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旅遊業的突圍與重塑

發布時間:2022-06-21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複,給旅遊業(ye)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人們(men) 的出遊計劃放緩,各類旅遊業(ye) 務停滯,旅遊從(cong) 業(ye) 者不得不在遊客量減少、收入下滑的困境中艱難支撐。

  但疫情並沒有擋住人們(men) 對旅遊的向往和期盼,不少旅遊企業(ye) 開始關(guan) 注市場新需求,調整產(chan) 品方向,困中尋機、主動求變。近期,中央和地方推出了一係列政策舉(ju) 措,持續為(wei) 旅遊業(ye) “減負”“輸血”。政府和市場的努力能否讓旅遊業(ye) 撐過漫長的“寒冬”,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刻?應采取怎樣的舉(ju) 措進一步推動旅遊業(ye) 複蘇和發展?記者在采訪中尋求答案。

   市場逐漸回暖:旅遊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疫情之下,旅行社、景區、酒店、旅遊企業(ye) 等失去穩定的客流,麵臨(lin) 著經營上的更多不確定性。對於(yu) 熱愛旅遊的人們(men) 來說,沒有了“說走就走的旅行”,隻剩下旅遊“重啟”前的漫長等待。

  “這段時間疫情斷斷續續,我們(men) 幾乎哪裏都沒去了,不知什麽(me) 時候到來的封閉、隔離都會(hui) 讓出遊願望成為(wei) 泡影。”對於(yu) 喜愛旅遊的高先生及家人來說,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日子多少有些難受。以前,他們(men) 不僅(jin) 走過了國內(nei) 外的許多地方,而且很喜歡在網絡上分享旅遊經曆,如今隻能在市內(nei) 的公園和郊區的小景點放鬆一下身心了。“也許,我們(men) 也要像朋友們(men) 那樣,考慮一下房車的出遊方案了。”

  在這種情況下,旅遊市場近程化趨勢開始顯現。“微旅遊”“微度假”成為(wei) 趨勢,更多人選擇城市周邊遊、本地遊。端午假期前夕,文旅部下發通知,跨省遊“熔斷”範圍由省級調整為(wei) 縣級,更精準的“熔斷”機製促進了各地旅遊市場流動性的恢複。

  今年以來,各地疫情反複,旅遊市場明顯比去年冷清。根據文旅部數據,端午假期全國國內(nei) 出遊7961.0萬(wan) 人次,同比下降10.7%,國內(nei) 旅遊收入258.2億(yi) 元,同比下降12.2%,但已經整體(ti) 比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有所恢複。根據攜程發布的《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數據》,端午假期總訂單量相較清明假期增長超三成,酒店和門票預訂量較清明假期增長兩(liang) 位數,國內(nei) 跨省團隊遊在跟團遊業(ye) 務中的占比接近80%,比清明假期增長超過20%。旅遊從(cong) 業(ye) 者普遍認為(wei) ,旅遊市場已經出現“回暖信號”。

  隨著暑期的來臨(lin) ,學生畢業(ye) 遊、避暑遊、親(qin) 子遊市場也將迎來一波上漲。途牛旅遊網發布的《2022暑期出遊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暑假,隨著跨省遊“熔斷”機製的調整,人們(men) 的出遊天數、行程距離顯著延長,長線遊、跟團遊等迎來預訂熱潮。

  近日,各地紛紛推出針對暑期的鄉(xiang) 村休閑、親(qin) 子研學等方麵的旅遊線路,發放景區免門票、降價(jia) 促銷等旅遊惠民“大禮包”,進一步鼓勵旅遊消費。浙江、雲(yun) 南、山東(dong) 、湖北等多省市在6月份陸續推出旅遊消費券,貴州黃果樹瀑布、陝西華山、廈門鼓浪嶼等知名景區相繼宣布對遊客免費。

  各地旅行社以及旅遊平台也積極著手布局暑期遊產(chan) 品。攜程於(yu) 6月中旬推出夏日暢遊節,推出明星內(nei) 容“種草”旅行話題、與(yu) 遊戲IP跨界聯動。飛豬旅行方麵表示,在“6·18”期間,推出了樂(le) 園、博物館、房車、郵輪以及露營相關(guan) 的套餐產(chan) 品。這些新舉(ju) 措和新產(chan) 品將進一步釋放旅遊消費潛力。

