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城市調整樓市政策,房地產市場走勢如何看?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諸多城市調整樓市政策,房地產(chan) 市場走勢如何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鈞天、王優(you) 玲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15日發布通知,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今年以來,降首付、降稅費、調整限購範圍、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全國已有諸多城市調整樓市調控政策,著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地發布樓市調控政策
4月以來,多地發布樓市調控政策。其中有鄭州、蘭(lan) 州、福州、長沙、南京、蘇州等大中城市,也包含諸多三四線城市。其調控舉(ju) 措主要以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wei) 著力點,提振住房消費。
——降低購房首付比例。當前,購房者因購房門檻、自身收入水平等多方麵因素,大多處於(yu) 觀望狀態。多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置業(ye) 門檻。
貴州貴陽、江蘇連雲(yun) 港、河北廊坊等地近期發布通知,實行購買(mai) 首套房首付比例20%的政策。江蘇徐州近日發文,鼓勵金融機構對無房無貸的首次購房及有房無貸的二套住房降低首付比例。
——加大公積金購房支持力度。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今年已有超過30個(ge) 城市調整公積金政策。四川瀘州、江蘇揚州、鹽城等城市發布政策,將首套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升至60萬(wan) 元,河南南陽等城市則提高到80萬(wan) 元。江蘇鎮江、寧夏銀川等城市還降低了再度使用公積金貸款的改善性購房群體(ti) 的首付比例。
——下調房貸利率。央行和銀保監會(hui) 調低了首套房利率下限,進一步降低置業(ye) 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多地調整了首套房貸利率的認定標準,采取了“認貸不認房”的政策,即對於(yu) 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房貸認定為(wei) 首套房。江蘇徐州、連雲(yun) 港等多地還發文鼓勵銀行加大二手房交易貸款支持力度、縮短審批放貸周期等。
——降稅費,發放購房補貼。部分地方對增值稅、契稅等稅費進行優(you) 惠,有些地方政府直接發放購房補貼,以提振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有些地方還調整限購範圍、縮短限售期限等。
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cong) 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chan) 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you) 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chan) 市場運行雖總體(ti) 平穩,但受疫情反彈、個(ge) 別頭部房企債(zhai) 務違約風險暴露、個(ge) 人收入預期下降等因素影響,房地產(chan) 市場預期轉弱,商品住宅銷售下行壓力有所增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4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39768萬(wan) 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yi) 元,下降29.5%。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從(cong) 房價(jia) 同比變動情況來看,房價(jia) 下跌的城市數量有增加的趨勢,購房者信心尚待恢複。
易居企業(ye) 集團CEO丁祖昱表示,當前市場成交量仍處於(yu) 低穀,各地需要因城施策,在調控的精準性上下功夫。
新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表明,4月住戶貸款減少2170億(yi) 元。其中,住房貸款減少605億(yi) 元。
一家品牌房企營銷負責人分析認為(wei) ,多地從(cong) 降首付、降利率、擴大公積金使用範圍等措施入手,有利於(yu) 滿足剛需和改善性購房者的真實、合理購房需求。
家在江蘇南通、常年在青島做生意的張先生表示,由於(yu) 無法將戶籍遷至青島,常年往返於(yu) 兩(liang) 地的他不得不租房解決(jue) 居住問題。“希望能在青島買(mai) 一套房,但由於(yu) 非戶籍人口購房政策門檻較高,實行五年限售政策,市場上二手房的選擇不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琳認為(wei) ,各地在守好風險底線的同時,對之前的收縮性調控政策進行適度調整,以更好地支持首套剛性購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鼓勵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ti) 進行住房消費。
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樓市平穩健康發展
當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是社會(hui) 共識。這個(ge) 定位沒有動搖,力度沒有放鬆。各地因城施策不能脫離這個(ge) 定位和方向,關(guan) 鍵是要繼續實施好房地產(chan) 長效機製,增強精準性協調性。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購房成本不低、貸款周期較長等原因之外,購房者短期內(nei) 不願出手的原因還在於(yu) 對樓盤爛尾風險的擔憂。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樓市僵局的“破局點”在於(yu) 激發潛在需求,從(cong) 而盤活存量房源,激活房地產(chan) 資產(chan) 的流動性,確保政策能及時落地。
“有活水了,客戶就會(hui) 逐漸回來。”北京鏈家一家門店負責人說,隨著房地產(chan) 市場信貸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購房者信心有所提振。
相關(guan)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監管部門應對房地產(chan) 企業(ye) 實施分類管控,因企施策,對可實現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房企,給予必要的紓困保護;對管理不善、盲目擴張的高杠杆、高負債(zhai) 、易引發社會(hui) 風險的企業(ye) 從(cong) 嚴(yan) 監管,防止項目出現“爛尾”,最大限度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