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蘇向好 拔節起勢——乘勢而上合力破解“三重壓力”穩經濟大盤
進入6月,伴隨氣溫升高的還有中國經濟的熱度。
工業(ye) 生產(chan) 由降轉升,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外貿進出口增長明顯加快,金融數據超預期……近日相繼出爐的一係列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力破疫情衝(chong) 擊,正在恢複向好。
就在一兩(liang) 個(ge) 月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陰雲(yun) 還在籠罩著中國經濟。站在決(jue) 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guan) 鍵節點,麵對“三重壓力”疊加“超預期變化”的複雜局麵,“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國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打好動態清零硬仗,推動經濟快速恢複重振。
風物長宜放眼量。疫情帶來的短期困難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製,以及一攬子穩經濟政策舉(ju) 措加快落地見效,億(yi) 萬(wan) 市場主體(ti) 將重振信心,中國經濟將繼續積蓄複蘇力量,拔節起勢,向著更遠大更光明的前景前行。
觀勢謀局
推動複蘇力量不斷積蓄
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由-2.9%提升至0.7%;
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4.4個(ge) 百分點;
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加快9.5個(ge) 百分點;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下降0.2個(ge) 百分點……
5月經濟數據顯示,和上月相比,我國經濟主要指標(同比)邊際改善,呈現恢複向好勢頭。
從(cong) 5月超預期的金融數據,到前5月增近兩(liang) 成的吸收外資數據,再到物流業(ye) 景氣指數、PMI指數、中小企業(ye) 信心指數……一係列數據都在顯示,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循環逐漸暢通,弱化的市場預期正在得到扭轉。
“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標多數出現改善,部分受疫情衝(chong) 擊較大的地區,經濟出現了反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說。
年中臨(lin) 近,當前正處於(yu) 決(jue) 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guan) 鍵節點。“中國經濟釋放恢複信號。”路透社如此評價(jia) 5月份中國經濟表現。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受到疫情衝(chong) 擊等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下行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經濟指標轉弱,交通運輸、消費、旅遊等數據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中國經濟再度迎來新的考驗。
越是困難時刻,越考驗定力和決(jue) 心。麵對各種複雜因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不確定中注入的最確定因素。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黨(dang) 中央提出明確要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一方麵,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根據病毒變異和傳(chuan) 播的新特點,不斷調整和優(you) 化疫情防控舉(ju) 措。另一方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精準識變、科學應變,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察形辨勢、舉(ju) 旗定向——從(cong)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到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再到穩增長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座談會(hui) 等,高層會(hui) 議密集研判經濟形勢,正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問題,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釋放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強信號。
保持定力、積極應對——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積極應對超預期變化,進一步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推動複工複產(chan) 、穩產(chan) 達產(chan) ;減稅退稅、減租、緩繳稅費等一攬子紓困政策及時出台落地,幫助市場主體(ti) 渡過難關(guan) ;因地製宜挖掘政策潛力,在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等方麵接連推出一批務實舉(ju) 措,驅動經濟運行平穩不失速。
靠前發力、適時加力——國務院出台六方麵33項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中央地方形成合力,各地區各部門增強緊迫感,新舉(ju) 措“盡數出動”。多部委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前瞻性,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針對經濟遭遇的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快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並要求盡快實施、盡早完成,政策力度大、實施決(jue) 心強,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民經濟管理中並不多見。這是應對當前經濟‘非常’困難時期的‘非常’之舉(ju) ,也反映了穩經濟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間。我們(men) 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注重根據市場主體(ti) 需求精準施策,為(wei) 宏觀政策留下了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ye) 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許英傑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通關(guan) 破卡
破解堵點穩住經濟大盤
抓住主要矛盾、解決(jue) 主要問題。麵對錯綜複雜的新形勢,一個(ge) “穩”字成為(wei) “三重壓力”下破題的題眼。
——穩住市場主體(ti) ,真金白銀紓困有力有效。
隨著“叮”的一聲短信提示音,一筆2000多萬(wan) 元的留抵退稅款到達山東(dong) 金晶匹茲(zi) 堡汽車玻璃有限公司的賬戶。“增值稅留抵退稅真是解了我們(men) 公司燃眉之急,公司的流動資金得以補充,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立足國際市場,加快產(chan) 品研發的信心。”山東(dong) 金晶匹茲(zi) 堡汽車玻璃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常繼全在收到留抵退稅款後告訴記者。
“人社部門給予的各項政策支持源源不斷,惠企扶持力度特別大。”敏華家具(中國)有限公司招聘高級經理黃雪峰說,就業(ye) 見習(xi) 基地補貼、吸納農(nong) 民工補貼、社保減免等補貼政策,企業(ye) 都真金白銀享受到了。今年企業(ye) 新招聘了200多人,實現了不裁員、無降薪,工資準時發放。
