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推動個人養老金可持續發展
作者:丁立江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hui) ,麵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建立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補充養(yang) 老製度勢在必行。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一重磅文件的落地,為(wei) 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建設,促進養(yang) 老保險事業(ye) 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yang) 老保險需要指明了方向。從(cong) 推動養(yang) 老事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來看,應充分發揮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的養(yang) 老補充、稅收優(you) 惠激勵、多元投資理財等功能,循序漸進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可持續發展,進而全麵提高老年人自我保障意識,穩步增加老年人養(yang) 老保障收入,持續提升老年人養(yang) 老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拓寬個(ge) 人養(yang) 老金參加範圍,助推養(yang) 老體(ti) 係更加完善。養(yang) 老是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問題。《意見》的出台,既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養(yang) 老保險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ju) 措。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養(yang) 老保險、企業(ye) (職業(ye) )年金、個(ge) 人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的“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據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統計,截至2022年3月底,我國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3億(yi) 人,參加企業(ye) (職業(ye) )年金的職工有7200萬(wan) 人,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作為(wei) “第一支柱”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具有廣覆蓋、低水平、保基本的特點,保障水平有待提升;依據《企業(ye) 年金辦法》和《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職業(ye) 年金辦法》而確立的企業(ye) 年金和職業(ye) 年金,作為(wei) “第二支柱”的補充養(yang) 老作用正逐步顯現。但受限於(yu)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企業(ye) 運營的經濟負擔與(yu) 成本問題,不少中小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建立企業(ye) (職業(ye) )年金製度的積極性普遍不高;以稅延型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等為(wei) 主的“第三支柱”,因激勵不足,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度比較低,發展尚不成熟。基於(yu) 上述問題,《意見》規定“參加範圍為(wei) 在中國境內(nei)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或者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勞動者”,為(wei) 參加人增加了一條補充養(yang) 老的渠道,豐(feng) 富了參加人對未來養(yang) 老保險多樣化的選擇需求。綜上,我國應以《意見》的出台為(wei) 契機,通過全麵係統打造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助推城鄉(xiang) 範圍內(nei) 符合規定要求且有能力、有意願的勞動者積極參加,進而在完善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的基礎上有效兜牢保障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養(yang) 老無虞的民生底線。
夯實個(ge) 人賬戶完全積累製,促進參與(yu) 方式靈活高效。《意見》指出,個(ge) 人養(yang) 老金實行個(ge) 人賬戶製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ge) 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通過個(ge) 人養(yang) 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建立個(ge) 人養(yang) 老金賬戶。個(ge) 人養(yang) 老金賬戶是參加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享受稅收優(you) 惠政策的基礎。由此可見,個(ge) 人養(yang) 老金在為(wei) 個(ge) 人未來養(yang) 老發揮強製儲(chu) 蓄作用的基礎上,有著明顯不同於(yu)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個(ge) 人全額積累優(you) 勢——個(ge) 人賬戶上資金不僅(jin) 可以用於(yu) 滿足參加人生前的養(yang) 老需要,而且身後還可由繼承人順位繼承。從(cong) 世界各國養(yang) 老賬戶運行實踐來看,這種明確個(ge) 人賬戶製的個(ge) 人養(yang) 老積累模式,既有利於(yu) 擴大養(yang) 老資金的規模與(yu) 養(yang) 老保障能力,又有利於(yu) 優(you) 化養(yang) 老資產(chan) 結構,還有利於(yu) 通過養(yang) 老金長期強製儲(chu) 蓄儲(chu) 備,有效消弭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儲(chu) 蓄率和投資率下降影響經濟增速的不利影響。《意見》明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上限為(wei) 12000元。這是當前基於(yu) 保持適度補充養(yang) 老水平、避免養(yang) 老金水平差距過大、銜接試點做法、體(ti) 現增量改革等方麵的綜合考量而設定的繳費上限。未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財政部等部門須根據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發展實際需要再適時調整繳費上限,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補充養(yang) 老的差異化需求。鑒於(yu) 此,我國應從(cong) 方便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實際出發,發揮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不受就業(ye) 地域、戶籍限製,跨省跨地域流動個(ge) 人權益不受影響的優(you) 勢,全麵夯實個(ge) 人賬戶完全積累製,積極促進參與(yu) 方式更加靈活高效,更好地平衡政府、市場和個(ge) 人的養(yang) 老責任,使“老有所養(yang) ”更加可靠充實。
創新投資理財多樣化選擇,落實稅收激勵全民普惠。2022年2月,中國保險資產(chan) 管理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養(yang) 老財富儲(chu) 備調查報告(2021)》顯示,約83%的受訪者選擇了基本養(yang) 老保險作為(wei) 退休後收入的主要來源,約30%受訪者選擇“第二支柱”企業(ye) (職業(ye) )年金,29%的受訪者選擇了“第三支柱”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這充分表明我國居民對“第一支柱”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預期和依賴度較高,“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發展相對滯後,迫切需要通過建立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創新投資理財多樣化選擇,落實稅收激勵全民普惠來予以科學有序的引導推動。《意見》規定,參加人可以用繳納的個(ge) 人養(yang) 老金在符合規定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依法合規委托的銷售渠道購買(mai) 金融產(chan) 品,並承擔相應的風險。為(wei) 此,在具體(ti) 實踐中,應循序漸進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可持續發展。首先,通過在製度安排上全麵細致明晰稅收激勵優(you) 惠舉(ju) 措,保障參加人可以根據個(ge) 人不同偏好,自主理性選擇銀行理財、儲(chu) 蓄存款、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ce) 重長期保值且符合規定的金融產(chan) 品,承擔與(yu) 收益相匹配的投資風險。其次,相關(guan) 監管部門要從(cong) 養(yang) 老金事業(ye) 長期健康發展大局著眼,充分發揮有為(wei) 政府與(yu) 有效市場優(you) 化組合優(you) 勢,摒棄部門利益,注重政府稅收政策與(yu) 個(ge) 人養(yang) 老賬戶等方麵的技術銜接,循序漸進地推行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確保稅收優(you) 惠切實落實到位。再次,通過定期向社會(hui) 披露相關(guan) 信息,持續完善健全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監管方案及機製,切實防範風險,確保對各類投資理財產(chan) 品的風險性進行全麵有效監管,助力個(ge) 人養(yang) 老金保值增值,在實踐中有效實現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參與(yu) 各方有章可循、製度運行可監測可檢驗的政策設計初衷。(丁立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