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上市公司滿百家,創新屬性明顯——北交所加速成長

發布時間:2022-06-27 10:20:00來源: 經濟日報

  6月24日,隨著優(you) 機股份上市,北京證券交易所存量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家。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揭牌開市,經過7個(ge) 多月的壯大,年輕的北交所越來越受到市場矚目。整體(ti) 看,100家上市公司經營保持穩健,創新屬性明顯,規範性水平持續提升,社會(hui) 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彰顯了較為(wei) 強勁的發展韌性。

  上市企業(ye) “小而美”

  北交所的長期目標是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市場定位突出“更早、更小、更新”,與(yu) 主板、科創板、創業(ye) 板形成錯位格局、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合力。

  剛上市的優(you) 機股份且不談,北交所其他99家上市公司的成色如何?麵對近來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北交所上市公司體(ti) 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中關(guan) 村國睿金融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會(hui) 分析,截至6月20日,北交所9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2000億(yi) 元。2021年,全年營業(ye) 收入697.60億(yi) 元,同比增長16.06%,淨利潤77.22億(yi) 元,同比增長5.21%,淨資產(chan) 收益率(ROE)12.63%。從(cong) 省份來看,主要分布在23個(ge) 省份,其中江蘇省17家,北京市12家,廣東(dong) 省12家,山東(dong) 省11家,分列前4位,東(dong) 部地區仍是上市公司主要的集中地。

  “整體(ti) 契合北交所市場定位。”北交所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北交所目前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ye) 占比76%,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ye) 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100家上市公司“小而美”特征突出,與(yu) 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市場定位較為(wei) 匹配。2021年,淨利潤5000萬(wan) 元以上的公司近半數。現金分紅方麵,超七成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擬分紅金額達20.6億(yi) 元,同比增長7.3%,36家公司現金分紅率超過40%。

  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發支出合計33.39億(yi) 元,研發強度平均6.87%,是規模以上企業(ye) 平均水平的4.78倍。100家上市公司中,22家屬於(yu)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成立以來,整體(ti) 運行平穩,成交量逐步放大,特別是在今年,雖然股價(jia) 出現一些波動,但是成交量還是表現不錯。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登陸北交所,將有更多投資者參與(yu) 交易,交易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北交所積極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一批隱形冠軍(jun) 、獨角獸(shou) 正在湧現。比如,貝特瑞、連城數控、創遠儀(yi) 器、吉林碳穀等企業(ye) 已成為(wei) 各自細分領域的標杆企業(ye)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要體(ti) 現在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小而美”企業(ye) 提供及時融資支持。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為(wei) ,北交所上市企業(ye) 達100家是個(ge) 非常具有意義(yi) 的時刻。北交所在製度創新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逐漸成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標準化融資平台,板塊流動性不斷加強,投資者結構不斷改善。在推進全麵注冊(ce) 製背景下,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雛形已基本形成,多板塊市場錯位分布、聯動發展的市場格局進一步完善。

  試點注冊(ce) 製初現成效

  2022年,北交所一大任務是“上規模”,實現高質量企業(ye) 的持續供給。開市以來,北交所同步試點注冊(ce) 製,這也是全市場實施注冊(ce) 製之前的重要一步。“貫徹注冊(ce) 製總體(ti) 要求,嚴(yan) 格以信息披露為(wei) 核心開展審核工作,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jia) 值判斷和投資決(jue) 策所必需的信息,同時配合開展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等方式,切實保障審核質效。”北交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目前北交所項目審核平均用時(自受理至核準/注冊(ce) )143天,企業(ye) 質量好、中介機構勤勉負責的項目審核更加高效,比如,近期申報注冊(ce) 的惠豐(feng) 鑽石審核僅(jin) 耗時71天。實踐中有些企業(ye) 感受到審核時間較長的問題,這主要是受到更換主辦券商、反饋時間長等因素影響。