今年以來,國內(nei) 外環境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加劇,市場主體(ti) 尤其是中小微企業(ye) 麵臨(lin) 的困難增多、壓力加大,助企紓困成為(wei) 穩增長的重中之重。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已累計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超2萬(wan) 億(yi) 元。
——穩住經濟大盤,中央地方形成一股合力。
5月的最後一天,由國務院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重磅出爐。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穩投資促消費政策、保糧食能源安全政策、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六方麵33項措施彰顯穩經濟力度。
6月的第一天,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新增1400多億(yi) 元留抵退稅,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6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要立足當前穩增長,著眼長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抓住時間窗口,注重區間調控,既果斷加大力度、穩經濟政策應出盡出,又不超發貨幣、不透支未來,著力保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穩物價(jia) ,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天津穩經濟“35條”、浙江穩經濟“38條”、江西穩經濟“43條”、福建穩經濟“48條”……5月底以來,20多個(ge) 省份相繼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能用盡用、能出盡出、速享盡享。
不僅(jin) “穩”還要“進”,不僅(jin) 著眼當下,還放眼長遠。
堵點逐漸打通——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近期出台的一係列打通物流和產(chan) 業(ye) 上下遊銜接堵點政策成效有所顯現,5月份反映物流運輸不暢的企業(ye) 比重較上月下降8.0個(ge) 百分點。
重大項目成果連連——6月16日10時53分,滿載乘客的5818次列車從(cong) 新疆和田站駛出,和若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中國在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完成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最後一塊拚圖”,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建成。
改革攻堅不止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麵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省以下財政體(ti) 製改革向縱深推進,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分析經濟形勢要抓住主要矛盾。當前的中國經濟,既有短期問題,也有長期問題。”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盡快緩解疫情衝(chong) 擊,盡量平衡防疫和經濟社會(hui) 運行,是短期問題。繼續強調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提升經濟體(ti) 係活力,重振微觀主體(ti) 信心,是長期問題。
拔節起勢
堅定信心鞏固恢複態勢
日前,地處江西瑞昌市經開區的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車間一片繁忙,生產(chan) “不斷線”,物流“不斷流”,呈現產(chan) 銷兩(liang) 旺態勢。此前受疫情影響,公司麵臨(lin) 融資渠道窄、成本高等難題。有關(guan) 部門主動送政策上門,為(wei) 企業(ye) 發放惠企資金100多萬(wan) 元,解了“燃眉之急”。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健說,近期公司準備再招聘一批人。
企業(ye) 發展的信心離不開政策發力的支撐。眼下,政策工具箱已經漸次打開,宏觀政策多管齊下,給實體(ti) 經濟注入“強心劑”。
“能出台的政策應出盡出,已出台的政策要盡快落實到位,讓政策應享盡享。相關(guan) 政策有利於(yu) 穩定市場主體(ti) 預期、提振信心,進而穩定經濟基本盤和發展大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ye) 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曉白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伴隨形勢好轉,企業(ye) 信心不斷累積,生產(chan) 經營預期正在向好。
今年前4個(ge) 月,江鈴集團共銷售新能源汽車3435台,同比增長超300%。“五一”假期,公司不停工、不停產(chan) ,馬力全開趕訂單。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永明判斷,短期來看,盡管有生產(chan) 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影響,但從(cong) 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向好的趨勢沒變,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chan) 出指數同步回升,分別為(wei) 49.6%、47.8%和48.4%,明顯高於(yu) 上月2.2、5.9和5.7個(ge) 百分點。
既要提振企業(ye) 信心,也要改善消費者預期。
在堅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更加注重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chan) 信貸平穩增長,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和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的個(ge) 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加快已授信貸款的放款進度。
收入端、需求端共同發力,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當前,全國多地繼續大規模發放消費券,覆蓋汽車、數碼家電、百貨商超等重點領域。
……
站在年中時點,展望全年,中國經濟依然麵臨(lin) 不小困難:放眼全球,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yan) 峻,烏(wu) 克蘭(lan) 危機加劇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縱觀國內(nei) ,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突出。
既要重視當下困難,也要堅定發展信心。對於(yu) 短期的衝(chong) 擊波動,對症下藥、紓困解難;對於(yu) 中長期的潛力釋放,強基健體(ti) 、固本培元。在複雜深刻形勢變化中保持清醒,善於(yu) 在變局中抓住發展機遇,中國經濟就能衝(chong) 出迷霧、戰勝各種風險挑戰。
處一隅而察大局、守一方而觀大勢。正如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所言:“中國經濟又處在一個(ge) 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時刻,麵臨(lin) 的依然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隻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化挑戰為(wei) 機遇,迎來柳暗花明,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記者宋振遠 班娟娟 餘(yu) 賢紅 潘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