃或者企業(ye) 高級管理人才培養(yang) 計劃,給予財政資助,為(wei) 新產(chan) 業(ye) 人才就業(ye) 創業(ye) 提供全方位保障。

  去年,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工程師朱有欣獲評碳纖維複合材料工程的高級工程師,申報科研項目不用再使用工程技術的職稱證書(shu) ,申報過程更加順暢。

  “我和同事都很高興(xing) ,擁有自己從(cong) 事行業(ye) 的職稱證書(shu) ,在申請與(yu) 碳纖維相關(guan) 的科研項目上,更有說服力了。”朱有欣說。

  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yu) 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說,在創新創業(ye) 浪潮中,及時設置和評選新職稱,必將激發人才集聚發展的源源動力。同時應建立職稱動態調整機製,讓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人才得到科學的評價(jia) 、引導和激勵,為(wei) 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保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