  行業(ye) 困中尋變:針對市場需求調整業(ye) 務模式

  “疫情三年了,今年尤其難熬,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來自江蘇的導遊江晨說道,2020年疫情至今,他身邊的導遊同行超半數已經轉行,其中不少是資曆很深的中年導遊,他們(men) 大多隻能選擇售樓、外賣、快遞、網約車等入行門檻較低的職業(ye) 。如今,他一邊做著本職工作,一邊做直播、寫(xie) 文章、學剪輯,在這個(ge) 行業(ye) 裏苦苦堅守。

  人才的流失,讓黯淡的旅遊行業(ye) 雪上加霜。而今年畢業(ye) 季,許多旅遊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也沒有再進入旅遊行業(ye) 。即將畢業(ye) 的旅遊專(zhuan) 業(ye) 學生李靜說,全班隻有不到20%的學生找到了對口單位,而她向幾十家旅遊企業(ye) 投遞的簡曆也都石沉大海。

  跟團遊遇冷、長途遊受限,這讓旅遊從(cong) 業(ye) 者們(men) 不得不做出調整,通過推陳出新,在困境中尋求轉變。

  “前段時間,為(wei) 保障公司現金流,我們(men) 推出了更多針對周邊遊、本地遊的產(chan) 品,像市內(nei) 的曆史文化線路、近郊的康養(yang) 度假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西安一家旅行社的經營者徐穎告訴記者,暑期將至,他們(men) 這幾天也忙起來了,一些針對親(qin) 子家庭、畢業(ye) 學生的產(chan) 品很快就要上線。

  “我們(men) 也在嚐試定製小團、主題遊等模式,推出更有文化底蘊的產(chan) 品。現在,越來越多人願意為(wei) 更高品質的消費體(ti) 驗買(mai) 單,疫情會(hui) 過去,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會(hui) 變。”徐穎說。

  疫情的衝(chong) 擊加速了旅遊業(ye) 供給端轉型升級的步伐,體(ti) 驗式、沉浸式旅遊代替了觀光遊,個(ge) 性化、多元化趨勢日漸清晰,更多旅遊從(cong) 業(ye) 者開始關(guan) 注家庭親(qin) 子、深度研學、戶外休閑以及微旅行、慢休閑、深度假等新需求。

  “對旅行社來說,受到的衝(chong) 擊比較大,應多嚐試開拓新業(ye) 務,加快業(ye) 態調整,開拓收入來源,強化自身的抗壓能力。”中青旅遨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韓傑認為(wei) ,“家庭度假群體(ti) 成為(wei) 旅遊主力軍(jun) ,消費需求增大,對服務品質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要打造多層次、滿足用戶需求的產(chan) 品服務體(ti) 係,為(wei) 消費者推薦優(you) 質旅遊資源,提供高性價(jia) 比的出行解決(jue) 方案。”目前,中青旅將消費主力群體(ti) 80後、90後甚至00後的消費需求和習(xi) 慣作為(wei) 產(chan) 品研發推廣的主要依據,以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chan) 品。

  互聯網的賦能,也給旅遊行業(ye) 帶來新思路。近期,景區、導遊、旅遊平台紛紛探索線上經營,學習(xi) 直播、製作短視頻,開啟了“雲(yun) ”旅遊“種草”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導遊們(men) 帶著遊客遊覽山河湖海、講解人文知識、欣賞演出,在線上“組團”,幫粉絲(si) 訂票、訂車,為(wei) 線下旅遊“引流”。線上線下旅遊的結合帶來了盈利模式的改變、商業(ye) 模式的創新,這也將成為(wei) 一場新的考驗。

   紓困政策出台:助力旅遊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持續發展

  “前不久,旅行社領取了一筆暫退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這樣‘真金白銀’的紓困舉(ju) 措來得很及時,幫助我們(men) 重拾信心、渡過難關(guan) 。”河南悠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鑫說,在去年旅行社收到了暫退的80%比例的質保金後,他們(men) 及時發放了員工工資,支付了租金等各項開支。今年,旅行社質保金暫退比例提升至100%,這進一步緩解了他們(men) 的資金壓力,也為(wei) 他們(men) 推出暑假旅遊新產(chan) 品增添了底氣。

