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日前,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評估報告》。“我們(men) 設立了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政策環境5個(ge) 一級指標、21個(ge) 二級指標和37個(ge) 三級指標,對36個(ge) 典型城市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進行評估。”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說。
從(cong) 綜合得分看,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成都、天津位居前十;從(cong) 得分提高幅度看,拉薩、呼和浩特、大連、石家莊、鄭州、青島、貴陽、南寧、濟南、武漢得分增幅位居前十。全國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整體(ti) 明顯改善,各參評城市綜合得分均超上次評估,城市間差距略有縮小。
“與(yu) 往年相比,此次評估加強了縱向對比分析,突出各城市評估年度變化情況。報告對比最近兩(liang) 次評估中各指標得分變化,結合宏觀經濟環境、中小企業(ye) 政策及各地方創新實踐等情況,重點分析了發展環境改善較明顯的城市。”單立坡介紹,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因素影響,報告增加了惠企政策實施效果分析,以問卷調查形式調研中小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和利潤變化情況,全麵了解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狀況及對惠企政策的滿意度。
評估結果顯示,各地持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體(ti) 製機製,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落細:上海整合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等涉企議事協調機構職能,織就企業(ye) 服務“一張網”;青島建立中小企業(ye) 統計監測體(ti) 係,跟進企業(ye) 發展狀況;成都搭建“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業(ye) ”智能服務平台,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查詢、主動推送。
公平市場競爭(zheng) 環境逐漸優(you) 化。在重慶,政務服務平台“渝快辦”移動端優(you) 化了與(yu) 企業(ye) 群眾(zhong) 密切相關(guan) 的近600項高頻服務,減少用戶操作環節,降低辦事繁瑣程度;在杭州,中小企業(ye) 用地需求被及時傾(qing) 聽,聚焦特色產(chan) 業(ye) 的小微企業(ye) 園區已經建成;在合肥,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ti) 製及時出台負麵清單,確保中小企業(ye) 平等參與(yu) 政府采購。
“評估顯示,各參評城市政策環境改善明顯,市場環境穩中有升。政策環境平均得分從(cong) 59.34提升至68.49,有24個(ge) 城市上升超過10%;市場環境平均得分從(cong) 49.51提升至52.80。”單立坡告訴記者,46.01%的樣本企業(ye) 對惠企政策落實情況感到非常滿意,41.92%的企業(ye) 感到滿意,其中,企業(ye) 對減稅降費政策和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滿意度最高。
在破解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題上,各地積極整合資源、搭建平台,不斷創新工作模式與(yu) 技術手段。北京搭建“1+4+N”組合金融平台,為(wei) 小微企業(ye) 提供全麵金融服務;貴陽建立“貴商易”平台,整合中小微企業(ye) 轉貸應急資金、政策性信用貸款風險補償(chang) 資金池、普惠金融和地方金融業(ye) 務,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量身定製融資服務;廈門搭建大數據平台,推動垂直領域、細分行業(ye) 信用融資應用場景落地,促進信用融資增量擴麵。
數據顯示,各參評城市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占人民幣貸款總餘(yu) 額比重均值為(wei) 7.56%,比上次評估提高1.34個(ge) 百分點;政策性融資擔保費率均值為(wei) 1.21%,比上次評估下降0.35個(ge) 百分點。31.74%的調查企業(ye) 反映融資難度明顯降低,31.09%的企業(ye) 認為(wei) 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有所下降。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各地大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引導中小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之路。北京探索建立新的運行機製、財政支持政策、績效評價(jia) 機製、知識產(chan) 權激勵和固定資產(chan) 管理方式“五新”機製,高標準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長沙開展保護中小企業(ye) 科技創新專(zhuan) 項行動,重點打擊侵犯知識產(chan) 權、製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等行為(wei) ;南京出台係列政策,以構建“十百千萬(wan) ”梯次發展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群體(ti) 為(wei) 目標,打造“六大工程”,完善全周期、全要素企業(ye) 培育體(ti) 係。
參評城市創新環境平均得分從(cong) 40.14提升至41.95,已基本建立“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培育體(ti) 係,共計培育2338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占全國總數的49%。“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已成為(wei) 創新投入中堅力量,對城市創新發展重要性日趨凸顯。
“但創新資源大量集中於(yu) 一線城市的現象較為(wei) 突出。”單立坡介紹,北京、上海、深圳、廣州4個(ge) 城市擁有的國家認定創新載體(ti) 數量共計684個(ge) ,占參評城市總數的26.53%;備案創投機構總計1.4萬(wan) 個(ge) ,占參評城市總數的66.51%。“與(yu) 上次評估相比,4個(ge) 一線城市各項創新資源在參評城市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但創新資源在城市間分布不均衡情況依舊明顯。”(李芃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