  全國股轉公司統籌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yu) 北交所的製度銜接和有機聯動,全力構建全鏈條服務中小企業(ye) 的市場體(ti) 係。因此,北交所的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初步形成一定特色。

  首先,充分發揮存量企業(ye) 監管優(you) 勢。北交所申報企業(ye) 均為(wei) 掛牌滿一年的創新層公司。企業(ye) 在創新層已經過掛牌準入、持續信息披露監管,在北交所發行上市審核中,已披露信息方麵會(hui) 簡化披露要求,通過審核問詢進一步提高企業(ye) 信息披露的針對性。

  其次,有效利用券商持續督導基礎。充分利用前期新三板主辦券商的督導基礎,實施保薦機構與(yu) 持續督導券商一體(ti) 化,加強保薦機構責任,持續督導期間滿足特定條件可簡化核查。

  再次,精準包容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特點。北交所申請上市公司客觀上表現出規模偏小、發展階段偏早的共性特征。在嚴(yan) 格把關(guan) 財務真實性、經營與(yu) 內(nei) 控合規性等條件性問題的前提下,上市審核充分體(ti) 現出對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成長過程中規律性問題的精準包容。2022年北交所首輪平均問詢問題數量較2021年減少近三成。

  新三板創新層和北交所遞進發展、一體(ti) 發展的製度優(you) 勢進一步彰顯。“進一步強化新三板創新層作為(wei) 北交所上市‘後備軍(jun) ’、規範培育‘訓練營’和市場生態‘穩定器’的層級定位。”北交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從(cong) 2022年上半年分層情況看,創新層遴選功能和吸引力不斷增強。515家新進層公司2021年平均實現淨利潤2904.46萬(wan) 元,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15.72%,近兩(liang) 年營業(ye) 收入和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為(wei) 23.50%、40.69%,表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或成長性。新進層公司中,有348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占比67.57%。89家新進層公司已提交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目前,全國股轉公司正在實施“領航計劃”,全麵加強新三板市場在企業(ye) 培育、股票掛牌、持續監管、融資並購、公開發行等各環節之間的業(ye) 務程序對接、監管標準銜接、信息共享互認,提高企業(ye) 在新三板、北交所市場成長順暢度。

  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記者了解到,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輔企業(ye) 310餘(yu) 家,在審企業(ye) 68家。在輔企業(ye) 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和高技術服務業(ye) 占比超過四成,呈現發展快、盈利能力強、研發強度大的特點。整體(ti) 看,北交所具有一定的後備企業(ye) 數量,且總體(ti) 質地相對較好,具備常態化發行上市的基礎。

  6月23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貝特瑞發布的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shu) (草案)顯示,擬定增加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億(yi) 元,這是北交所開市以來最大規模的再融資項目。田利輝表示,貝特瑞等北交所企業(ye) 不僅(jin) 能夠通過首發籌資,而且擬開展較大規模的再融資,這說明北交所的市場廣度和深度有了顯著提高,市場微觀結構多元有序,流動性充分穩定,進而能夠支持相對大額的定增。

  市場期待北交所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wei) ,數據表明,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質地很好,但是客觀講,和科創板、創業(ye) 板相比,北交所的換手率較低,市盈率也比較低。這實際上反映的是市場交易還不夠活躍,價(jia) 值發現的功能沒有完全體(ti) 現。期待北交所下一步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大力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場,真正發揮市場的價(jia) 格發現功能。

  田軒建議,北交所需要加速高質量創新型企業(ye) 的上市節奏,尤其是拓寬“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融資渠道,盡快形成合理的市場規模。並從(cong) 法律法規完善、退市通道暢通、監管體(ti) 製改革、投資者權益保障等方麵,夯實市場穩步運行的基礎。

  據悉,北交所將發布北交所指數,進一步開發指數產(chan) 品,推動落地北交所混合交易等製度,豐(feng) 富市場交易工具和交易策略,著力降低市場參與(yu) 成本、增加交易便利。(記者祝惠春)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