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足 潛力大 快遞業一季度總體運行平穩
原標題:快遞業(ye) 一季度總體(ti) 運行平穩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2022年郵政行業(ye) 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一季度,郵政行業(ye) 業(ye) 務總量和業(ye) 務收入分別完成3354.3億(yi) 元和3268.8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0.0%。其中,快遞服務企業(ye) 業(ye) 務量累計完成242.3億(yi) 件,同比增長10.5%;業(ye) 務收入累計完成2392.8億(yi) 元,同比增長6.9%。
“一季度,郵政行業(ye)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行業(ye) 發展,行業(ye) 經濟運行總體(ti) 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業(ye) 務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嶽含分析,1月至2月,行業(ye) 整體(ti) 保持穩健增長勢頭,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速,總體(ti) 運行平穩。
從(cong) 業(ye) 務類型看,一季度同城業(ye) 務量累計完成29.2億(yi) 件,同比增長5.6%;異地業(ye) 務量累計完成208.8億(yi) 件,同比增長12.0%;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遞業(ye) 務量的比重下降0.6個(ge) 百分點,而異地快遞業(ye) 務量的比重上升1.2個(ge) 百分點,成為(wei) 穩定業(ye) 務增長的重要支撐。
從(cong) 地區結構看,一季度,東(dong) 、中、西部地區快遞業(ye) 務量比重分別為(wei) 77.5%、15.2%和7.3%,業(ye) 務收入比重分別為(wei) 77.3%、13.4%和9.3%。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東(dong) 部地區快遞業(ye) 務量比重下降0.7個(ge) 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ye) 務量比重上升0.9個(ge) 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ye) 務量比重下降0.2個(ge) 百分點。
值得關(guan) 注的是,今年2月底以來,我國疫情呈現點多、麵廣、頻發的特點,郵政快遞業(ye) 正常運行經受嚴(yan) 峻考驗,部分環節出現堵點,行業(ye) 麵臨(lin) 巨大下行壓力。疫情發生地區行業(ye) 生產(chan) 作業(ye) 場所封停、從(cong) 業(ye) 人員隔離、郵件快件積壓,服務網絡一度運行不暢。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介紹,相較於(yu) 正常狀態,全國快件攬收量和投遞量均出現下降。3月上旬,全行業(ye) 日均業(ye) 務量3.36億(yi) 件,3月中旬以來,日均業(ye) 務量出現下滑。以4月18日為(wei) 例,全網攬收的業(ye) 務量為(wei) 2.61億(yi) 件,較去年同期下降6.8%。部分省際、市際快遞網絡停運,導致上遊商家發貨慢,對用戶的網購體(ti) 驗帶來一定影響。
“為(wei) 打通運行堵點,保障行業(ye) 暢通,促進上下遊穩定,國家郵政局多次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對主要企業(ye) 進行調度,統籌做好行業(ye) 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邊作棟說,一方麵,充分發揮行業(ye) 暢通產(chan) 業(ye) 鏈、服務上下遊的功能作用,保障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正常運遞,保障郵政特殊服務的暢通穩定;另一方麵,指導企業(ye) 科學調配人力、運力和場地等各方資源,加強重點地區服務保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全力以赴保障重點物資和人民群眾(zhong) 基本生活物資運遞,切實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運行。
目前,江蘇、山東(dong) 、河北等地的攬收量和投遞量均有明顯上漲。全國停運分撥中心和郵件快件積壓數均大幅下降,各地累計辦理郵政快遞車輛通行證已超15.3萬(wan) 張。在吉林長春,自4月24日起,主要品牌快遞分撥中心陸續複工,中國郵政、順豐(feng) 網點基本實現全部複工,“三通一達”、極兔等正逐步恢複運營。
眼下,隨著各地應季水果陸續上市,在生鮮電商、網絡直播、原產(chan) 地直銷等模式推動下,快遞業(ye) 務發展動能進一步釋放,行業(ye) 運行呈現逐步恢複態勢,攬投量均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6日,全行業(ye) 郵快件攬收量達3.16億(yi) 件,較前一日上升2.9%;投遞量達3.02億(yi) 件,較前一日上升0.3%。
王嶽含表示,盡管行業(ye) 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郵政快遞業(ye) 發展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仍較為(wei) 明顯,推動行業(ye) 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仍有很多有利條件。在“兩(liang) 進一出”工程的深入推動下,行業(ye) 將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創造更大增量空間。(吉蕾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