  今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調整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相關(guan) 政策的通知》,質保金暫退比例從(cong) 80%提升至100%。除此之外,今年以來,政府部門出台了多項支持旅遊業(ye) 紓困發展的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文旅部等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服務業(ye) 領域困難行業(ye) 恢複發展的若幹政策》,將旅遊業(ye) 紓困政策單列7條,其中就包括暫退質保金政策,以及緩繳保險費、加強金融支持等。國辦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專(zhuan) 門指出,落實好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ye) 紓困扶持措施。這些政策為(wei) 不少文旅企業(ye) 緩解了當前的困難,助力其有序複工開放,促進了旅遊業(ye) 恢複發展。

  “這些政策為(wei) 進一步激發旅遊消費活動創造了更好條件。”南開大學現代旅遊業(ye) 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石培華指出,“各地還推出針對文旅企業(ye) 的精準有力的金融政策,為(wei) 企業(ye) 穩定資金鏈條,強化‘疫中生存’能力,維持基本服務功能,穩住旅遊市場主體(ti) ,特別是穩住旅遊就業(ye) ,保護旅遊服務主力軍(jun) 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用好政策幫扶工具包的同時,中小旅遊企業(ye) 也可以依托平台型旅遊企業(ye) 在資源整合、產(chan) 品打包、標準化服務等方麵的優(you) 勢,通過產(chan) 業(ye) 鏈自救拓寬收益和變現的渠道。”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致寧說,近兩(liang) 年,攜程平台通過產(chan) 品創新的方式助力商家紓困減負、提質增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推動政策落地:為(wei) 未來發展增強信心

  紓困幫扶政策能否真正讓旅遊企業(ye) 有獲得感,執行落地是否順暢是關(guan) 鍵所在。有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由於(yu) 防疫政策調整變化、部分企業(ye) 對政策本身或辦理流程不熟悉等,政策落地仍存在問題和堵點。

  “目前各地對旅行政策開放有不一樣的見解,存在信息不對等、申請流程複雜等問題,需要企業(ye) 和政府共同努力,讓紓困政策落地開花。”韓傑說道。

  張致寧認為(wei) ,在跨省遊“熔斷”精確到縣、疫情防控“九不準”等政策發布後,部分城市的不同社區、街道的防疫政策不一致,由此導致遊客“飛得過去,住不進去”,不僅(jin) 縮短了遊客的停留時間,也限製了旅遊市場的複蘇活力。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表示,要加強紓困政策的宣傳(chuan) ,讓更多企業(ye) 及時了解最新政策,同時及時調研發現最新情況,為(wei) 後續推出更豐(feng) 富的政策舉(ju) 措奠定科學基礎。要加強各相關(guan) 部門在紓困政策落實中的協同,加強紓困政策執行落實情況的督導。“同時,企業(ye) 也需要及時調整產(chan) 品方向,在產(chan) 品創新、經營創新、模式創新等方麵著力,在政策支持下,做好人才、業(ye) 務、產(chan) 品、服務方麵的各項準備,在機遇來臨(lin) 之時搶占先機,贏得市場。”厲新建說。

  未來,還應從(cong) 哪些方麵著手,進一步提振旅遊產(chan) 業(ye) ,助其盡早走出行業(ye) “寒冬”?

  石培華認為(wei) ,要保持政策的係統性、持續性和銜接性,單一領域、暫時性的紓困政策往往難以起到根本性的扶持作用。要穩定資金鏈、疏通營銷渠道、助力產(chan) 品更新、維護服務質量多管齊下。要加大在金融和財政領域對文旅企業(ye) 的扶助工作力度,將穩定就業(ye) 和旅遊人才隊伍作為(wei) 旅遊行業(ye) 紓困複蘇的重點內(nei) 容,做好文旅企業(ye) 內(nei) 部互助機製的探索,推進商業(ye) 模式的優(you) 化和創新。

  厲新建建議,探索保險代替保證金的製度,考慮在旅遊企業(ye) 、保險公司和政府部門之間探索形成保費三方分擔協同機製,最大限度降低旅遊企業(ye) 在保費方麵的支出。逐步推動建立麵臨(lin) 行業(ye) 性困境時的行業(ye) 救濟製度或法規,以及困境中的企業(ye) 歇業(ye) 製度,為(wei) 今後的發展“留住青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