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封控的焦慮中 守護好“心理綠碼”

發布時間:2022-05-12 14: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段時間,由於(yu) 抗疫需要,不少小區、街道甚至城市遭遇了封控。封控的時間一久,不少人就產(chan) 生了心理問題。畢竟人是群居動物,偶爾獨處可視為(wei) 一種“放空”,但長期封控卻可能帶來緊張、焦慮、孤獨、恐懼等一係列負麵情緒。誰都不希望被封控、被隔離,但特殊時期,萬(wan) 一遭遇這種情況,還是得“苦中作樂(le) ”,做好心理建設,避免出現“心理紅碼”。

  好在,現在有互聯網,沒事跟家人通個(ge) 視頻,或者在各種群裏和人聊聊天,多少也能排解一些孤獨感。隻是這種線上“社交”也要適度,避免因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帶來負麵情緒。同時在網絡“社交”之外,給自己找點事來做,這樣多少可以分散、轉移注意力。

  前陣子,我有幾個(ge) 朋友被隔離,其中有人熱衷健身,就天天在房間做深蹲、平板支撐等室內(nei) 項目,並將健身過程拍成視頻,傳(chuan) 到網上,活脫脫一個(ge) “女版劉畊宏”。兩(liang) 周之後,不僅(jin) 身體(ti) 沒一點問題,還學會(hui) 了視頻剪輯。還有一位插畫師朋友,更是在隔離期間創作了好幾幅畫作。

  除此以外,認真工作也是分散注意力、排解心理焦慮的一種辦法。如今,在線辦公係統已經非常發達,在單位和居家或者在隔離點辦公,區別還真不大。事實上,人一旦有事做,忙碌起來,會(hui) 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像我自己,從(cong) 4月23日居住地遭遇封控開始,已有近20天沒邁出小區大門了。一周前小區解封,我發現自己依然忙於(yu) 工作,根本沒空出門溜達。

  當然,每個(ge) 人的情況不同,不是所有人都通過各種方式緩解焦慮。如果恐懼、無助、無望、空虛、遲鈍與(yu) 麻木等狀況持續一段時間,始終難以排解,就應該及時撥打心理谘詢熱線,尋求專(zhuan) 業(ye) 心理醫生的幫助。

  受傳(chuan) 統觀念影響,中國人對精神類疾病不太重視,也很忌諱看心理醫生。然而,現代社會(hui) 節奏那麽(me) 快,壓力那麽(me) 大,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諱疾忌醫,隻會(hui) 加劇病症。特別是在抗疫特殊時期,由於(yu) 長時間封控,無論是被隔離對象,還是防疫工作人員,精神壓力都很大。這就更需要做好心理防護工作,盡量避免心理上的“次生傷(shang) 害”。

  對此,我建議各地政府還要注重民眾(zhong) 的心理防疫問題,盡可能為(wei) 封控小區配備專(zhuan) 業(ye) 的心理醫生,對小區居民和防疫人員進行及時、必要的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將抗疫工作進行到底。(塗格)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