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青春雲遊記”落幕 青春永遠在路上

發布時間:2022-05-20 15:2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從(cong) 7時到24時,17個(ge) 小時能做什麽(me) ?有一個(ge) 答案是,旅行。更準確一些,雲(yun) 遊。5月19日,由中國青年報社推出的17個(ge) 小時大型直播——“青春雲(yun) 遊記”,在深夜24時的武漢江漢關(guan) 與(yu) 黃鶴樓的夜景慢直播中緩緩落下帷幕。

  今年春末夏初,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不能出遊,人們(men) 渴望自由與(yu) 表達。“青春雲(yun) 遊記”應運而生,我們(men) 穿越中華5000年,縱橫山川河海,過去、現在、未來,在一日之內(nei) 交匯。

  據初步統計,近300萬(wan) 人次通過多個(ge) 平台觀看這場直播。網友留言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好想出去玩”“真想出去走走”。旅遊日雲(yun) 遊直播雖落幕,但青春永遠在路上。

  “穿越”上下5000年的中國,更有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中國

  400多年前的5月19日,旅行家徐霞客在浙江寧海開啟萬(wan) 裏遐征。那天天氣很好,雲(yun) 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寧海也由此成為(wei) “中國旅遊日”的發祥地。“青春雲(yun) 遊記”,亦跟隨徐霞客的腳步,再次從(cong) 寧海出發。

  大型直播“青春雲(yun) 遊記”分為(wei) “地圖悠遊記”“一步千年夢”“中華文明之旅”“青春元宇宙”“且看山河”等10餘(yu) 個(ge) 板塊,體(ti) 現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穿插了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旅遊日”主場直播、“青耘中國”直播助農(nong) ,以及“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

  在“中華文明之旅”板塊,直播帶大家漫步5000年前的良渚、4000年前的陶寺、3000年前的三星堆、2000年前的茂陵,以及綿延千年的龍門石窟與(yu) 正定大佛寺。站在當下回望曆史,在這些文明遺跡上,我們(men) 看到今日之中國。曾主持二裏頭遺址考古的許宏帶來一堂全是“幹貨”的直播課,揭秘三星堆與(yu) 二裏頭和域外文明的關(guan) 聯。

  “穿越”的不僅(jin) 是上下5000年的中國,還有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中國,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太原晉祠、資陽安嶽石刻、徽文化發祥地黃山、陽明故裏餘(yu) 姚……在東(dong) 錢水岸體(ti) 驗湖泊休閑,在共青農(nong) 場望大國糧倉(cang) ,海南文昌的淇水灣海灘邀你一起來看火箭發射。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今天發布的《青年雲(yun) 旅遊調查報告》數據顯示,74.8%的受訪者會(hui) 選擇雲(yun) 旅遊,59.7%的受訪者表示對雲(yun) 旅遊的體(ti) 驗不錯,84.1%受訪者認為(wei) 雲(yun) 旅遊豐(feng) 富了自己的旅遊體(ti) 驗。

  有的地方也許不是人們(men) 熟知的旅行目的地,但這場直播結束後,也許會(hui) 吸引年輕人的目光。1955年,京津冀魯等四省(市)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2602名有誌青年,響應黨(dang) 中央號召,在團中央組織下,誌願奔赴北大荒墾荒,這裏由此成為(wei) 青年誌願墾荒運動的起始地。如今,共青農(nong) 場已成為(wei) 一家大型農(nong) 業(ye) 企業(ye) 。不變的是,這裏依然是大國糧倉(cang) ,依然是青年築夢的地方。

  年輕人會(hui) 玩,時空穿梭上天下海還要探索“元宇宙”

  一座“小劇場”貫穿整場“青春雲(yun) 遊記”:一個(ge) 古代女孩與(yu) 一個(ge) 現代女孩,相隔遙遠的時空,卻都是旅行愛好者。有一天,她們(men) 做了一個(ge) 夢,夢中收到一封神秘來信,信中寫(xie) 著一個(ge) 問題——“何為(wei) 人間至美旅行地”。於(yu) 是,她們(men) 攜手同遊,打開傳(chuan) 統、現在、未來3扇時間之門,共赴一場奇幻之旅。

  兩(liang) 個(ge) 女孩的扮演者是中國青年報社兩(liang) 名90後記者,也是這場直播的主持人。為(wei) 了演好“小劇場”中的古代女孩,她們(men) 在拍攝時不斷被提醒,“步子別邁太大、說話要含蓄”;而穿上古裝、戴上假發,她們(men) 發現,在古代做個(ge) 溫婉的美少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er) 。“如果真是在古代,一個(ge) 女孩是很難有機會(hui) 獨自出來旅行的。但是在今天,年輕人無論男女都有更多可能去探索外麵的世界,豐(feng) 富自己的視野與(yu) 心靈”。

