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工程30年 聽航天設計師們怎麽說
“5、4、3、2、1,點火!起飛!”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火箭轟鳴,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F火箭”)點火升空,順利將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九次叩響浩瀚宇宙的大門。
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30年間,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e) 逐步實現了從(cong) 搭載一人到多人升空,從(cong) 艙內(nei) 作業(ye) 到太空行走,從(cong) 短期遨遊到中期駐留的曆史性跨越。一代代航天設計師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化作助推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助燃劑。三十而立,三名與(yu) 載人航天工程同歲的火箭設計師分享了自己的航天故事。
“從(cong) 未想過,衝(chong) 上雲(yun) 霄的大火箭會(hui) 由我來設計”
長二F火箭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型載人運載火箭,是載人航天工程中的“航天員專(zhuan) 屬列車”。
“今年是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我是1992年出生的,和咱們(men) 國家的載人航天工程一起長大。”火箭院長二F火箭總體(ti) 設計師陳牧野說,2003年,當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wei) 進入太空時,自己才讀小學六年級。“當時從(cong) 未想過,小時候電視機裏衝(chong) 上雲(yun) 霄的大火箭會(hui) 由我來設計。”
載人航天,人命關(guan) 天。“將航天員安全圓滿地送入太空是我們(men) 所有人為(wei) 之努力的目標。”陳牧野說,在火箭研製過程的每一個(ge) 環節、每一個(ge) 階段,火箭設計師們(men) 都會(hui) 全力以赴。
作為(wei) 火箭結構總體(ti) 專(zhuan) 業(ye) 人員,陳牧野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負責儀(yi) 器電纜的安裝。執行去年的載人發射任務時,他和同事們(men) 在射前流程中發現一塊電池的安裝操作難度較大,導致占用了較長時間。
針對難操作項目,最大的改進就是從(cong) 設計根源消除。於(yu) 是,任務結束後,陳牧野和同事們(men) 就著手調整電池的安裝方式。在同相關(guan) 係統的主任設計師交流時,他們(men) 發現通過改進電池本身結構的設計,可以更快消除這一操作難點,便主動協調相關(guan) 單位完成了改進。
“大家都秉承著這種精益求精、從(cong) 小處著手進行改進的態度,讓火箭更可靠,也鼓舞著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認真。”陳牧野說,“三十而立,如今我們(men) 這一代青年人加入載人航天的隊伍,就要傳(chuan) 承前輩的精神,融入我們(men) 的活力,讓神箭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本身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七火箭”)是為(wei) 了滿足中國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是載人航天工程中的“貨運專(zhuan) 列”“快遞小哥”。
2022年5月10日淩晨,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火箭院長七運載火箭增壓輸送係統設計師周冠宇難掩心中喜悅,第一時間向靶場的同事發去了祝賀信息。
時間撥回到2021年的5月,型號研製隊伍籠罩在緊張和壓抑的氛圍之下。長七遙三火箭因在射前發現一處壓力參數異常,發射任務不得不連續兩(liang) 次推遲。
作為(wei) 增壓輸送係統的十幾名後方保障人員之一,從(cong) 2021年5月19日開始,周冠宇和同事們(men) 就一直和發射場隊員保持連線,以便在火箭發射前出現異常情況時,第一時間進行數據分析和技術提升。此後,在整個(ge) 型號隊伍艱苦卓絕的努力下,最終保障了長七遙三火箭發射的圓滿成功。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本身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周冠宇說,這句話自己在入職伊始便常常聽到。入職三年以來,周冠宇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ti) 會(hui) :“2003年神舟五號的飛天時刻,是我與(yu) 祖國航天事業(ye) 的初次邂逅;19年後的今天,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e) 迎來第30個(ge) 年頭,我也步入而立之年,能夠為(wei) 祖國的航天事業(ye) 貢獻綿薄之力,是莫大的榮幸。當夢想照進現實時,更要沉下心來,力求把手上的每一件事做到極致,不負青春韶華。”
“在最好的年華,做喜歡的事情”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B火箭”)是專(zhuan) 門為(wei)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被稱為(wei) 空間站艙段的“專(zhuan) 屬座駕”。
2021年4月,長五B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執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這是長五B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任務的第一棒,意義(yi) 重大,不容有失。
“火箭係統進場後的第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箭體(ti) 垂直總裝,這是各係統開展工作的前提,也標誌著火箭真正意義(yi) 上‘站起來’。”任務試驗隊員、火箭院長五B火箭地麵總體(ti) 設計師金傑說。
長五B火箭作為(wei) 我國新一代大型火箭,采用助推捆綁芯一級的12點支撐。相較於(yu) 其他火箭,長五B火箭的吊裝流程更複雜,總裝動作更煩瑣,參與(yu) 係統更多,係統間口令交互更頻繁。此外,12點支撐的方式也大大增加了長五B火箭垂直組裝的難度。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guan) 、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一直不斷激勵著我。”金傑說,“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們(men) 都不退縮,敢於(yu) 迎難而上,把困難踩在腳下,突破道道難關(guan) 。”
為(wei) 了保證火箭順利組裝,他和團隊首次采用“流程精細化”方法開展設計。通過對箭體(ti) 組裝流程進行梳理完善,形成長五B火箭垂直組裝操作586項,定崗86人,關(guan) 鍵操作125項,細化指標53項,並在長五B火箭發射天和核心艙任務中得到實施和運用,使火箭垂直組裝效率得到提高,大大縮短了吊裝時間,減少了質量問題發生,為(wei) 核心艙任務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最好的年華,做喜歡的事情,是無比幸福和幸運的。”金傑說,很榮幸在自己30歲的時候,能夠參與(yu) 到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的建設之中。
(本報記者 張亞(ya) 雄 張蕾 本報通訊員 董佳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