  穿越時空,暫時隻能在“小劇場”實現,但上天入海,已然成為(wei) 現實。“青春雲(yun) 遊記”中帶來的兩(liang) 堂直播課程——《不止仰望!太空,我們(men) 來了!》《硬核青年帶你探秘深海“元宇宙”》,生動鮮活而又深度地展示了青年科學家、藝術家等一批強國青年,在文化強國、科技強國之路上的不懈奮鬥追求。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虛擬現實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郭瑽,曾主持設計包括“奮鬥者”號與(yu) “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探索一號”與(yu) “探索二號”深遠海科考船在內(nei) 的多個(ge) 國之重器的外觀塗裝。這一次,他講的是深海的“元宇宙”。

  奮鬥者,正青春。在回顧百年青運史的直播環節,觀眾(zhong) 重走廣州、上海、北京、武漢等地,在井岡(gang) 山“遇”到紅軍(jun) ,在安慶“遇”到陳延年和陳喬(qiao) 年……一場來自北京世園公園的連線,讓網友在線聊家鄉(xiang) ;打卡青年小店、唱響青春歌曲,走進“溫暖一平方”……直播處處體(ti) 現著青年積極進取、蓬勃奮鬥的身影。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溫暖的BaoBao講好青年文化IP故事——基層共青團文化創意征集展示活動”,也在直播中呈現了一場文創秀,沉浸式帶入元宇宙和區塊鏈等青年關(guan) 心的領域和時尚風潮、多元場景。

  眾(zhong) 所周知,旅行中的“買(mai) 買(mai) 買(mai) ”也是重要環節。但“青春雲(yun) 遊記”不賣,隻送!大直播設置了抽獎環節,獎品豐(feng) 富且頗具地方特色,有棲霞蘋果、客家牛肉、家鄉(xiang) 味道臘肉、老樹龍井茶……旅行嘛,逛吃逛吃很重要;有《中國青年報》溫暖的baobao主題文創產(chan) 品——“青年時記”記錄套裝、立體(ti) 筆記本;還有北京歡樂(le) 穀門票、“頂流”冰墩墩,都在直播中陸續送出。

  通暢無阻的不僅(jin) 是旅程,更是一顆顆年輕的心

  你知道今年的“一帶一路”年度漢字嗎?答案在本次大直播中揭曉。在全國網友的期待中,“通”字脫穎而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天樹解讀說,通者,達也,本義(yi) 為(wei) 通達、無障礙,引申為(wei) 到達目的地、互相連接無阻斷。“通”,體(ti) 現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核,傳(chuan) 承了“絲(si) 路精神”。

  也許不是巧合,“通”字與(yu) “青春雲(yun) 遊記”的精神不謀而合。借助“雲(yun) ”技術,年輕人足不出戶便可享萬(wan) 裏之行,暢通無阻的不僅(jin) 是旅程,也是一顆顆年輕的心。

  “青春雲(yun) 遊記”還涵括了2022年第一期共青團“青耘中國”直播助農(nong) 活動。“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張文良、邱瑞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榮譽獲得者代表李雅森,“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萬(wan) 雅文、樊江,以及文藝工作者高亞(ya) 麟、許文廣、焉栩嘉等人紛紛錄製視頻,為(wei) 各自家鄉(xiang) 的美味代言。

  在直播中,主持人與(yu) 中青校媒聯盟的同學實時互動,大家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有人背著尤克裏裏去旅行,還有人獨自乘綠皮火車出行。這就是青春的樣子。盡管旅途可能並不舒服,但一定是追逐著自由的方向,不留遺憾。

  直播中的一個(ge) 互動問題是:“在旅行中曾被哪一個(ge) 地方的文化和曆史所震撼?”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同學的答案不是遠方,而是家鄉(xiang) 。有人說,當我們(men) 走過了很多的地方,回望家鄉(xiang) ,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家鄉(xiang) 的獨特魅力。從(cong) 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走過千山萬(wan) 水,不忘家鄉(xiang) 的青山綠水。

  2006年,中國青年報社啟動首屆“中國青年喜愛的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以青年視角為(wei) 旅遊產(chan) 業(ye) 大發展助力。

  2008年以來,中國青年報社和中青校媒深度參與(yu) 並見證了將5月19日設立為(wei) “中國旅遊日”。

  2022年,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旅遊日”主會(hui) 場直播中,中共青年報客戶端、《中國青年報》及中青在線,均入列5個(ge) 官方直播平台。

  寧靜的夏夜,蛙鳴是自然的奏樂(le) 。17個(ge) 小時不間斷的“青春雲(yun) 遊記”,在聽取蛙聲一片的慢直播中漸進尾聲,最終在武漢的夜景中落幕。黃鶴樓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古人說“黃鶴一去不複返”。直播雖結束了,但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我們(men) 終會(hui) 像網友期待的那樣:世界那麽(me) 大,青春那麽(me) 好,攜手去看看。

  (相關(guan) 直播內(nei) 容可以在中國青年報App和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等平台查搜,同時相關(guan) 一些亮點內(nei) 容,還將繼續通過深度挖掘和精品再造轉化方式,進行精準分類、裂變波浪式傳(chuan) 播,敬請廣大讀者和全媒體(ti) 用戶持續關(guan) 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